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介绍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人生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波尔卡 波尔卡是一种捷克民间舞蹈。英文名为polka。 波尔卡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跳跃,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作稍微停顿的装饰性处理。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者斯美塔那最先将此种舞曲形式用于器乐和歌剧创作。 波尔卡 Polka 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子的对舞。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认为它源于自己的文化传统。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捷克农村的一种波尔卡节奏的舞蹈的舞步为波尔卡提供了基础。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 1840年,波尔卡由专业舞蹈家带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表演;巴黎的舞蹈大师们又把它改编成一种有5个花样的乡村舞蹈,深受公众喜爱。1844年,巴黎的舞蹈教师采拉里乌斯把它带到伦敦,又传遍英国,从温莎城堡到小城镇的舞会上都在跳波尔卡。与此同时,巴黎和伦敦的剧院中陆续出现了一些表演性的变体。F.切里托和A.圣-莱昂所创作的一种3/4拍子的变体称雷多瓦舞,也很有名。作曲家B.斯美塔纳的《被出卖的新娘》和J.魏恩贝格尔的《风笛手什万达》等歌剧中也都运用了波尔卡舞 [img id=4417796]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3/1450854291_xvd3.jpg[/img]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小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1825~1899),老约翰·施特劳斯长子,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1899年,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小约翰·施特劳斯,六岁时即创作圆舞曲。施特劳斯的创作以圆舞曲最为著名,不仅数量多,而且曲调新颖,节奏活泼,配器华丽,描绘性强,把民间圆舞曲发展成音乐会乐曲,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不仅是圆舞曲,他的一些波尔卡、进行曲以及轻歌剧也相当著名。 《闲聊波尔卡》〈唧唧喳喳波尔卡〉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作于1858年。全曲生动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笑着、愉快地闲聊的情景。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降A大调,2/4拍。在三小节引子之后,用顿音奏法呈示出跳跃的主题旋律。这一用倚音构成的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刻画了一群唧唧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的音乐形象。在接着的其他段落中,乐曲以这一主题为基调,频繁地采用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技巧,使乐曲显得细碎活跃,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妇女们快活的说笑声。同时,乐曲还采用顿音、重音等演奏法,进一步突出了妇女们说笑声中各种不同的特点。最后,乐曲在欢快而幽默的气愤中结束全曲。演奏时间约三分钟。 〈安娜波尔卡〉(安楠波尔卡)作于1852年。其父亦作有一首同名波尔卡。乐曲采用带引子和结尾的复三部曲式。由于主要主题出现次数较多,乐曲还带有回旋曲式的特点。在四小节的引子之后,是乐曲的主要主题:采用先紧后松的节奏,使乐曲充满了轻巧的活力和活泼欢快的情绪。随后是由短促华丽的倚音和生动活泼的跳进音程写成的旋律,音乐情绪具有欢快而又诙谐的色彩经过四小节的连接句之后,再现主要主题。乐曲的第二部分是采用两个新的音乐素材写成的二部曲式,音乐性格有所不同。然后,乐曲再现第一部分;最后以轻松而热烈的结尾终曲。演奏时间约4分钟。 [img id=4419652]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4/1450960133_M3zn.jpg[/img] 《电闪雷鸣波尔卡》 是作者一生所作一百多首波尔卡舞曲中较为著名的一首。1868年为狂欢节而作。题献给维也纳艺术家协会。作者采用标题性波尔卡舞曲常用的描绘性的表现手法,在波尔卡节奏的不断反复中,加入一些生动而逼真的造型性音响,突出了舞曲的标题形象。乐曲采用ABA的三部曲式。4小节引子之后,出现了快速的主题。不协和的减五度音程和不稳定音的运用,以及运用附点和休止符组成的同音反复的音调,使乐曲产生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氛。这一主题的发展中,时而响起定音鼓奏出的低沉的震音,使人联想到远方的雷鸣。然后出现另一段强而有力的音乐。经过4小节过渡后,乐曲出现中间部的主题。 [img id=4420066]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5/1451008922_Gluw.jpg[/img] 埃米尔·瓦尔特费尔 (Emil Waldteufel)---------法国的施特劳斯 埃米尔·瓦尔特费尔 (Emil Waldteufel,1837-1915),法国作曲家。生于斯特拉斯堡。早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作曲。1865年任宫廷钢琴家和宫廷芭蕾指导,曾在法国各地巡回演出,担任过歌剧和舞剧的指挥。主要作品为管弦乐舞曲,旋律优美,通俗易懂,共计二百五十余首。 从一八六五年起,他任宫廷里的钢琴家和宫廷芭蕾舞指导。一八七一年后作为指挥家,他曾在巴黎歌剧院的公开舞蹈会中指挥,同时在伦敦、柏林、维也纳指挥歌剧、舞剧而获得很大的成功。作为作曲家,他的圆舞曲和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一样受到欢迎。最著名的就是这一首《溜冰圆舞曲》。 [img id=4419674]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4/1450960900_tom2.jpg[/img] 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的区别 圆舞曲(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秦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淄河》、韦伯的《邀舞》等。 波尔卡(Polka)捷克的一种民间舞曲,以男女对舞为主,其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组成,一般为二拍子。 进行曲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的声乐曲或器乐曲。进行曲的实用目的是统一行进着的队列的步伐和速度,同时也可以创造一定的情绪和气氛。此外进行曲的速度为中速,也有因内容和用途不同而快速或慢速的。其特点为:强调强拍,节奏明显,旋律鲜明,乐段结构方整,常用偶数拍子。 [img id=4420934]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5/1451038634_Iq7K.jpg[/img] 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生于1873年4月1日,逝于1943年3月28日)。他生于俄罗斯,是二十世纪世界重要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拉氏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他的创作中深受柴科夫斯基影响,有深厚的民族音乐基础,旋律丰富,擅长史诗式壮阔的音乐风格;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富有民族性,作品旋律流畅优美,感情真挚动人。而有些作品却带有些许的忧郁情绪。他的后期作品表现出晚期浪漫主义的特点,手法比较繁复,阴暗的色彩也较多地出现在音乐中,这与他长期旅居国外、远离祖国有着很大的关系。
更多关闭
古典音樂史上最真挚酣畅的波尔卡(Polka)
创建日期:2015-08-08 20:45:14
更新日期:2019-09-18 21:57:08
播放次数:104412
全部播放
2179
分享
手机试听
54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04:03

拉赫玛尼诺夫 《波尔卡》Op.303.快板

2
01:43

拉赫玛尼诺夫《意大利波尔卡》 《意大利波尔卡》(Polka italienne)是拉赫玛尼诺夫在1906年所作。当时他和家人在意大利度假时,碰到了一位正在演唱那不勒斯歌曲的街头艺人,正是这首那不勒斯歌曲给了拉赫玛尼诺夫灵感,创作出了这首意大利波尔卡。 《意大利波尔卡》-拉赫少有的如此明朗的旋律,有人说这个曲子是写给他儿子的,有人说是拉赫在意大利流浪的时候随兴而作的,至今无从考证。但确是一首很不错的小曲,极度明显的调性转接,非常很适合孩子们初次接触拉赫作品的练习。 和所有旅行巡演的作曲家一样,每一个地方的风景,每一个新鲜的声音,都刺激着作曲家创作的神经。比如一个街头艺人的演唱,那略带忧伤和无奈的嘴里,唱出愉悦人的曲调,在每一个敏感的人听来,都会若有所思。于是拉赫玛尼诺夫就用钢琴记录下来,成为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旋律。   《意大利波尔卡》有很多版本,合唱、手风琴、钢琴以及更多的钢琴……那个极富色彩的民歌旋律,给予听者深刻的印象。起初有一点忧伤、有一点诙谐,继而越来越快,走向活泼的舞蹈感觉,就这样组成了一个简单的主题。主题重复了两遍,情绪也经历了同样的波折。人们联想到诺大的广场、形色匆匆的人群,伫立的歌者,日复一日的唱歌……

3
05:31

德沃夏克《捷克组曲》Op.39- 2.波尔卡   捷克组曲,D大调,作品号39。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1904)创作于1879年,但是一直到晚年才正式出版。由捷克指挥家车希于1880年进行了首演。

4
02:54

亚罗米尔.韦沃达《啤酒桶波尔卡》   亚罗米尔.韦沃达(Jaromir Vejvoda,1902-1988,捷克) 。他是在军乐团中成长起来的作曲家,擅长演奏短号,1926年接替父亲成为乐队的指挥,主要创作波尔卡,大名鼎鼎的《啤酒桶波尔卡》是他在1927年创作的,1939年著名的指挥伯恩斯坦在纽约上演了这个曲目,立即风行全世界,成为"世纪名曲"。 《啤酒桶波尔卡》, 这是一首单声部歌曲。2/2拍的舞曲节拍,速度较快,使得整首歌曲的旋律轻快,有弹性。歌曲前半部分采用陈述方式,描述了有这样一个环境,使得很多人都能忘记忧愁尽情舞蹈,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大家聚在一起跳舞,狂欢的情景,体现出人们跳起波尔卡忘记不愉快的单纯的快乐。”

5
05:30

斯美塔那《被出卖的新娘-波尔卡》   作曲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著名的民族乐派作曲家。被誉为“新捷克音乐之父”,是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被出卖的新嫁娘》是斯美塔那所创作的歌剧中唯一在国外正式上演的一部。同时也是他创作的第二部歌剧。作品音调热烈,音色悦耳,并带有欢快的波尔卡曲式。它是捷克音乐中最受赞誉的作品,也被称为是至今为止所有的民族歌剧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从首演后的一世纪之间,上演次数居然多达 2000 多次,这是相当惊人的成绩。斯美塔那是最先把波尔卡用于歌剧之中的作曲家

6
03:04

瓦尔德退费尔《铃鼓舞曲 波尔卡》op.147

7
04:22

瓦尔德退费尔《贝拉波卡,波尔卡舞曲》OP163 瓦尔特费尔(Waldteufel, 1837-1915),法国作曲家。被称为“法国圆舞曲之王”,作有二百五十首以上的管弦乐舞曲,其中圆舞曲占相当分量。 埃米爾·瓦爾特費爾,出生在法國一個猶太人的音樂家庭,因為寫作華爾茲和波爾卡成為富有影響力的音樂家。 他的音樂從前輩施特勞斯那里發展而來。更加注重和諧的音響和甜美的韻律。在舞曲音樂獲得各個階層廣泛親睞的時候,埃米爾的音樂具備所有應有的流行特點。是曾經的一時之選。

8
04:30

“瓦尔德退费尔《午夜 波尔卡》op.168,

9
04:20

“瓦尔德退费尔《双六棋波尔卡 》 op.181

10
04:48

瓦尔德退费尔《法兰西精神(法国波尔卡)》op.182,

11
01:45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号爵士组曲》- 2.波尔卡   肖斯塔科维奇二十多岁时,突然对一种他称之为爵士乐的音乐风格着了迷,其实当时只不过是非正统的轻音乐而已。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苏联官方对这类轻音乐的态度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不过总的来说,真正的西方爵士乐是被归入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属禁止之列。不甘心的肖斯塔科维奇打了几个擦边球,写了两套“爵士乐”组曲。   1934年,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第一号爵士组曲,1938年又创作了第二号爵士组曲。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地道的爵士,至多是一种模仿和融合,营造了一种极富现代气息,轻松、诙谐的独特风格。虽然肖为这些音乐承受了当局不少责难,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记录了生活的真实。

12
02:36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爵士组曲--小波尔卡》 可以听出其并非爵士乐,但轻松、诙谐的气氛给人印象十分清晰。

13
02:14

奥芬巴赫《浪漫曲--波尔卡》

14
01:21

奥芬巴赫《快乐的巴黎人- 波尔卡舞曲》   奥芬巴赫的独幕芭蕾舞剧《快乐的巴黎人》全剧由24个小段音乐组成,包括有波尔卡、华尔兹、船歌、进行曲和康康舞曲等形式,全剧始终保持着澎湃的气势,全剧在46分钟内一气呵成,绝无冷场。这首波尔卡是舞剧中的一个舞蹈场面中的舞曲,十分简短(只48秒)、活泼而欢快。

15
01:17

沃尔顿爵士《门面组曲波尔卡》   《门面》(Facade)由英国作曲家沃尔顿爵士(Sir William Walton,1902-1983)作曲,是为伊迪丝.西特韦尔一组诗歌的朗诵配乐。长笛、单簧管、萨克斯、小号、大提琴和打击乐伴奏。1923年首演于伦敦,1926年整理成管弦乐组曲出版,1938年又出版了第二套组曲。

16
03:13

普罗修斯卡改编《单簧管波尔卡》 《单簧管波尔卡》的旋律来自民间,经波兰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为一首单簧管独奏曲,受到人们欢迎。 《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本曲为回旋曲式,在钢琴奏出的三个响亮有力的和弦之后,单簧管以坚定明亮的音色,快速地奏出这第一主题,在这个主题反复一次后,出现了第二个主题,在旋律上虽然和第一个主题没有十分明显的对比,但三连音的运用使音乐显得更加活跃。按着第一个主题再次反复出现,然后出现第三个主题,由四个乐句组成,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在调性上也从bB大调转为bE大调,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第一主题又一次出现,结束乐曲。全曲轻松活泼、情趣诙谐、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17
02:45

“《芬兰(伊娃)波尔卡》 Ievan Polkka是一首来自芬兰的波尔卡(Polka、Polkka)舞曲,是首斯堪地那维亚的地方歌谣。1930年代由Eino Kettunen以东欧地区传统的波尔卡调子写成的。1995年由阿卡贝拉1团体Loituma唱红之后,坊间流传的版本就把这首歌歌名的第一个字“I” 改成“L”,除了因为它们长得很像以外,也象征著这首歌的另一个别称“Loituma's Polkka”。其中Ievan于芬兰语就是英文的Eva(Ieva、Eeva)。 Loituma是来自芬兰的一支演唱团队,有四位成员组成了四个声部来演唱 ,他们的歌曲都是以比较传统的芬兰音乐为主.参加1997年的考斯蒂宁民谣音乐节而倍受关注 。 主唱Anita Lehtola是一位非常具有声音魅力的女歌手,她经常参加各种世界音乐,Anita的演唱具有Runo-song的意味(Runo-song 又称“rune-song”或是“poem-song”。“rune”的意思是古代北欧和芬兰的诗歌。这是一种芬兰的民间诗歌,其形式是一种反复的,在开头押韵的诗歌形式),清冷而又极具韵味,仿佛把我们带到暸一片绿茵之地,辽远而又恰是幻境。 這是一首紅遍全球網絡的卡通歌曲。1995年,芬蘭純聲隊Loituma演唱的一首芬蘭民謠《Ievan Polkaa》,講述了一位年輕的男子與一名少女邂逅,隨即不顧女方母親反對,私奔參加舞會並迅速墜入愛河的故事。由於強烈的電波效應,這首曲子成為各大夜店舞廳最熱門的電子舞曲之一。可為什麼這首曲子後來叫做甩蔥歌,而不是甩青菜、甩蘿卜歌呢?那是因為,在2004年,日本動畫《死神》第二集中,出現了滿面笑容的女主角井上織姬手裡拿著蔥轉啊轉的場景。這成為轉蔥、甩蔥的原點。後來,有位很喜歡這兩個作品的無名氏,制作出以《Ievan Polkka》其中一小段作為背景音樂,以“滿面笑容的井上織姬,手裡拿著蔥轉不停”為故事情節的一個26秒的Flash動畫。著名的甩蔥歌由此誕生。由於歌曲節奏動感十足、語速超快且幽默搞笑”

18
02:11

施特劳斯与其弟约瑟夫·施特劳斯《拨弦波尔卡》 《拨弦波尔卡》:施特劳斯与其弟约瑟夫·施特劳斯(Josef Strauss)共同创作于1869年。同年10月24日在俄国帕夫罗夫斯克首演。1870年由C.A.斯皮纳出版社出版。据说作曲家原想在曲中配以圆号,但其弟主张用拨弦(弦乐五部),于是乐曲形成了现在的弦乐拨奏的特殊形式。作品为C大调,2/4拍,三部曲式。曲调清新明朗,拨奏贯穿全曲。

19
03:06

小约翰·施特劳斯《Nichevo波尔卡》

20
02:49

约翰·施特劳斯 《亚马逊女战士波尔卡 》op. 9

21
03:14

小约翰·施特劳斯《鞭子波尔卡》Op.60

22
03:45

小约翰·施特劳斯《谐谑的波尔卡》Op.72

23
04:08

小约翰·施特劳斯《安娜波尔卡》Op. 117 (RV 117) 约翰.施特劳斯家族中有两首著名的《安娜波尔卡》,老施特劳斯的写于1842年,小施特劳斯写于1852年的,都是为同一个人而作:玛丽娅.安娜。小施特劳斯所写的比他爸爸的更精彩,表达他对母亲的爱。   乐曲开始有四小节引子,引子以渐慢结束后,呈现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节奏由慢到快,是一种先松后紧的节奏类型。该主题给人感觉到动感很强、充满活力,还带有些朴实和俏皮。   反复一次后,出现B段主题。   该主题比较有力,旋律的每一拍前都有短促的倚音,更显示了活泼的特性。   经过一个短小的过门,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单三部曲式。   接着是乐曲的第二部分。A段旋律平滑,抒情,演奏也平稳。   A段反复一次后,B段出现了。它突出了动力性的节奏,因而旋律比较活泼。   留意,在上述主题进行时,大提琴演奏着如歌的对位演奏,它与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   以上构成二部曲式。然后从头反复,这回,A、B两段各反复一次。演奏上,比前面出现的要庄重些。经过小过门,直接到尾声,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24
02:29

爱德华·施特劳斯《永不休止快速波尔卡》op.112 爱德华·施特劳斯 (德语:Eduard Strauß,1835年3月15日-1916年12月28日),奥地利作曲家,也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幼子,家中暱稱為艾迪(Edi)。他和兩位哥哥小约翰·施特劳斯和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努力,成就了維也納的施特劳斯音樂王朝。而他整個家族支配了19世紀維也納的輕音樂時代,為歷任奧地利帝國和歐洲各國的帝皇公卿創作大量圓舞曲和波爾卡. 爱德华·施特劳斯的音樂風格雖獨特,但並不脫離他的兄長和同時期的作曲家,但他的施特勞斯家族舞曲指揮家的身分更為人所熟知,而他的作品往往給他的兄長的鋒芒所蓋過。因此,愛德華專攻創作「快速波爾卡(德语:polka-schnell)」,並全力指揮施特勞斯家族樂隊,直至1901年2月13日解散為止。 愛德華的藝術生涯不但和其兄長競爭,更面對來自外人的挑戰。其中有一位名為卡爾·麥克·齊雷爾的軍樂隊指揮和作曲家更組織液隊名為「前爱德华·施特劳斯樂隊」,在維也納開演奏會作競爭,爱德华因此將齊雷爾告上法庭。但齊雷爾最終在愛德華兩名兄長去世後,取代了施特勞斯家族在維也納的地位,而雙方的爭鬥以施特勞斯家族樂隊告終。 爱德华·施特劳斯在1863年1月8日和瑪麗亞·克蓮哈特 (Maria Klenkhart)結婚,育有二子,約翰·施特勞斯三世和約瑟夫·愛德華·施特勞斯.其中長子約翰三世成功令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存延到20世紀。 而在1890年代的事業停滯,和長兄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病逝,再加上發覺家人揮霍家財,令爱德华萌生退意。在1899年和1901年兩次帶家族樂團赴北美巡迴演出後,愛德華解散了家族樂團,並在維也納度過退休生活。自此至1916年病逝期間,爱德华再無參與任何音樂活動,唯一的公開活動只有在1906年發表自己整理的家族回憶錄。

25
02:11

小约翰·施特劳斯《紫罗兰波尔卡》Op.132

26
03:18

老约翰·施特劳斯:《可爱的安娜 波尔卡》Op.137

27
02:18

小约翰·施特劳斯:《邮政快递快速波尔卡》op.159

28
02:12

约瑟夫·施特劳斯《 运动快速波尔卡》Op. 170

29
05:56

小约翰·施特劳斯《亚历山德丽娜波尔卡》Op. 198

30
02:20

小约翰·施特劳斯《希腊人波尔卡》op. 203

31
02:27

小约翰·施特劳斯:《香槟波尔卡》op.211   “砰”、“砰”、“砰”......   在约翰·施特劳斯的《香槟波尔卡》里,我们可以不断地听到这样清脆悦耳的开启香槟的爆响声。   波尔卡是一种二拍子的舞曲,节奏欢快活泼,极富跳跃感,与轻松愉快的香槟文化不谋而合。施特劳斯在长度为2分29秒的《香槟波尔卡》里,一共设计了14声开启香槟酒瓶的情景模拟爆响声,为舞曲增加了热烈而活泼的气氛,所以国际上许多大型节庆活动的序幕,常常是以《香槟波尔卡》的集体舞蹈开始的。   香槟代表胜利!代表成功!代表快乐!包含着庆贺、祝福、合作以及答谢等一切美好的愿望。 波尔卡(Polka),一种捷克民间舞蹈,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这种舞蹈的舞曲也称作波尔卡。 “波尔卡”一词在捷克语中,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波尔卡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

32
02:33

约翰·施特劳斯《闲聊波尔卡》 Op. 214 叽 叽...... 叽...... 你听 你听 大街里在干啥 原来事她拉着别人说闲话 他跑了东家跑西家 叽叽喳 叽叽喳 他又说这来又说那 见了面 讲废话 叽叽喳喳 叽叽喳喳 鬼鬼祟祟 婆婆妈妈 捕风捉影 真真假假 编造是非 七嘴八舌 真是不像话 东扯扯 西拉拉 传给你 传给他 传来传去全变了样 传来传去把是非全颠倒 无聊闲话就越传越糟糕 传来传去把是非全颠倒 无聊闲话就越传越糟糕 说句悄悄话儿 嘘嘘 悄悄 嘘嘘 话儿 说句悄悄话儿 嘘嘘 不要再和别人去声张 说句悄悄话儿 嘘嘘 悄悄 嘘嘘 话儿 说句悄悄话儿 嘘嘘 不要再和别人去声张 咳 不能再听无聊话 咳 听了脑筋脑筋伤 咳 不能再上再上当 不能上当 不能上当 不听无聊闲话 对对 无聊 对对 闲话 对对 不听无聊闲话 对对 千万不能再听无聊话 哎嗨 《闲聊波尔卡》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全曲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笑着和愉快地闲聊时的情景,讽刺一些说东道西、捕风捉影、无事生非的无聊之徒。乐曲生动地描绘了妇女们愉快生活的场景,乐曲诙谐有趣,是作者的波尔卡舞曲中较为流行的一首。  乐曲降A大调,快板,2/4拍,是一个变化的三段体。作者运用巧妙的转调手法,结合歌词内容,大幅度夸张、对比。如A段转B段时是A调转入D调,而B段中间一小段暂时转换小调色彩,在三小节引子之后,用顿音奏法呈示出跳跃的主题。这一用倚音构成的主题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形象。之后乐曲以这一主题为基调,频繁地采用了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技巧,维妙维肖地描绘了妇女们快活的说笑声。 悠然的回味着来自十九世纪的经典音乐,聆听大师的脚步,感受大师生命的痕迹,释放出自己的感情,波尔卡实在是种奇妙的乐种活泼、欢快,带给人好心情,舞曲很美,用来男女对舞的舞曲,则更加引人入胜,《闲聊快速波尔卡》双簧管轻巧展示欢快的音符,黑管浑圆的伴奏让人安静,相得益彰,用来表达愉悦的心境。

33
02:52

老约翰·施特劳斯 《拨弦波尔卡》Op. 234 当这首由“施特劳斯兄弟”共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乐曲首演之时,曾引起不小的轰动。本曲仅由管弦乐队中的弦乐部分来演奏,而且所有的提琴都不像通常的演奏那样“用弓子拉奏”,而是放下弓子,一律采用手指拨奏,发出新奇而美妙的音响,整个弦乐部分依然显得和谐而有序。本曲由于采用提琴拨奏方式演奏,故音量较小。所以以现场聆听的效果为最佳,听CD光碟时,不妨适当放大音量,尽情从中感受提琴拨奏时发出的美妙音响。 乐曲的结构并不复杂,为三部曲式。主要主题的速度由慢至快,力度较弱,旋律流畅,仍然是典型的施特劳斯风格;乐曲的中部主题明显加大了力度,接着出现的半音下行力度减弱,十分优美。乐曲最后重复主要主题,在弦乐部分的整体拨弦齐奏中结束。

34
03:49

小约翰·施特劳斯《 巴黎妇人法兰西波尔卡》Op. 238

35
03:08

小约翰·施特劳斯《飞翔快速波尔卡》op.257

36
02:33

小约翰·施特劳斯《激情波尔卡》op. 260

37
02:31

小约翰·施特劳斯《魔王波尔卡》Op.266

38
05:18

约瑟夫·施特劳斯《 自远方玛祖卡波尔卡》 op. 270

39
01:56

约瑟夫·施特劳斯:《别再忧虑 快速波尔卡》op. 271

40
04:11

小约翰·施特劳斯:《火花波尔卡》Op.271

41
02:47

小约翰·施特劳斯《游览列车波尔卡》Op. 281 《游览列车快速波尔卡》(Vergnugungszug, Op.281)是小约翰·施特劳斯为庆祝一家铁路通车典礼而创作的管弦乐作品。音乐采用写实的手法,对蒸汽机车启动、加速、行进、到站,作了细致的描绘。它是降B大调、二四拍子、快板,复三部曲式。

42
02:28

小约翰·施特劳斯《诉讼过程波尔卡》Op.284

43
02:39

小约翰·施特劳斯 《轻盈的气质快速波尔卡》Op. 319

44
04:32

小约翰·施特劳斯《巴黎狂欢节加洛普》op.323

45
03:26

小约翰·施特劳斯 《电闪雷鸣波尔卡》Op.324 是作者一生所作一百多首波尔卡舞曲中较为著名的一首。1868年为狂欢节而作。题献给维也纳艺术家协会。   作者采用标题性波尔卡舞曲常用的描绘性的表现手法,在波尔卡节奏的不断反复中,加入一些生动而逼真的造型性音响,突出了舞曲的标题形象。乐曲采用ABA的三部曲式。4小节引子之后,出现了快速的主题。不协和的减五度音程和不稳定音的运用,以及运用附点和休止符组成的同音反复的音调,使乐曲产生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氛。这一主题的发展中,时而响起定音鼓奏出的低沉的震音,使人联想到远方的雷鸣。然后出现另一段强而有力 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钹及其奏法上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46
02:51

小约翰·施特劳斯《 魔弹快速波尔卡》Op. 326

47
02:37

小约翰·施特劳斯 《匈牙利万岁快速波尔卡》Op. 332

48
04:31

约翰·施特劳斯《在克拉普芬森林法兰西波尔卡》op.336

49
02:25

小约翰·施特劳斯《 印度舞姫快速波尔卡》Op. 351

50
03:01

小约翰·施特劳斯《在多瑙河畔 - 快速波尔卡》Op.356

51
02:27

小约翰·施特劳斯《狩猎波尔卡》op.373 《狩猎波尔卡》(Op.373):作于1875年。根据所作三幕轻歌剧《维也纳的卡里奥斯特罗》中描写主人公狩猎场面的音乐写成。同年10月5日首演。翌年由F.斯莱伯出版社出版管弦乐谱。乐曲为A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A部主题一有谐谑的特点和对猎枪声的模拟,主题二朴实明朗,是对猎人的描绘;B部以及再现部,对狩猎过程作了较细致的描绘。

52
02:33

小约翰·施特劳斯《在爱情与舞蹈中的激情波尔卡》op.393

53
02:52

约翰·施特劳斯 《勇往直前快速波尔卡》op.432

54
03:47

格林卡(Glinka)《儿童波尔卡》

雪父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23

感谢分享!

2020-10-18 09:10:47
·
·
更多

要论舞曲与波尔卡,一定不能少了约翰家族

2020-01-09 21:51:05
·
·
更多

[手势好][手势好][手势好][手势鼓掌]

2019-11-27 10:41:23
·
·
更多

每首都标注的好详细!感谢![红心]

2019-07-22 19:20:51
·
·
更多

感谢为大家整理的精美专辑[红心]

2018-06-13 23:21:35
·
·
更多

[手势鼓掌][手势好]

2018-05-06 10:41:29
·
·
更多

太棒了!感谢整理听波尔卡上了瘾[色笑]

2018-01-06 15:34:32
·
·
更多

好听,美,精品

2018-01-04 14:14:42
·
·
更多

雪夫出品必是精品。

2017-11-05 20:37:35
·
1
·
更多

感谢[手势鼓掌]

2017-08-27 15:21:55
·
·
更多

还有芬兰波尔卡啊(இωஇ )

2017-06-07 22:50:52
·
·
更多

酣畅的波尔卡

2016-07-05 22:33:07
·
·
更多

果然施特劳斯的波尔卡好多。

2016-06-26 22:58:26
·
·
更多

2016-05-14 10:04:21
·
·
更多

非常好……[一百分][一百分][一百分]

2016-02-23 13:57:58
·
·
更多

好听[一百分]

2016-02-11 21:50:52
·
·
更多

[手势好]

2016-01-14 09:13:10
·
·
更多

绝了

2016-01-14 00:37:22
·
·
更多

hao

2016-01-13 19:42:56
·
·
更多

好听

2016-01-13 12:58:15
·
·
更多

Classic

2016-01-13 10:16:14
·
·
更多

[手势鼓掌]

2016-01-02 23:22:37
·
·
更多

波尔卡是一种捷克民间舞蹈。“波尔卡”一词在捷克语中为“半步”,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 波尔卡--新年必听!

2015-12-25 14:08:34
·
10
·
更多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