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介绍
[img id=402421]http://img.xiami.com/./images/collect_pic/77/98/3899363/1339646415_NqOF.jpg[/img] 贝多芬四重奏组和作曲家的合影 ◆詹湛   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是笔者最喜欢的作品之一,也常常取出来聆听,这15首内涵丰富、手法多样的四重奏花去了作曲家近40年的心血,被认为是继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之后里程碑式的作品,演奏之难使任何四重奏组都不敢轻言拿下。   我手头一直备着四个版本,分别是最早的贝多芬四重奏、早期的鲍罗丁四重奏、稍晚的菲茨威廉四重奏组和比较新的艾默生四重奏组(DG)。有趣的是,这四个版本恰恰对应着四种迥异的风格,如果用中药来形容的话,贝多芬四重奏组其性燥热,一招一式干脆而猛烈;鲍罗丁温暖宜人,但如果听久略嫌闷热,属于湿热属性的药材;菲茨威廉版录音很好,层次分明,其性湿冷,足以润燥;艾默生版显出干冷一面,各种激烈的情绪被克制在他们冷峻却稍觉淡漠的琴音中。每每在笔者心急火燎的时候,艾默生版是最适合的良药;在萎靡冷淡的时候,贝多芬四重奏组用来激励人的斗志再好不过;当寒冷干燥的冬天来临,一个人窝在小房间里听着鲍罗丁版会有暖暖的滋味涌上心头;而在一个人心气很高,却眼高手低的当口,菲茨威廉版会迅速压下各种杂念,让心重归平静与安详。以上这四种药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但如果非要挑选一套的话,我会将菲茨威廉版随身携带。   通常认为鲍罗丁版被赞誉为比菲茨威廉版“更有深度”,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好比各式药材,其性各异,不见得老辣的作风就适合每一个人。何况贝多芬四重奏要比鲍罗丁版老辣许多,尤其是中提琴鲍里索夫斯基和大提琴谢林斯基,他俩直截了当、不加修饰的叙事风格一举将很多扭扭捏捏的立体声录音抛在了几条马路之外。话说,该四重奏组的成员都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肖斯塔科维奇当年15首弦乐四重奏中13首的首演者就是他们。其中不少更是直接题献给四重奏组中的某位成员,作曲家与演奏家之间的友谊维持了多年,成就了一段佳话。但极具悲情色彩的是,大提琴手谢林斯基(1903-1974)是在排练第十五四重奏时猝然离世的。他从1926年起就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好朋友,他的逝世让悲痛的其他成员取消了原定于列宁格勒的首演。肖斯塔科维奇只得向贝多芬四重奏组之外的朋友,即塔涅耶夫四重奏组求助。所以,每每这张唱片行进到第五乐章“葬礼进行曲”,大提琴独自低吟,其他三件乐器在悲戚戚地应和着的时候,我脑海中总会升起谢林斯基持弓倒下的怆然画面。这旋律传递的大概就是一种献身于艺术,献身于友人的宿命感吧。
更多关闭
肖斯塔科维奇15首弦乐四重奏Ⅱ
创建日期:2012-06-14 11:52:00
更新日期:2019-09-19 00:36:35
播放次数:1118
全部播放
88
分享
手机试听
30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04:33
2
04:12
3
05:17
4
05:42
5
03:48
6
03:32
7
09:54
8
04:23
9
04:16
10
06:14
11
09:08
12
02:15
13
02:57
14
01:18
15
01:19
16
01:08
17
04:15
18
03:49
19
06:41
20
20:30
21
20:45
22
08:22
23
10:57
24
08:53
25
12:24
26
05:15
27
01:50
28
04:55
29
04:39
30
06:40

Chafferer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3

19起为第十二

2015-02-24 12:16:25
·
·
更多

新古典主义大师!!

2013-02-08 15:01:10
·
·
更多

123

2012-10-12 23:27:09
·
·
更多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