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介绍
莫扎特的信,读起来令人惊讶而着迷。这些信的写作方式十分活泼,信中反映了音乐家的生活和思想状况,也反映出他的冰雪聪明、复杂心理和敏锐的观察力。 ——《伟大音乐家的生活》 把握莫扎特的真正伟大,理解他的音乐具有强大的拯救力量的深刻奥秘,就必须始终牢记,这个人的高贵灵魂层忍受痛苦,曾竭力挣扎,曾屡受挫折,曾蒙受屈辱。但他的天性中,支配一切的特征,是无穷无尽的爱。 ——《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更多关闭
莫扎特来信:我是音乐家
创建日期:2020-03-28 20:33:12
更新日期:2020-04-09 21:03:54
播放次数:28607
全部播放
715
分享
手机试听
51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42:20

第137期节目:由于出门在外的时候多,莫扎特一家人靠通信彼此联系。因为怕外人读懂,他们通信还用了只有自家人懂的暗语,可以说都是真心话了。莫扎特的信,读起来令人惊讶而着迷,所有的内容都坦坦荡荡,毫无遮掩。 而今天,我们得以通过这些珍贵真实的信件。触摸这个有血有肉、七情六欲的人。

2
58:31

第138期节目:Vol 137节目之后,总觉得还是意犹未尽,还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没有说,莫扎特的音乐理念,他的无厘头的一面,他与大主教的决裂,他从巴赫所学习到的东西,他对歌剧的热爱、还有他生命最后的困境; 强迫症的我,只好强迫大家,再和我一起听一期莫扎特了。(笑)

3
01:18

Vol 137-开场曲《G大调第27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k379/373a) 好了,问题是,请问小提琴在哪里? 嘛,K379只有2个乐章,而且,第2乐章的第1变奏(本曲)从头到尾全部是钢琴的自由变奏。但很可爱呀。

4
05:36

Vol 137-曲目1 莫扎特 - C大调第17小提琴奏鸣曲 K.296 第二乐章.持续的行板 Mozart: Violin Sonata in C major, K.296 1778年2月19日 自曼海姆寄给父亲 “一般的那些花腔唱段,听众很快就听厌了……阿洛西亚·韦伯小姐不是那种唱法,她唱到人心里去,而且她喜欢唱得圆润流美。” C大调第17小提琴奏鸣曲 K.296作于1778年。当时莫扎特热恋着宫中一位歌手阿洛西亚·韦伯。这首奏鸣曲是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中最柔美者。

5
07:48

Vol 137-曲目2 莫扎特这首《第四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K282/189g,作于1775年。1.柔板 1777年10月11日,莫扎特自慕尼黑寄信给父亲: “只要有机会让我作曲,我便觉得快活多了。无论如何,唯一能够使我快活而且动情的事便在于此。”

6
05:43

莫扎特 - e小调第21小提琴奏鸣曲 K.304/300c Mozart: Violin Sonata No. 21, E Minor, K. 304 这首有些悲伤的小提琴奏鸣曲,作于1778年,陪伴莫扎特到巴黎的妈妈去世后。 1770年6月21日,小莫扎特14岁,自波伦亚寄给妈妈的信(在父亲的信上附笔) ”我祝贺妈妈的命名日!愿她长命百岁,永远健康!这是我天天为之祈祷的。现在,我亲吻妈妈的手一亿次。“

7
15:41

Vol 137-曲目3 这首《第六号钢琴奏鸣曲》,K284/205b,作于1775年,共3个乐章。 3.主题与12段变奏,D大调。主题为法国风格的小型抒情调,第七变奏是D小调,第八变奏再回到D大调,至第十一变奏变成如歌的慢板.最后的第十二变奏则为快板。据说,这是莫扎特最喜欢的一首钢琴奏鸣曲。

8
09:39

Vol 137-曲目4 这首《第二十八号小提琴奏鸣曲》,降E大调,K380/374f,作于1781 年。 1781年12月15日,莫扎特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 “康斯坦斯(Constanze)……长得不难看,也说不上貌美;她的美全在于一双小小的黑眼珠和迷人的身材。她并不十分聪明,但有足够的常识可以履行妻子和母亲的职责。” 莫扎特与康斯坦斯在1782年8月结婚了。事实证明她不善持家,丝毫帮不上莫扎特的忙,但莫扎特依旧爱她,他们的婚姻生活似乎也很愉快。 - 2.流畅的行板,G小调。主题先以钢琴呈示,小提琴以降B大调反复,再由钢琴反复。然后小提琴以柔音提出新旋律,钢琴反复,主要主题再现在钢琴上,小提琴反复后进入尾奏。

9
06:06

Vol 137-曲目5 这首《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G大调,K387,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一首,作于1782年12月。 1782年12月28日 忙碌的莫扎特自维也纳寄给父亲: “我有那么多事情要干,经常搞得手忙脚乱。每日的上午全部用在教课上,直到下午2点才忙完。然后才能吃午饭。饭后,我总得让自己那可怜的肠胃有一个钟头的功夫消化消化。这样一来,只有到夜里才能作曲。然而这也得不到保障,因为我被找去音乐会演出,是常有的事。” 但在写了这封信的不久,他便在如此手忙脚乱的情况下,完成了共有六首的一组弦乐四重奏。这是他献给海顿的,是音乐史的美谈。这首《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G大调,K387,即《海顿四重奏》的第一首。又名《春天》。

10
05:31

Vol 137-曲目6 莫扎特 - G大调第13弦乐小夜曲 K.525 Mozart: Eine kleine Nachtmusik, K.525 G大调弦乐小夜曲(德语:Serenade für Streicher in G-Dur,常称Eine Kleine Nachtmusik),又称“第13号小夜曲”,作品编号K.525,是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著名作品,写于1787年。莫扎特一生共写有十三首小夜曲,这是其中最能表现明快、优雅及富有魅力等莫扎特的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通常称作《弦乐小夜曲》。

11
06:20

Vol 138-曲目1 莫扎特 - D大调第9钢琴奏鸣曲 K.311/284c 作于1777年。 Mozart: Piano Sonata No. 9 in D, K. 311 1777年11月8日 自曼海姆寄给父亲: “我不会写诗,因为我不是诗人。 我没有能力把对象安排得有光有影,因为我不是画家。 我甚至也不会用手势和体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为我不是舞蹈家。 然而,这一切我都可以用声音来做到。因为,我是一个音乐家。” 2.富表情的行板,G大调,回旋曲式。主题加以反复后,经经过句,以属调展示插句。主题第二次以主调出现,插句也以主调回来,主题第三次出现而连向尾奏。

12
03:48

V138-曲目2 莫扎特 - D大调第31交响曲「巴黎」K.297/K.300a Mozart: Symphony no. 31 in D major, K297 (K300a) “Paris” 作于1778年,其与母亲旅居巴黎期间,1778年6月18日在巴黎神圣音乐会中首演。7月3日,给父亲的信件里,莫扎特满怀得意地,向父亲报道了一场十八世纪的音乐会。 1778年的信件,7月3日,自巴黎寄给父亲: “第一乐章快板的中段有个我知道会讨人喜欢的过场,听众也果然受用,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因为我写的时候就知道这招管用,所以我在结尾时又来了一遍——于是重复。行板乐章也受到了欢迎;但听众最喜欢的还是最后的快板乐章。我注意到这里演出的所有交响曲的末乐章快板都是以乐队齐奏开始,所以我只用两把小提琴开场,八个小节弱,然后猛得来一下强;这样,在弱的八个小节里,这里的听众都有些不明白(如同我料想的一样),但一旦听到强音进入,他们马上开始鼓掌。”

13
05:31

V138-曲目3 圆号回旋协奏曲来配着听了。作品K 371. 有意思吗? 这也是莫扎特,开着无聊玩笑的、活香生色的莫扎特。大家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莫扎特能写出那么多俏皮的音乐。 1777年11月4日,莫扎特在曼海姆寄给父亲的信件: “说到那飞镖靶子的事,如果还来得及的话,那么我想要把它装饰成这个样子:一个小矮个子,头发是黄的,俯着身子,露出个光pigu,从他口里吐出的言语是:’请饱餐异味!“

14
05:00

V138-曲目4-1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曲,作品编号 394; ——前奏曲 1782年4月20日,他在给姐姐的信里说:“ 寄给姐姐一首《前奏曲与三声部赋格》 ……本该前奏曲先作,赋格后作,可是我先把赋格作了出来,然后一边写在谱纸上,一边把前奏曲想出来。

15
05:06

V138-曲目4-2 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曲,作品编号 394; ——赋格 这封信不仅仅是说莫扎特写了首赋格,最神奇的是,他是一边在纸上写赋格部分的音符,一边在脑子里想着另外的乐曲,想着前奏曲的部分。 这是何等不可思议的并行工作,仿佛心与手也是平行的,分别属于两个乐团,可以奏着各自的声部。

16
06:26

莫扎特 - C大调第41交响曲「朱庇特」K.551 Mozart: Symphony No. 41 in C major 'Jupiter', K551 1782年3月10日,自维也纳寄给父亲: ”每到星期天中午,我就上斯维顿男爵(Swieten)那儿去。那里演奏的音乐,除了巴赫、亨德尔,就没有别的。我正在搜集巴赫的赋格曲,不仅老爸和的,还有他儿子C.P.E巴赫,W.F.巴赫的。“ 在接触了巴赫的作品后,莫扎特的音乐中出现了复调。莫扎特的复调不同于巴赫的复调,但他受到巴赫的启发而引入了各种对位法,并且运用熟练,充满自信。交响曲《朱庇特》的终乐章,是全曲的巅峰。在这里,对比性饿主题被排列起来,约束停当,然后按照最终的设计一气呵成,成为最具荣耀和激动人心的乐章。

17
05:21

莫扎特 - F大调第11钢琴协奏曲 K.413/K.387a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11 in F major, K413 1781年5月19日,自维也纳寄给父亲: “你说什么唯一能使我晚会名誉的办法,就是放弃自己的决定。你怎么能想得出这种自相矛盾的注意?你不想想,我会因为公开认错成为世界上最被人看不起的人吗? 维也纳人全都知道了我已经离开大主教,而且全都知道其中缘故——我遭到了他的侮辱,并且是三次受辱。我怎么还能公开证明事实不是如此呢? 我怎么能把自己弄成一个可鄙的角色? 为了让你欢喜,我至爱的爸爸,我心甘情愿不要自己的幸福、健康、性命——但,名誉,这却是我最宝贵的,超乎一切的。” ---- 这首《第十一钢琴协奏曲》,F大调,K413,K6 387a 作于1782年。1781年,莫扎特离开萨尔茨堡前往维也纳,这首作品作于他趋于自己独立之后不久,所以被认为是他自己进一步追求个性表现的开始。

18
09:06

V138-曲目5 莫扎特 - c小调第24钢琴协奏曲 K.491 第一乐章 1781年是莫扎特创作成熟期开始的标志。事实上,在此之后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称杰作。比如,那么绚烂的钢琴协奏曲。 我们现在正在听到 第24号钢琴协奏曲,K491。

19
03:33

V138-曲目6 The Marriage Of Figaro / "Duettino - Sull 'Aria" 歌剧《Le Nozze di Figaro(费加罗的婚礼)》第三幕。歌名叫《微风轻轻吹拂的时光》,是女主角苏珊娜与伯爵夫人的二重唱。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段情节堪称经典:安迪不顾一切在监狱喇叭里播放了一张唱片,广场上放风的囚徒被这突如其来的歌声当头击中,不知所措地伫立原地。 安迪的朋友瑞德说:“至今我还不知道那两个意大利女人在唱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有些东西还是留着不说为妙。我想她们该是在唱一些非常美妙动人的故事,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美妙得让你心痛。告诉你吧,这些声音直插云霄,飞得比任何一个人敢想的梦还要遥远。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的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那一刹那,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

20
07:28

K622,作于1791 从1788年6月到1790年8月之间,他不断地写信给富商迈克尔·普赫伯格 借钱。比如这首1788年6月13日的一封,旧债未还,又添加新债务。莫扎特的措辞非常的窘迫,信中说: “噢,上帝!我此刻并非对已经受到的恩惠表示感谢,而是又有所求:不仅不能还钱,而且还祈求新的援助!如果你真的深知我的为人,必定会懂得,这一切,对我来说,是何等的折磨!”

21
07:57

Vol 138-曲目8 莫扎特 - 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 K.448/375a 作于1781年 Mozart: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 K. 448

22
07:50

莫扎特 - C大调第17钢琴协奏曲 K.453 Mozart: Piano Concerto No.17 in G major, K. 453 1770年5月19日,14岁的莫扎特自那不勒斯寄信给姐姐: “告诉我,金丝雀先生还好吗?照旧唱歌吗?是不是还吹口哨呢?你知道我怎么会想起它?那是因为前面那个房里也养了一只金丝雀,吵得就像我们家那只一样。” 莫扎特一直对养鸟产生兴趣,当时养鸣禽的人家,会训练鸟儿歌唱。后来80年代,莫扎特养的一只欧略鸟,也会唱一支去掉,试听他1784年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K453,最后的回旋曲乐章中,开头的那个主题,鸟儿唱的正是这个去掉,几乎一模一样,当时的莫扎特高兴极了。

23
05:37

莫扎特 - 歌剧《后宫诱逃》K.384 Mozart: 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 K384 莫扎特歌剧《后宫诱逃》,3幕21曲,K384,作于1781-1782年,1782年首演于维也纳布尔格剧院。 1781年9月26日,自维也纳寄信给父亲: “寄上《后宫诱逃》序曲的前12个小节。此曲很短,曲子中有交替出现的强奏和弱奏。土耳其乐都在出现强奏时加进去。曲中转了几个不同的调,任何人——哪怕他前一晚没睡——我不信他听了此曲,还会想打瞌睡。”

24
10:12
25
06:42

莫扎特 - A大调第4长笛四重奏 K.298 作于1778年。 Mozart: Flute Quartet in A major, K.298 1778年2月14日 自曼海姆寄给父亲: 德·让先生明晨去巴黎,但我只为他完成了2首场地协奏曲和3首场地四场走,因此他只付给我96荷兰盾(至少还差4个荷兰盾,相比他是按照他本来该付的200个荷兰盾的一半计算的)。不过他应该把报酬全部结清的,因为那是我同温德尔谈好了的,缺的作品我可以今后交出的。 没有能按时完成他订购的作品,这并不奇怪,这地方一小时安静都没有,只能熬夜写。何况,我也并不总是有兴致,尤其是,要我为一种我自己都受不了的乐器写音乐,我会一点劲儿都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写点别的东西作为休息,比如钢琴小提琴二重奏之类,或者写我的弥撒曲。“ (此外,两首长笛协奏曲为:K313、K314;莫扎特说自己不喜欢长笛,一方面是那个时代的长笛音很容易不准;此外,当时他可能忙着想谈恋爱(虽然最后没有成)无心交付这个曲子,于是找了借口……) 1.行板,A大调,主题与4段变奏。主题为霍夫曼斯特(Fronz Anton Hoffmeistur, 1754-1812)的歌曲《大自然》,三段体。

26
07:15
27
06:27
28
12:53
29
08:16
30
06:15
31
08:23
32
04:01
33
06:25
34
07:27
35
07:35
36
06:35
37
16:21
38
04:20
39
14:30
40
04:11
41
07:42
42
02:42
43
07:17
44
13:16
45
04:21
46
09:33
47
10:30
48
06:46
49
07:41
50
09:37
51
06:38

Speakeasy Radio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9

🌷☕

2020-08-15 05:42:18
·
·
更多

唉这一期听着有些难过

2020-05-13 11:34:04
·
·
更多

感谢您一直以来坚持制作分享,感谢

2020-04-17 13:02:43
·
1
·
更多

啊口米啊!周末好

2020-04-11 15:13:14
·
1
·
更多

笔芯

2020-04-10 08:34:43
·
1
·
更多

晨间一缕阳光[亲亲][亲亲]

2020-04-10 07:57:18
·
2
·
更多

谢谢关于心灵沉淀的分享,让我这种音乐小白也能感受到阳春白雪的美妙

2020-04-10 06:25:50
·
2
·
更多

[红心]

2020-04-02 15:16:09
·
1
·
更多

春天里由阿口米领着听莫扎特,美好!

2020-03-29 04:38:56
·
·
更多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