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介绍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共创作了九部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十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一部歌剧及两部弥撒等。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主义音乐道路,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波恩,是科隆大主教宫廷唱诗班男高音歌手的长子,也是大主教宫廷乐队长的孙子,于1792年移居维也纳。在那里,他师从海顿和其他一些当时的著名音乐家,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键盘手和作曲家。 到1815年,越来越严重的耳聋使贝多芬的公众演出变得愈发困难,同时也加剧了他性格上的怪癖,然而这些怪癖依然被赞助人和他的皇家学生鲁道夫大公耐心地容忍着。 贝多芬为扩大音乐的可能性、拓宽后世几代作曲家的视野做出了极大贡献。对于他同时代的人来说,有时贝多芬又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当他探索音乐的新领域时,其作品的长度与复杂性往往对听众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更多关闭
扼住命运咽喉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创建日期:2019-12-11 17:50:10
更新日期:2020-11-23 12:32:47
播放次数:29822
全部播放
668
分享
手机试听
38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11:18

《C大调第一交响曲》沿袭了莫扎特和海顿的很多元素以及传统惯例,乐思从混沌的状态中慢慢发展为强有力的、坚定的动机,庄严富丽。可以听到,贝多芬这个时期在交响乐创作上处于摸索和不断尝试的阶段,但是奔放的激情和天才式的手法已经非常明显。

2
05:31

《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创作《第五交响曲》的过程中用很短时间一气呵成的作品。也许是彼时幸福的爱情生活激发了贝多芬的灵感,《第四交响曲》显然是明朗而富有诗意的。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被注明为小步舞曲,其中还有奥地利民间连德勒舞曲的特点,充满了青春与生命的气息。

3
07:16

《C小调第五交响曲》又名《命运交响曲》,其中第一乐章“有活力的快板”的主题是贝多芬所作的最为脍炙人口的旋律之一。C小调被认为对贝多芬有特殊的意义,象征着风暴般的英雄色彩,“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冷酷而威严的弦乐与单簧管的齐奏仿佛是贝多芬对于命运之手笃定的宣战。这部作品影响了无数后代作曲家,舒曼曾说:“不论你听过多少遍,都会像自然现象一样产生新的敬仰和惊叹。只要世界上还有音乐存在,它就会世世代代传下去。”

4
06:29
5
10:52

《F大调第六交响曲》又名“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描写的是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旋律宁静恬淡,其中由木管乐器模仿的溪边的清脆鸟鸣惟妙惟肖。贝多芬曾说过:“我在灌木、大树、草坪和岩石间行走的时候,是多么快乐啊!因为树丛、花草和岩石,都能给人以共鸣。”他始终是一个向往自然和归野生活的人。

6
09:23

贝多芬的《A大调第七交响曲》诞生于整个欧洲战火纷飞之时,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他个人更是正经历着耳聋以及爱情破裂的痛苦。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创作出了代表着不屈与赞美生活的《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小快板”并不轻快,反而是四个乐章中较为阴沉肃穆的一章,颇有葬礼进行曲的风格,与其他乐章形成了鲜明对比。“小快板”采用三部曲结构,由木管乐器齐奏的小调和弦开始,弦乐低音声部加入并逐渐上扬直至旋律明朗。整个乐章像一只坚实沉稳的脉搏。在《第七交响曲》首演上,第二乐章曾被听众要求重演,可见其乐思之动人。

7
06:01
8
26:22

《D小调第九交响曲》创作于1824年,那时的贝多芬已完全失去听觉。他没能真正意义上地听到自己的这部巅峰之作也是无数人的力量和精神支柱的作品,但已于内心反复雕琢千百遍,最终呈现出了一部表达人类寻求自由的、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第四乐章“急板”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最后的合唱部分是贝多芬以他最爱的诗歌《欢乐颂》为歌词谱曲的,以无比光明和辉煌的气氛落下作品帷幕。《第九交响曲》首演时,迎来了空前绝后的盛况,观众为它献上了五次雷鸣般的掌声,而按照规定,皇室成员出场也只需三次鼓掌礼。

9
04:22
10
14:09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为贝多芬最早的一首钢琴协奏曲具有非常丰富的抒情和艺术特质,编排广阔但不失精致,情绪随着全篇节奏缓缓推动,最终以充满创造力的诙谐结尾作收尾。这个版本由钢琴家Boris Giltburg与俄罗斯指挥家Vasily Petrenko执棒的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合作演奏。

11
16:49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最早发挥其交响乐创作潜力的作品,管弦乐部分已逐渐具有交响曲的韵味。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是协奏性的奏鸣曲形式,钢琴与管弦乐浑然天成,柔美与壮丽的乐思并行。

12
04:45

《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是贝多芬早期作品,创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利赫诺夫斯基王子。第二乐章“如歌的柔板”仿佛是经历激昂愤慨的第一乐章后的安抚,如春雨一般柔和。巧妙的是,贝多芬在第二乐章中开创了新的体裁,那就是使用典型回旋曲式的结构,而不保持回旋曲式的体裁特点。

13
03:22
14
05:53

贝多芬的学生兼秘书安东·辛德勒曾问贝多芬这首《D小调十七号奏鸣曲》所表达的是什么,贝多芬的回答是:“你去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第三乐章“稍快板”也许是暴风雨后的安宁和甘美,旋律如同河流一样川流不息。听众听来非同一般的淋漓畅快,但对演奏者来说是艰巨的挑战,不管是紧凑乐句间的呼吸还是对于多变节奏的把控都十分考验水准。

15
03:09

《A小调钢琴小品》又名《致爱丽丝》,是贝多芬于1810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也是他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其中一部。关于这首曲子的名字来源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心情愉快舒畅,倾注了真心,因此乐曲主题纯朴又亲切,如同少女脉脉的絮语。

16
06:30

《大提琴第一号奏鸣曲》于1796年夏天写于柏林,当时贝多芬正在里希诺夫斯基王子的陪同下在布拉格和德雷斯顿巡回演出。贝多芬与大提琴演奏家让·路易·杜伯特合作,为普鲁士国王威廉二世表演了这首曲子。

17
12:42

《C大调三重协奏曲》是为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是音乐史上极为罕见的独特作品。由几种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团合奏的“大协奏曲”在十九世纪初叶时已经流行,但像贝多芬这种加入钢琴的协奏曲却属首创。这部作品1808年5月于维也纳首演。

18
01:20

“近似慢板的行板”这一乐章来自《F大调圆号与钢琴奏鸣曲,作品17》,后改编为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作于1800年。

19
01:25

《十一首新钢琴小品》第四首作于1800-1804年,精美的钢琴小品展示出贝多芬全面的作曲技巧与开阔的眼光。

20
03:23

贝多芬对所有音乐体裁的精通在他所写的与长笛有关的作品中都有体现。在《D大调小夜曲,作品41》中,贝多芬将传统惯例与突破性的手法融合到了六个乐章里。

21
07:39

“3 Duets, WoO 27: No. 1 in C Major”作为一支木管二重奏,能够向我们展示贝多芬如何从莫扎特的作品中汲取灵感,并以奏鸣曲体裁和舞曲为基础,在它们之上创作出适合木管乐器的合奏曲目。

22
10:39

“Wind Quintet in E-Flat Major, WoO 208, Hess 19”是为圆号、双簧管以及巴松管而作的五重奏作品,创作于1796至1797年间,那时的贝多芬对管乐作品创作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人们认为贝多芬从1793年就开始着手创作这部作品了,并且现在的版本实际上并不是完整的,而是以片段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23
01:54

这部《骑士芭蕾》由华德斯坦伯爵创作剧本,贝多芬配以八段音乐,作于1790-1791年。剧情内容不详,根据上演曲目的记录看,故事发生在太古时代,出现战争、打猎、恋爱与欢宴等场面,舞者穿的都是德国古代的服装。此曲为作品的第一曲“进行曲”。

24
06:06

《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94-1795年,是贝多芬献给他过去的老师海顿的一首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慢板”按照当时的时代精神写成,但又不失贝多芬的创作个性。整部作品相对来说具有悲剧性,也显露出贝多芬旺盛的写作欲望和创作内容的深刻性。

25
03:14

来自《艾格蒙特序曲》的“鼓声隆隆”。创作背景为16世纪的一位人民英雄艾格蒙特伯爵,彼时的荷兰正受西班牙殖民统治,是艾格蒙特伯爵率领民众奋起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和压迫,但由于西班牙驻荷兰的总督背信弃义,艾格蒙特被捕入狱并被处以死刑,得知此闻的民众被激怒了,推翻了互为勾结的统治者。“鼓声隆隆”是《艾格蒙特序曲》的一段场景配乐,大气磅礴,深受演奏家和听众喜爱。

26
10:09

《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协奏曲作品中,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故常被人称为“皇帝”协奏曲。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是全曲情感的巅峰,钢琴以爆发式的力量奏出辉煌的主题。

27
09:39

《春天奏鸣曲》是贝多芬第五小提琴奏鸣曲的别名,是贝多芬的十首小提琴奏鸣曲之一,创作于1801年,属于他早期较晚的作品,创作风格已趋成熟,也充满着朝气与乐观的情绪。作品旋律主题绚丽,如春光灿烂,但作品名字并非是贝多芬自己所起,而是后人根据作品内容所赋予的。

28
06:01

《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为“持续的慢板”,虽然冠以“奏鸣曲”之名,却不同于奏鸣曲传统形式,整个乐章像作曲家冥想中的幻境,其中暗含藏不住的忧思。

29
06:16

对于歌剧《费德里奥》,著名钢琴家、指挥家伯恩斯坦曾说:“歌剧《费德里奥》是贝多芬伟大的作品之一,其中包含了人类有史以来创作出的最精彩的音乐,是所有歌剧中最值得珍惜和崇敬的作品,是关于爱、生命、自由的永恒丰碑,是对人权保护、表达己见、提出异议的赞颂。”

30
04:09

在《C大调弦乐五重奏 Op.29》中,贝多芬受莫扎特启发在作品里使用两把中提琴,所以作品又称为“中提琴五重奏”。这首五重奏完成于1801年,属于贝多芬的早期作品。

31
03:50

来自贝多芬的《降E大调管乐八重奏,作品103》,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和三重奏”。

32
05:24

1800年,贝多芬被邀为维加诺编舞的舞剧《普罗米修斯的生民》谱曲。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不顾奥林匹斯山上诸神的禁令,偷盗天上的火种,把温暖、光明和启示传到人间。这部作品的序曲至今仍备受推崇,而它的最终章的主题旋律后还被贝多芬用到了《英雄交响曲》中。

33
09:50

《F大调第二小提琴浪漫曲》作于1802至1803年间,为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之一。《F大调浪漫曲》以旋律优美而著称,以弦乐为伴奏的小提琴旋律附有许多巧妙的装饰音,充分证明了贝多芬的天才手笔。

34
03:40

贝多芬的《降E大调七重奏,作品20》是备受室内乐爱好者喜爱的作品。1800年4月2日,贝多芬首次面对维也纳市民的自作品音乐会在维也纳的布鲁克剧院举行,这也是贝多芬用自己创作的作品开始商业化演出的第一场,其中就有这部七重奏作品。音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降E大调七重奏》也成为了十分受听众欢迎的室内乐作品。此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的主题来自同样由贝多芬创作的《G大调第二十号钢琴奏鸣曲,作品49》。

35
13:21
36
12:01
37
08:24
38
07:24

拿索斯古典音乐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0
评论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