歌单介绍
[img id=4878793]//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07/1570420678_fEwD.jpg[/img] 楚留香本尊,70年代“秋官” [img id=4878794]//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07/1570438309_CjbN.jpg[/img] 郑锦昌叔叔和那年还是童星的张德兰 [img id=4878795]//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07/1570438381_QmbZ.jpg[/img] 少年李小龙和荧幕上8岁的萧芳芳 自西晋亡殒,文脉一路南迁……一直到近代五四,白话文兴起,甚至还有人要废掉汉字的一百年荡不安的日子里,我中华大地上只有一个地方在文化上始终保持,维护着华夏文明,这种维护并不是以排斥外来的文化为代价,而是主动吸收融合,同时也不破坏自己的东西,粤剧,古典诗词保存完整。这个地方就是香港,TW都不是,日本殖民是残酷的,而英国人完全不同,在物质生活以外,西方人不管你的文化生活,因此到了相对妥协的和平年代,特别是老上海文化出离之后,香港流行音乐的春天就来了,本歌单的倒数三首分别是周璇的《永远的微笑》,法兰西歌曲《爱是蓝色》,日本歌曲的《四季歌》 [img id=4878796]//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07/1570438453_0QVL.jpg[/img] 60年代的萧芳芳和谢贤 [img id=4878798]//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07/1570438906_byTt.jpg[/img] 更早的“东方猫王”郑君绵,及其有趣的“家族” [img id=4878799]//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07/1570438951_2aZ5.jpg[/img] 70年代的武侠片剧照 50年代以后作为世界流行文化的集散地,东西交汇,抄袭是很自然的事(前面还有),不可避免。但你甚至只要扫一眼这些歌名,你就明白有多中华了,虽然97以前官F语言是英语。本歌单就到70年代结束,我尽量做得够“老”一点。其间还有很多充满着现代意识的爵士与艺术歌曲,加上粤语发音原本残留着古汉语的痕迹,因此香港不是什么爱不爱这里的问题,而是他们原本就是华夏儿女,可能祖上追溯到明末清初比你祖上还“正宗”一点,这也是为什么香港人可以把武侠音乐做得如此完美的深层因素,侠义,仁恕在老香港是很自然的,不受压抑的流露,满清入关时,闽粤一带也是反清抵抗也是最烈的,因为那里有我中华儿女自古以来最不屈的精神。封面:薛家燕,也就是在周星驰电影《食神》里那个在叉烧上打滚大叫“太好吃啦”的女主持,真实身份是香港横跨50、60、70年代的歌星
更多关闭
80年代以前的香港
创建日期:2019-10-07 10:10:29
更新日期:2020-03-10 10:55:47
播放次数:3635
全部播放
38
分享
手机试听
80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02:33

在粤语中郑君绵这种多才多艺,噱头十足的演员就叫“鬼马”,意为“机灵古怪”,香港60年代电影就是这种感觉包括电影歌曲。什么都有,非常神秘,甚至神经。这就是为什么香港会出现周星驰这样的无厘头喜剧的原因,少年周星驰就是在郑君绵作为无线台柱的时候慢慢长大的,熏陶的

2
00:00

“十八的姑娘一朵花”的原本的唱法,仔细听你就会发现其实就是你熟悉的那首歌!浓浓的戏曲味道,想想吧,后来被简化成什么样了哈……60年代的陈吕组合

3
02:55

关于《月亮代表我的心》最早的国语版本是1972年,由陈芬兰首唱。今天我们知道的所有翻唱,包括张国荣,齐秦,乃至邓丽君都是以陈芬兰那版为标准的,但其实这首歌还有另外一套词,是用粤语演唱的,就是这首。相比较而言,这首《问明月》的词我个人认为才是这曲真正意境,不是爱你多深,而是感叹青春已逝,泪流满面,甚至欲哭无泪……就像“友谊地久天长”,其实《魂断蓝桥》那部电影的女主角是极其悲惨的

4
00:00

没人管的地方才会有如此真实自在的笑声,香港的“普加乔娃”,无忧无虑的70年代

5
02:07

Magnificent Seven,60年代西部电影《七侠荡寇志》的主题曲,经典进行曲。而我们这里第一次听到它是“万宝路广告”82年一张合集里带管弦,交响的,刚刚看了一个评论999+意料之中,徐小明这首70年代同曲完全是拿来就用

6
03:26

50,60年代香港的一对黄金组合

7
01:56

这不是《四季歌》吗?没错,这就是贺绿丁作曲,田汉填词,周璇演唱的那个“江南江北风光好,我愿做当年小孟江”的《四季歌》,老上海对香港的影响你是难以想象的,与后面粤剧的唱腔非常自然地合在一起,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之所以好看,就是因为他不仅表现了老上海的风韵,还表现了这种风韵对于世界的影响以及它在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存在着,都说歌曲影响了曲艺,但在南方,香港。流行歌曲非但没有让曲艺人没饭吃,还被曲艺吸收了过来成为了一部分,这《西厢记》唱得真有意思,这才叫有意思,原调来自江南民间《哭七七》

8
00:00

刘以达《屎我系一督屎》的原曲,70年代尹光

9
02:39

班班森森是个合唱团,很有年代感的旋律,虽然是首70年代的歌,但这两女孩子60年代就出道了,要是能听到她们更早一些唱片就好了

10
03:09

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求知,这首劝学的歌最早就是这个版本,原曲叫《抛浪头》,“读书会教你识字,研究学问日新奇”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把读书之“乐”写成歌的音乐作品,与那些家长派头的东西完全不同

11
03:33

想念璇子,永恒的老上海。电影《渔家女》的经典主题曲,建议比较一下周璇的原版,如梦似幻的烟雨江南

12
02:54

我在郑君绵的作品里听到“四傻游太空”时表情是震惊的,因为《posion lvy》是一首50年代的早期摇滚乐名曲,我第一次听到它也不过是在泡爷老婆琳达的翻唱专辑里,一般只有深度骨灰级的怀旧老摇滚精选里才会有它(还得是很全的那种)。而且还改编得如此好玩,时尚,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这歌的不同版本比较一下

13
01:59

代表作

14
03:28

董小宛的故事配《Scarborough Fair》,太有想象力了,玩艺术首先就是要有想象力,这部老香港无线的电视剧原声,单就音乐来说思路就相当开阔,有水平

15
02:35

《钻石钻石》这歌最早的唱法,听了这个版本你就会明白《钻石钻石》的歌词并非是傻二的,而是表达一个姑娘在向心上人要钻石,也就是希望他求婚的意思。后来的那些动感,适合舞台炫酷的编曲与简化版歌词只是一种流行需要,跟骑马舞的道理一样,原曲非常有味道

16
02:19

原曲《I was kaiser bill's batman》,60年代的周聪也是被黄霑追认为“粤语流行之父”的人

17
03:23

传统歌仔戏《龙凤姻缘》里的一段唱词,30年代老上海时代曲唱片里就有,吴莺音。建议不妨和王立平的红楼梦系列音乐放在一起听。旧时代的有些作品就是从曲艺里来的,早期香港艺人不少就是先唱戏后唱歌

18
03:03

老上海歌曲,李锦光作品,也是李锦光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当年上海新新百货公司楼上有一个“玻璃电台”金溢小妹妹最早把它唱红的,那时她只有十二岁。主持这个电台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歌辛,今天如果你在老上海的唱片里找不到那些遗失的作品,我建议你不妨就去香港的老唱片里找找,说不定会有

19
02:29

不要误会,这是香港50年代的流行歌曲,不是什么旧上海,但你依然可以听见老上海的声音,方静音,风趣的家庭生活。一个不到30岁就去世的好声音,太可惜了

20
03:28

60年代的艺术歌曲,令人陶醉的女中音

21
04:00

为什么说粤语是“古汉语”,单单前面提到的“鬼马”这个词就是证明,杜甫的《草堂》诗,“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里“鬼马”就是出殡时候扎的纸马,但今天我们口语中已经就叫纸人纸马了,但粤语还保留着古人的传统叫法,你如果听粤语歌感觉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莫名的亲切,那就对了。那是你灵魂深处有东西。如同《苏州河畔》这首老上海的金曲,它用粤语唱就是老香港的味道,很奇妙的感觉

22
02:51

有一天你会变作我,我也会变作你,电吉他solo

23
02:27

从60年代一直唱到90年代,各种版本,各种翻唱者,现在我们来听听原唱。陈齐颂当年就是凭借这首歌走上事业顶峰的,她也是香港第一代电视人

24
02:45

你没有听错,这就是动画片《白雪公主》里的那首歌填的中文歌词,那里的迪斯尼当然没有上海大,但有年头了,与西方的交流也是同步的

25
02:42

林黛作为50、60年代的香港电影明星,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说是空前的,不仅两度评为亚洲影后,还是第四位出现在邮票上的华人电影明星之一,前面三个是李小龙、梁醒波和任剑辉。关于她神秘的自S,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26
02:42

《红楼梦》里的警幻仙子是一个可以预见身前身后事的神人,三十六个女儿的薄命册就在她手里,从贾宝玉傲游太虚幻境一直到最后一回“警幻情榜”这是一个轮回,一个“记”,石头记。当然有些红学家不支持有这个榜的存在,觉得太像《水浒》里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预言了

27
03:03

《红楼梦》第97回,宝钗宝玉大婚,黛玉点火烧诗稿,灰尽泪干,这心有多痛,古雅的,粤剧味道的一首歌曲

28
02:31

其实郑少秋这辈子演的最好的一个角色并不是楚留香,而是《大时代》里的那个丁蟹,那时候甚至成为经济学家研究股民心理的范本,直到今天也是很经典的,郑少秋唱歌有个特点就是他吐字特别清楚,这与他唱过戏,演过话剧,都有关系

29
03:32

梁山伯与祝英台,“结义金兰”的故事

30
02:29

老上海“鸳鸯蝴蝶派”的代表小说,香艳,苦情,且通俗婉约,我认为这里面蕴含的恰恰就是中华文化中古典美中婉约派的东西,不应该被批,这才是有烟火气,有人味的东西。这版《啼笑因缘》“哥哥”(张国荣)也唱过

31
00:00

这些60年代的香港老唱片,从封面到其中的曲目很多都是中西结合,英文歌,中文歌统统在一起,没有什么不舒服的,这张《come dance with billie》里面有传统的标准歌曲,也有doo-wop,像这首就是中华民乐的底色

32
04:10

经典粤调,30年代的作品,作者崔蔚林也很有意思,从洞萧到玩电吉他,还有梨园行的经历,可谓贯通中西,抗战胜利就一直住在香港。在这个自由的文化空间里自由生长的民国音乐人他们人生才是真正值得今人关注的,像这首根据粤剧的“乙反”调式改编的《禅院钟声》里面还有节奏的变化,这就是一种独特的现代意识

33
02:04

从72年一直到82年,甄妮都是香港的最佳女歌手

34
02:16

好听

35
03:10

老上海光这首《四季想郎》的来龙去脉就足以写一本小册子了。从周璇一直到香港,再到日本的山口百惠,你根本想象不到这有多强大,曾几何时,我们不仅不是抄袭者,而且还是被抄袭者。人家当我们是老师

36
03:10

刘家昌的《我家在那里》的另一种唱法,刘家昌的作品结构始终是非常工整的,而且非常中华,他从来没有,或者说我个人从来很少听过刘家昌写过非中华文化以外的作品,这是台湾民谣运D的新风吹到香港后的影响

37
01:57

蛮写实的一个小作品,微醺

38
02:15

最美的中国风就在老香港的这些音乐人的作品里,顾嘉辉无疑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这是灵魂深处的中华古韵

39
02:24

重点不是薛家燕,而是这个妖气的卢冠廷,哈哈

40
01:45

在我的介绍里就说过“文化南移”的现象,这是一个自五胡L华以来的漫长过程,少林寺也是一样,这首歌里唱的少林寺绝不是《少林,少林》里那个嵩山少林寺,而是南少林,九莲山少林寺,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莆田,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武术之乡,自唐代以来很多武举就出自这个地方。所以如果你要赞美嵩山少林寺唱这首歌是不对的,反之亦然

41
09:07

传统粤剧把中国古典爱情故事基本上都演绎了一遍,特别是苦情戏有“七世姻缘”之说,每一世都是一个传奇故事,都有很美的唱词。普及一下:第一世万杞梁与孟姜女,第二世梁山伯与祝英台,第三世郭建中与王月英(元曲),第四世王士友与钱玉莲,第五世商林与秦雪梅,第六世韦燕春与贾玉珍,也叫“蓝桥会”,最后一世也是最惨的,李奎元与刘瑞莲,双双藏身火海,这七世姻缘全部是对封建礼教包括强全的反抗,而且粤剧是唯一曾经被禁止演出的地方戏曲,因为它里面有反清的东西,一直到光绪年间才得以恢复,近代很多GM者,包括孙文都是粤剧迷

42
02:26

60年代老前辈,不知道为什么。听他唱歌就有一种马上要摸口袋给他几个铜板的冲动。非常市井的街头气息,马永贞其实是清末真实存在过的一个山东人,功夫很好,擅长“查拳”

43
02:57

粤语歌曲发展到许冠杰以及他的莲花乐队这里可谓融合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首经典怀旧老歌不仅词曲俱佳,而且有着中华文化独有古雅,不要以为香港唱作人只会东抄一点西抄一点,虽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的确如此。但他们学什么就能像什么!非常谦虚谨慎。到了70年代才能有这样的原创旋律,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44
02:28

70年代最好听的东西,可惜资源太少了

45
02:52

我们80年代喇叭裤,花格衫新潮青年那其实是香港70年代打扮,而且港曲好听绝非摇不摇滚,或者殖民地文化那么简单,这里有非常自然,平和,曼妙的创作姿态

46
03:13

70年代陈浩德就是唱这一类歌曲出来的(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原词),而且老香港唱这一类戏曲味道的歌曲出来的年轻人还不是他一个,这就是有土壤,真正中华文化的土壤。今日“德云女孩”如此着迷于张云雷这个唱太平歌词的小帅哥,同理。离开那个梦中的,讲究礼仪,崇尚仁义礼智信的中华太久了。老想毁,不想救

47
02:41

夏丹可不是什么60,70年代的,人家是50年代中后期的香港歌星,也就是摇滚乐诞生之初,这张60年代的唱片值得我们这边搞摇滚的朋友听听,很有意思,你懂的

48
02:48

香港地方太小了,拍历史剧哪儿都不能去,全部室内造景,今天我们回头再看某些很老的香港电影,那真的非常搞笑的,但香港音乐人不来不“搞笑”,他们拍三国,那音乐作品必定有着三国的气魄与豪迈,你别看画面。那就是一个梦里的英雄气,而且只有他们的作品中才有那种属于中华浪漫的味道,一直到今天我心目中的真水浒还是徐锦江,梁家辉那部电影里的样子

49
02:24

河北民歌《小放牛》改编成四问四答,所以也叫“四大对”,什么鲁班造的赵州桥,杨六郎把手三关口,陈蝶衣也是旧上海著名的词人,移居香港。后来为邓丽君,蔡琴,甚至张惠妹都写过词,2007年以99岁高龄在香港去世,他的儿子陈燮阳是中国著名的指挥家

50
02:10

梁羽生的经典武侠小说,在港剧中以米雪,刘松仁那版最为知名。主题曲还有念白,这是完全符合梁羽生风格的,在他笔下新派武侠中侠客是会写诗的名士

51
02:35

香港50年代的歌星,擅长“芳腔”,所谓“芳腔”就是一种强调鼻颚发声,吐字圆润的一种粤调的唱法,开山鼻祖是40年代的粤剧名角梁燕芳,故名“芳腔”

52
03:01

虽是60年代的人,但唱的都是老上海歌曲。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美好的东西永远是美好的

53
02:04

金庸的武侠作品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从来不架空历史,他所有的作品都有一个真实的,存在过的历史背景,比如《碧血剑》就是崇祯年间的事,有李自成,也有袁崇焕,国运飘摇,各路江湖儿女风云际会,因此为了金庸的作品配乐,写歌必须是像关正杰这样的甘愿放弃专业人士身份,一心投身于流行文化的有志青年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文学作品的底蕴

54
02:38

香港50,60年代的电影明星,当然也有唱片

55
02:16

香港资历最老的江湖大哥之一,从50年代一直到活跃到90年代,本歌单前面有他和李香琴的对唱,其实谭炳文不光是唱唱歌,拍拍电影,电视剧。他还是香港最早的配音演员,2014年拿来终身成就奖之后,至今健在。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56
03:02

在许冠杰之前,70年代初,能让粤语歌风靡一时的当属“丽莎”,本名黄焕婵,后来不光是张德兰,邓丽君,包括陈百强等都翻唱她那时候的作品

57
03:39

“凌波仙子”就是水仙花,九龙江边靠近漳州就是水仙花的产地。关于它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明朝有个官叫张光惠,因为人为正直不愿和那场乌烟瘴气中厮混,便辞官回老家漳州,有一天他乘船经过洞庭湖,忽然看见一个穿着白色羽衣的仙女乘着仙舟,震惊中忽然这一切又不见了,只见剩下河面上朵朵白花,婀娜多姿,于是想起曹植的《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诗句,水仙就是这么来的,意为“水上的仙子”,金庸先生的绝世武功“凌波微步”也是出自于此

58
02:45

为什么要放这首,别看舞厅味道浓郁,这也是顾嘉辉的手笔,与之前古典中国风的作品是同一个作者,我们这里有像顾嘉辉这样两头都玩的老先生吗,我们的老先生就是老先生,眼睛能看多远,手下就有多少功力

59
04:26

非常深情哀婉的一首老歌,好听

60
02:42

中华古典民乐中最最喜庆的两个作品都是出自粤调,一个就是《步步高》,另一个就是《旱天雷》都是老百姓非常熟悉的调式,逢年过节必有。这个作品套用的就是“旱天雷”,有兴趣的可以直接找《旱天雷》这个民乐作品听一下,完整版简直是春衣盎然,心旷神怡

61
03:32

“荒唐镜”就是《老夫子》漫画里的那个恶讼师,周星驰《九品芝麻官》里那个“方唐镜”的原型,想念去世的王泽,还有画《王先生与小陈》的叶浅予,凡是根据这两个漫画作品拍的电影我都想看,包括电影音乐也想听

62
03:49

改编自广东民乐《赛龙夺锦》,也叫《龙舟竞渡》,中国人一看就懂了,和端午节有关。用这样一个欢快的调子怀念李小龙,蛮特别的

63
02:54

70年代香港玉石乐队主唱,像这样带采样,带敲板,念白的摇滚乐,回头去听,不觉得很好玩么

64
02:35

反映小人物喜怒哀乐,社会挣扎,笑中带泪的片子到我这一代当以周星驰的喜剧最是感人,但在我这代之前,70年代同类喜剧中《林亚珍》是比较经典的一个作品,80年代吴宇森也拍过。萧芳芳的演技巅峰之作,这首著名的原创作品,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霑,摇滚乐

65
02:50

原唱郑君绵,一直到现在,《赌仔自叹》依然是粤语歌曲中的经典,各种版本都有,这版偏摇滚乐。如此现身说法,非常有教育意义

66
03:01

老上海作品,原曲李丽华的《天上人间》

67
02:21

香港无线成立后的第一代歌星,这个我父母可能都知道,她的唱片在80年代的地摊上是有的,尤其是逢年过节,当然,那时候没有人在乎风格问题,民歌,摇滚,民歌味儿的混搭,包括迪斯科,西北风,甚至一些爵士曲目都混在一起,大杂烩,大拼盘,好听就行。所以,听刘凤屏,很多70年代的人会很感动,包括胡枫什么的,我在虾米没有找到胡枫,很遗憾

68
02:56

当年的“九龙城寨”荡漾的就是这样的旋律,如今别说丽莎小姐歌声没了,就连“九龙城寨”也没了,只有周星驰的电影《功夫》里依稀可见的追忆,包租公,包租婆,苦力强……这些“深藏功与名”的高手就是老香港的味道,有烟火气的味道,这种味道对“蒸汽朋克”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69
02:13

那个年代最时髦的青年男女

70
02:45

薛家燕在无厘头喜剧电影里还玩过这个梗,小时候我只是觉得可能是她的即兴表演,现在我明白了,根本不是。《你是偷心的人》不仅有这首歌,而且就是薛家燕原唱,成名曲之一!并且她还是香港横跨50,60,70年代的大歌星,甚至就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

71
03:31

日本传统演歌,40年代。美空云雀的《柔》,建议听完这版,可以再去听听原曲,八尺很有味道

72
02:58

刘家昌作品,周星驰拿它当《功夫》的背景用很成功,于是很多版本浮出水面,70年代叶丽仪的经典,原曲开头非常夸张,哈哈。来,感受一下

73
02:32

虽然“上海滩”令叶丽仪大红大紫,但实际上那个更早的,70年代叶丽仪也很好听

74
02:36

美景如画,如诗如歌

75
02:29

照片上的“小张德兰”太可爱了

76
04:21

今天很多人喜欢听粤语歌,很大原因是因为有Danny,作为80年代的巨星,陈百强绝不是歌好听,人品优秀那么简单,他在70年代就有自己的原创作品,比如这首英文歌,深情款款,并不是什么翻唱

77
02:46

如此美好的男声,英年早逝太令人扼腕了

78
02:55

欧洲吹过来的风

79
02:56

老上海吹过来的风

80
02:36

还有这日本吹过来风,无论哪里来的东西,香港人都能敞开胸襟接纳它,消化它,开开心心地唱着它,度过属于自己的美好年代。什么叫后现代?香港本身就是一个后现代的城市,它模仿一切,它解构一切,它拼贴一切,并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有了自己语境

小悲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2

哥 你牛逼。 awesome

2020-05-29 14:00:39
·
·
更多

中华文化就在港,护港,爱港,支持他们,就是爱我们的那些追求进步,人伦,且胸怀开放的先民,爱我华夏

2020-06-13 20:36:50
·
0
·
更多

2020年2月12日更新

2020-02-12 23:03:31
·
·
更多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