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介绍
笛与箫的区别<网> [img id=4797531]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5/1514204013_DXOi.jpg[/img] 笛借膜而嘹亮,声清脆、悠扬,高昂激越;箫本色而韵雅,声浑厚、幽远,沉郁顿挫。 笛为民族乐器之王;箫乃民族乐器之君子。 笛是入世的儒士;箫乃出世的仙人。 笛华丽而箫朴素。 笛尚人工雕琢;箫崇造化归真。 笛难难在技巧,箫难难在意境。 笛是“下里巴人”;箫乃“阳春白雪”。 从审美的角度来说,箫的境界更胜于笛。 从修身的角度来说,箫音更适宜人的听觉,可以解乏宽心、延年益寿。 [img id=4797529]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5/1514203806_4OjS.jpg[/img] 笛箫其实一回事,难易程度不相上下。笛子可吹箫曲,箫也可吹笛曲。笛子之所以比较普及,是由于吹孔的关系,容易吹响;箫的吹孔特别,难以吹响,但也有让它容易吹响的办法。正由于箫的吹孔特别,才可以吹出丰富的音色。就这一点来说,箫难于笛。 笛在于高,箫在于远, 笛在于声,箫在于韵, 笛在于指,箫在于气, 笛在于巧,箫在于玄, [img id=4797524]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5/1514201579_X04n.jpg[/img] 笛初学吹得很难听,越练越好听。 箫初学很难吹响,后来就吹得好听了。 笛吹出境界后,越吹越好听。如遨游天地,悠扬、潇洒。 箫吹出境界后,越吹越难听。如归隐山林,飘渺、孤寂。 笛吹得好不好,大多人都知道。 箫吹得好不好,不少人都难懂 [img id=4797525]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5/1514201653_k0tE.jpg[/img] 《箫》 张祜(唐代诗人) 清籁远愔愔, 秦楼夜思深。 碧空人已去, 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 依微向水沉。 还将九成意, 高阁伫芳音。 [img id=4797129]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3/1514030591_0bUx.jpg[/img] 《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img id=4797130]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3/1514030702_dYPu.jpg[/img] 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相传为舜所造。竖吹。现今所称“箫”,指单管箫。唐代以前指多管“箫”,即“排箫”。 [img id=4797131]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3/1514030815_fHrD.jpg[/img]  箫的音量不大,强弱幅度也不大。其音色圆润、柔和、恬静、甘美。它经常与古琴、琵琶、二胡等乐器结合,演奏意境比较淡雅、渺远的音乐。在乐队中,箫经常被当作独奏乐器使用,演奏宁静的音乐段落。     今天的箫在汉代就有了,但当时被称为”羌笛”,羌笛原为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公元前1世纪时流传到黄河流域,经过发展,逐渐演变成六孔,和今天的箫非常相似。   箫的构造比较简单,形状和笛子非常相像。它一般用紫竹、黄枯竹或者白竹制作,管身比笛子稍长一点,顶端用竹节封口,封口的边缘上开有一个吹孔,管身正面还有五个音孔,背面靠上的部位还有一个音孔,另外,管身下端的背部还有三到四个出音孔和助音孔,用来调整音准,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 [img id=4797133]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3/1514031004_uu60.jpg[/img]   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
更多关闭
创建日期:2016-01-07 11:56:59
更新日期:2020-08-27 22:35:22
播放次数:84515
全部播放
2296
分享
手机试听
53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04:14

《良宵》在箫声里,一种色彩迷离、夜色的音乐意境,深夜阑珊的音乐意境,。支离破碎的思绪反复更迭出现,心情完全笼罩在一种似梦非梦的感觉中。后来,提琴的出现则更使得整个场景呈现醉人的效果。

2
02:48

《箫》[ 唐 ] 张祜 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 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张祜(约785-849?), 字承吉,邢台清河(一说山东德州)人,唐代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 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3
03:03

(洞箫十大名曲之四) 4、凤凰台上忆吹箫 乐曲是根据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篇谱写的曲子,充分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原词如下:“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4
08:27

(洞箫十大名曲之九) 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忆故人》,原为古琴曲,后被改编为箫曲。其琴箫合奏谱见于《今虞琴刊》,传自彭庆寿。据原谱解题谈,此曲“传为蔡中郎(蔡邕)作”。全曲分六段,委婉深情的曲调、表达了人们怀念故人之情。第一段起始以清亮飘逸的泛音,造成空山幽谷一片宁静的气氛,泛音停止后,思绪随着起伏跌宕的音调而展开。第二段,音乐开始上板。缓慢而规整的节奏,缠绵悱恻的曲调,绵延不断的琴音,使人感到情真意切。第三、四段,旋律移向高音区,并由单音旋律转而采用空弦,低音作和音衬托。在旋律层层推进后,又连续下行,表现了思绪翻滚,心潮起落,使思念故人之情达到高潮,二、三、四段都以固定终止型结束,有辗转反侧,“剪不断,理还乱”之感。第五段再现第二段曲调,情绪渐趋平静。第六段低音区跌宕的节奏,和尾声半部分激动的泛音曲调,又掀起一次感情的波澜,有欲伏先扬之妙。在直接抒发人的感情的音乐作品之中,此曲堪称优秀的代表作。

5
07:31

红满枝、绿满枝,宿雨恹恹睡起迟。闲庭花影移。 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 ——冯延巳《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听这样的箫声,就要张开耳朵,从细若游丝的节奏里品出它的深沉底蕴来。一根一乡思,一花一韶光。那样的一刻,指下便感觉力沉千钧。思悠悠,恨悠悠,最断人肠是离愁……

6
07:10

诗词滥觞于先秦,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严格的格律韵脚、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是中华诗词美之所在,中华数千年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七夕良辰,有诗有琴足矣.......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即景生情,http://tongxiehui.net/by/47272.html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7
07:02

欧阳修【诉衷情·清晨帘幕卷轻霜】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 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 欲笑还颦, 最断人肠。

8
08:30

《拥毳对芳丛》法眼文益(五代)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 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莲台凝香》中的杜如松仍是独吹,但乐器换成了箫、尺八及大笛,显然有意让生命更为沉淀,以直扣那本然的禅境。而也的确,更少的叙述、更多的直抒,使音乐「原自在那」,它的存在,不为你、不为我,甚至不为吹者本身,你吹它,就如入于禅院中自然而得,是禅院本自之声,原无关乎过客的存在。 文益(885年~958年),俗姓鲁。唐末五代,余杭人。号无相。中国禅教"法眼宗"的创始人。著有《宗门十规论》等。 七岁出家淳安智通院。廿岁受戒绍兴开元寺,后至育王寺从希觉学律。文益通大乘佛教各宗派,且涉儒家经籍,希觉视之为佛门的子游、子夏。时南方兴禅,文益便南下福州长庆院向慧棱禅师学习。尔后,文益在地藏院,得桂琛禅师点化觉悟佛法,终成一代宗师。

9
05:40

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10
05:02

唐代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11
05:08

(洞箫十大名曲之十) 改编自南音古曲,其曲调自始至终衬着拍板四平八稳的节拍,不疾不徐、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充分展现了南音给人细细品味的特质。箫声婉转悠扬,让听者与音乐融为一体。

12
05:22

《苦雪烹茶》,是一首由以箫为主、钢琴为辅的古曲。偶然听到了这支曲子,甚是喜欢。   冬季的雪,漫天飞舞。辽阔的旷野上,洁净沉寂。有人吹箫,幽幽咽咽。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如圣女飘逸的裙纱。远处山脚的冰层下,有叮咚的泉水在流动,清澈脆灵,恰似冰天川女摇曳的风铃。 箫声,伴着景色,悠长、旷远、低回,引人沉思。这个时候,在箫声里听到了什么?岁月的久远?生命的礼赞?可能是,也可能都不是。一个人走在雪地,思维是空明澄净的。踏着厚厚的积雪,沿着洁白的路径,缓缓地行走,回味着红尘的繁华,思考着人世沧桑,静观周围的银妆素裹,会有什么样的思绪? 舒缓轻慢的萧声,幽咽、缥缈,绵延得很远很远。   站在雪地,环顾四野,心如止水。银白的世界,用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人世间的所有美与丑,不以物喜,不以物悲,使心灵淡然若斯。在这个纯净透明的世界,你会想,天地无极,风花雪月也不过是无色无味的白茫茫的一片苍茫罢了。眺望天际,看不到边,你脑海里是否会有鸿蒙的感觉?也许,你会很自然地产生疑问:这个世界有多大?人的智慧有多深?如果你身边有人,他是绝对不会笑话你的。他看着远处的古老寺庙,会很有深味地对你一笑,笑里隐藏着玄机。你也笑了,很恬淡。你知道,这个素雅的雪天,给人以太多的联想。 长长的路,深深的思。雪海无涯,苦。   雪地里,如果有娇艳的红梅,该如何?在江南,那会是一道很耀眼的风景。 可是,北国的冬天,梅花是很罕见的。于是,这雪便飘得温柔慈悲了。在萧的呜咽里,听出了亘古悠远,也听出了生命的悲壮与沧桑。那震颤的音符,是不是从茫茫大荒传过来的?   生命如莲花,纯净的是灵,虚无的是魄。若水?似烟?随风?禅的境界不是吾辈能悟出来的。 箫声曲折迂回,雪景纯净空灵。枝杈的冰凌、雪中的冰河,让人联想到了寂静山林中的小木屋。在漫天雪花飞舞的日子,一个老人独自坐在火炉旁,沏一壶茶水,望着窗外飘着鹅毛大雪,会怎样?他也许会想一些年轻时候的往事,也许会盼望有人来这里和他围着火炉畅谈,也许,他什么也不想,就这样静静地坐上一个下午,安闲自得地享受着生命的乐趣。 雪花飘落,红尘随风。   窗外,有马隐约的蹄声。老人起身挑开厚实的草帘,张望,见有人从远处急驰而来。他捋着长长的白胡子,笑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客人到了木屋门前,翻身下马。他拍打着身上的雪花,带着满身寒气乐呵呵地和老人一起进了屋子。老人拿出紫砂陶茶具,用手指轻轻捏一撮儿纤细的茶叶,慢悠悠地为客人沏上烧开的雪水,递给客人。客人也不见外,接了,放在唇边轻轻地吹着,呷一小口,慢慢地品味着。 他们烤着火,看着窗外的雪花,话沧海桑田,谈诗画琴棋,随意悠闲。有时,他们看着炭火上的炉子,会静默好半天。这个时候,老人会看着窗外树上扑簌簌坠落的雪团,发出几声感叹,客人则会心地点头。 看来,他们是老朋友了。   这清澈的茶水,他们是否每个雪天都在一起闲品?也许是, 也许不是。但,今年的雪天,他们遇上了,于是,就在一起品茶话天下了。 不知道聊了多长时间,只见茶壶里新加的雪水又渐渐飘出热气。 客人也不说话,依旧慢慢地品着茶水。吹去上边的浮气,抿一口, 骤苦还甜;凝视茶叶的上下沉浮,意在舌根。小木屋里逸散着茶的清香, 还有暖意融融的气氛。今年的收成如何?瑞雪兆丰年。他们又相视一笑, 掬起一捧雪来,放入茶壶中。炭火,红红的;茶水,清清的;人心,暖暖的。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如果有酒,该如何? 苦雪烹茶,是文人墨客们崇尚的一种高雅境界。在这时而舒缓、 时而悠长的箫声里,我仿佛看到了白居易的“融雪煎茗茶,调酥煮乳糜” 和陆游的“雪夜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自烹煎。” 有人说,箫,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茶,是世界上最老古的饮料;雪,是人间最美丽的景色。三者合一, 那是到了最奇妙清雅的境界。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品着茶的微苦与清香, 赏着雪的洁白与纯净,聆听着萧的呜咽与绵长,该是何等的惬意啊。 也有人说,茶苦而雪不苦,仔细品味,有苦尽甘来、 释放生命清香的意韵。而这些,都需要萧来抒怀。 箫是低沉苍凉的,里边融了钢琴声,便有了生命的苍翠和希望。   雪天煮茶,是一种意境。它,守侯着一种旷远纯净的心境, 沉湎着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生命的向往,温暖着一种恬静淡然的心情。 在这样的意境里,聆听悠远的洞箫,在低徊婉转中, 尘世的一切杂念都会烟消云散。   红尘已远,天道淡然。生亦何哀,死亦何苦?   箫声的婉转里,你听到了苦茶烹雪音韵,很多时候你都会超然物外。 这时,无论是敲冰研墨的骚客,还是把酒论天下的豪杰,都已激不起你的任何兴趣。你可能会想到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或者奇松怪石之间的棋子落盘和茶炉的噗噗声,你达到了“欲辨已忘言”的天人合一状态,忽然间觉得已忘却尘世、心灵澄澈。

13
03:46

一叶孤舟,候一次偶遇,怀一丝淡泊,待一个知己,也许,今天的相遇,原本就是前世的约定。 箫音传来。悠远、深情而牵人魂魄,细品竟是李祥霆的《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是我喜欢的一句唐诗,而今用音乐的旋律表达出来,空灵中带着一种幽幽的况味。聆听低音徊转的萧曲诠释着千年的古韵,心中泛起阵阵微澜,不由自主地想着那不知名的渡口,想着远方那份寂寞中的荒凉以及荒凉中的禅境。 雨后的黄昏,不知名的渡口,摇曳的芦苇荡隐隐地传来一两声蛙鸣,哗哗流淌的河水层层地漂洗着漫天的彩霞,河边垂柳青翠的叶子上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微风吹来,飞起无数闪亮的水花。“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渡口的生活,虽然没有荣华富贵,但也自给自足。小船是他们的家,飘摇动荡是他们的生活。 野渡无人,作为一个渔人,可以撒网垂钓,可以任舟自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面对蓝色的天,白色的云,流动的水,看鸟飞,听蛙鸣。偶尔应声渡船,看着来来往往的渡河人忙着自己的生计,依旧不急不忙摇橹,一次又一次地渡河,渡着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们,听着或喜或悲的故事。夕阳西下,余晖斜照,茫茫的水面仿佛梦一样的空灵,一瓢河水,一网鱼虾,一缕炊烟,就是渔人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野渡,孤舟,春潮,晚雨。聆听起伏跌宕的萧曲,感悟那种超越时空的悠远,心头竟然有些湿润了。想起自己曾在无数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倚望南窗,企图在梦里的江南寻找一方诗意的天空;也曾在细雨迷蒙的黄昏,举目北望,以期在朔风扬起的北国实现内心储运许久的夙愿。幽幽的箫音,一直深入内心。久居塞北平原,习惯了北方的粗犷豪迈,殷殷期待江南的柔婉清丽,无论是小城雨巷的幽深,还是流水人家的恬淡,都久久地萦绕在心间,装扮成一个彩虹似的梦。梦中是无边的绿色,有雨后幽草的青翠,有春来江水蓝绿交融的明丽,有河水任意的流淌,岸边停泊一叶小舟,在期待一个摇橹的人,划动着层层波浪,划动着悠悠岁月……

14
07:29

一杯清茶,赏雨滴在风中翩翩起舞,听雨音声声拨人心弦。让雨丝敲击淡淡的思绪,心在这瞬间变的透明。静静的用心去听听那冷雨的凄婉柔弱,用目光去触摸那冷雨的萧索怅惘,感觉到的是一种人世的沧桑。雨是画,人是诗,情是笔。在有声无声的凝神里,我沉思的心曲,随着细雨绵绵,沿着诗的韵律,在雨中起落。 听雨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我静静地看着雨点一滴一滴打在玻璃上,溅起小小的水花。那一刻,我的灵魂也仿佛悠然脱离了身躯,在湿漉漉的阳台上,在这城市的夜空里,远离人群,升腾,升腾,在升腾!飘荡在雨夜的上空,沐浴着雨的洗礼,变得欢快轻盈,犹如顽皮的孩童。吻吻晶莹的雨珠,跌进浅浅的溪水,打起串串水花,在飘荡起的涟漪里,得到了释然。

15
16
08:58

《云门夜雨》是香港著名洞箫演奏家谭宝硕先生《箫中禅》中的精品之一,谭先生曾描述创作这曲调的感受是这样的: 夜宿粤北云门古寺 凉夜如水,细雨沙沙。 浓浓的雨丝, 沁润着寂静的古寺, 沁润着寺外的山峦。 雷声隆隆,雨越下越大。 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 哪是古寺、哪是人。 气势磅礴的雷雨, 挥舞在天地之间。雨丝洗涤着世间万物, 滴滴沥沥,绵绵不尽。  我只是个俗人,尚不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却痴迷在这曲极品禅曲中,一步步向佛门走去……   雷声,轰隆隆的雷滚滚而来,雨声骤起,由远而近,点点滴滴注上心头……   一声叹息,吹箫人也许客居云门,披衣而起,伫立窗前,合风送去一阵箫音……   雷不吼了,夜雨也在悠扬的箫声中聆听,聆听,雨声柔了,旋律重了,箫声的清晰甚至要和雷声试一试分贝。谭先生听到的是雨声,雷声,而我还听到了谭先生的气息声!曲中不断出现的人声气息犹如一声声叹息,雨中的鬼,雷中的怪,风中的精,此刻安静的卷伏在箫声幽咽中,天地间唯见伫立窗前的披衣人。心中淌出的旋律在诉说,诉说一些事,一些人,一些灵动的感慨以及珍藏在心灵深处的私密。禅难学,音易懂,夜深沉,心顿悟,静静的融在音乐里,融在清澈中……

17
05:38

《碧涧流泉》出自《古冈遗谱》,乐曲以清脆之音,表现出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欢快地流淌的情景,让人联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 一派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18
06:16

以文采武功来看,曹操应该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一个连魏武都欣赏倍至的人物,虽是女流,理应属绝顶人物。此人就是蔡琰。 做为通晓音律的天才,她给后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学方面,她留下了《东都赋》,《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杰作。郭沫若这样称赞《胡笳十八拍》, “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郭沫若还称《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而《悲愤诗》,近人以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可与建安七子的作品相提并论。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蔡琰之父蔡邕,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蔡邕所著《琴操》一书,曾对《高山流水》、《广陵散》等名曲在后世的广为流传贡献甚巨。《后汉书·列女传》称蔡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在父亲的熏陶下,蔡琰自幼爱好音乐,并有较深的造诣。《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中说,“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 蔡琰的一生十分悲惨。早年其父蔡邕因上书抨击朝政获罪而被流放。遇赦后,由于宦官仍然把持朝政,蔡邕担心被陷害,不敢回洛阳。就这样,蔡琰随着父亲亡命江湖十二年。蔡琰十六岁时嫁给河东卫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娘家居住。董卓被诛后,蔡邕由于t叹息董卓的命运,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杀。兴平年间(公元194—195 年)天下大乱。战乱之中,蔡琰为匈奴所掳,身陷南匈奴,为匈奴左贤王妻达十二年之久,并生有两个小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知早年的好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将蔡琰赎回,而两个年幼的儿子却不得不留在匈奴。这段史实,被后人称为“文姬归汉”。蔡琰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如今虽然安定,母子却天各一方,毕生不得相见。在这种处境下,蔡琰写下了流传于世的《胡笳十八拍》。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琰后来再嫁屯田都尉董祀。不久董祀犯了死罪。时值严冬,蔡琰“蓬首徒行”(即赤足),登门丞相府向曹操请罪。她言辞清辩而哀楚,当时满堂公卿名士,无不为之动容。曹操说:“我很同情你,可是判决文书已经发出,该如何是好?”蔡琰说:“明公有良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曹操听了很受感动,派快马把判书追回,免了董祀的死罪。并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蔡琰换上。 后来曹操问蔡琰,“听说夫人家早年藏书甚多,战乱中都已丢失,不知还能回忆起来多少?”蔡琰答道:“早年先父留下的典籍有四千余卷,经过变乱,都已损失,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大概只有四百多卷了。”蔡琰回家后把能记起来的各卷书亲自写出来,送去与曹操的藏书核对,结果基本没有错误和遗漏。可见蔡琰才情之高。 同时代的丁廙写了篇《蔡伯喈女赋》,其中内容为: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正如赋中最后两句“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所述,蔡琰的晚年相对平和安定。曹丕曾为丁廙这篇赋作《蔡伯喈女赋序》,序中描述简略的提到了文姬归汉,“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都尉董祀。” 蔡琰生逢乱世,早年家门不幸,再加上自己一生三嫁,其命运甚为坎坷。也许苦难是产生伟大艺术作品的源泉,正是这些旁人不曾有过的经历,使得蔡琰给后人留下了传世杰作。她的成就,她的才情,丝毫不弱于建安七子。介于几千年男尊女卑的陋规,《后汉书》中蔡琰不被单独列传,这使得她无法与同期其他历史人物并列。她的事迹也不入《儒林》、《文苑》等列传,而是被列于《后汉书·列女传》,篇名为“董祀妻”。《后汉书·列女传》中关于蔡琰的文字不多,但评价极高,说她“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蔡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因而她通晓汉、胡音乐。《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根据匈奴乐器胡笳的特点而创作的乐曲。她在该曲中将汉、胡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胡箔十八拍》成为古代少有的中外结合的结晶。 南宋灭亡后,全中国的汉人都做了亡国奴。南宋遗民诗人汪元亮为身在狱中的文天祥弹奏《胡笳十八拍》,以抒山河破碎之“无穷之哀”。这一时期,《胡笳十八拍》在前南宋的旧臣逸民间很快流传开来。根据《琴书大全》的记载,此曲引起了空前的共鸣。有人说,“怊怅悲愤,思怨昵昵,多少情,尽寄《胡笳十八拍》。”并出现了如“ 拍拍《胡笳》中音节,燕山孤垒心石铁”和“蔡琰思归臂欲飞,援琴奏曲不胜悲”等感怀旧国的诗句。 《胡笳十八拍》只是一首琴曲,虽表达的是悲怨之情,但也是“浩然之怨”。宋亡后,也许正是有这类流传广泛的“不胜悲”、充满“浩然之怨”的曲子,才有了“心石铁”的坚持到底,从而使种族和文化的血脉不绝于缕,不断延续下去。八十多年后,当抗元的兵戈纵横于江南江北的时候,种族与文化终得以重生。

19
07:30

鹧鸪天.叹荷残 秋雨夕风万木黄,寒池莲叶更凄凉。 影疏花逝烟疏柳,藕断丝连心断肠。 聊薄酒,谢残妆,嫣红不在怅吟霜。 杯中散落愁滋味,莲子忧余几段香。 【帘动荷风】 陈悦 埋葬了一季又一季的孤单与寂寞 荷,开了一生又一世! 夏时水光 璀璨亮泽 摇曳妩媚 别样风情 圆明圆边 馨香芳留 这般花颜 为谁而灿 此情此景 满眼弥漫绿荷影 满耳皆是荷风音....... 悠悠箫声 画中乐 乐中画 轻轻一叹 梦回千年 不过那场千古的伤感

20
06:00

(洞箫十大名曲之七) 7、平湖秋月 又名醉太平是吕文成的代表作,1930年已开始流行。据作者言,他游览杭州时触景生情,吸收了浙江民间音乐的素材而作。因而既有广东音乐的风格,又有江南音乐的韵味。乐曲以流畅优美的旋律,抒发了作者在秀丽湖光景色中的感受。《平湖秋月》独具魅力,艺术地再现了“万顷波光粼,江心秋月白”如此柔和纯净,色彩淡雅的画卷。乐曲以散板乐段引入并充分渲染主题,主题旋律绮丽妩媚、清新可人,深具诗情画意之意境、音乐如诗如画,仿佛在箫声中展开了一幅富于南国风情的风景画卷,引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21
03:36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原是汉武帝时《鼓角横吹曲》中的一首古曲,传当时戍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唱奏此曲。现行歌词为唐代诗人李白填写,内容为表现边关戍兵诉说远离乡土,月夜感怀的心情。曲子纯朴自然,高远悲怆,百听不厌。据查这首古曲最早在刊于《魏氏乐谱》,现代几经改编,古琴和箫都有相应的版本。本文附带的乐谱是个人根据琴、箫两种乐器实际演奏风格并行记录的。箫的演奏者为著名青年演奏家陈悦,古琴演奏者为网友岭上,不妨作为对比供爱好者参考。

22
04:52

《绿野仙踪》是一首箫与钢琴融合的乐曲,同时也是东西方音乐元素结合的一首民乐,由国内笛箫演奏家陈悦与香港钢琴演奏家马克合作演奏。《绿野仙踪》以中国山水画般的清悠淡远演绎着现代人的情感、梦想和希望。 箫声如水,音乐中似有泰戈尔的韵脚,又隐约散发着绿茶的清香,该曲可谓是开辟音乐新境界的又一次大胆的创新。两位演奏家功力的碰撞所创造的旋律与技艺的融合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使得音乐中蕴含了无尽的想象和慑入心灵深处的震撼。每当听到此曲,内心便会不由自主的被召唤。陈悦通过细腻而感性的演绎,用全新的音乐语言,将现代东方女性的含蓄之美、娴静之美,展示给了我们,体现了一种古典又含现代的风格。 《绿野仙踪》表现了箫与钢琴时尚与传统的天作之合,让人仿佛来到心灵栖息的世外桃源。箫与钢琴合奏的声音之美妙,使人仿佛看见一个个银质的音符从箫声中滑落,在钢琴上跳跃,闪烁,让听者之心也跟着音乐,来到了一个静谧安详的清凉世界。 箫是古老的东方乐器,采用的是“自然音阶”之律,而钢琴采用的却是十二平均律,这两种“语言”完全不同的乐器,在《绿野仙踪》进行着亲密的交流和对答。 朴素的箫声在银珠落盘般的钢琴音符里起落,获得了新鲜的生命力和极具时尚感的表现力。箫的音韵传达着木管特有的沉思与了悟,而钢琴虽然多是在低音区零落地弹奏,却仍不失“乐器之王”的宽阔襟怀,正是东方灵性与西方智性的完美融合。

23
04:12

古曲《妆台秋思》,取材于昭君出塞的故事,最早是琵琶文曲套曲《塞上曲》中的第四曲,后改编为箫独奏曲、古筝曲等版本。 《妆台秋思》究竟应该表现一种什么情绪呢?1995年8月杜次文说他认为《妆台秋思》描写昭君初至塞上、临流梳妆顾影自怜,引起淡淡乡愁。当时昭君年少、离家未久,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似不应奏得过于低沉。 其实就是古人也并不是都把昭君出塞看作千古恨事。王安石在他的《明妃曲》中说道:"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与其在汉宫倍受冷落,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这是把 "昭君怨"看做"昭君乐"的观点。在昭君庙周围的一首诗碣中甚至有"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的诗句,更进一步说和亲创造了边界的和平,昭君的功劳可与当时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相比。   昭君无语,任人评说。

24
05:29

这一曲《古刹幽境》,正应了曲名中的“幽”字。幽静、悠远,似远古吹来的风。箫声缥缈,思绪随之而飞,时间停滞,钟声扣扉,琴箫和鸣,妙指妙心,音落意绵,曲终了,心却轻灵起来,如寒山古寺中寂然打坐的一禅子,伴青灯黄卷,闻远钟好风,看月移树动,心迹冷然。 《古刹幽境》的旋律响了,浮躁的心立即安静下来,一种久远的宁静……那沉郁低徊、空灵幽静的绵长哀婉音符,把闲落的思绪引向了一个奇雅、清秀、素心向佛的世界。欣赏这样的音乐,是一种心灵上的憩息和听觉上的愉悦和宁静. 沉闷的钟声、清脆的银铃、凝润曲折低婉的箫韵,伴随着淙淙的流水,听之,仿佛置身于远离喧嚣尘世的幽谷,虽然没有世外桃源的闲适安逸,但却能在沉寂的环境中梳理思绪,遥看芸芸众生,感悟岁月沧桑,也是一种难得的情致。 古刹幽境》引宋之问《灵隐寺》之诗而作。 乐曲起始由拨弦乐器模仿三声古剎钟鸣, 如黎明前的早课晨钟, 在雾气氤氲的山林间缓缓远递; 主奏乐器则是张维良亲自演奏的洞箫, 内敛的箫声娓娓诉说灵隐寺的古朴灵秀, 至于随主旋律游走的竖琴、铝片琴音则是山泉的淙淙水流, 清澈沁凉,伴随古刹千年不息。 《古刹幽境》中,古刹的钟声,浑厚,深沉。 有风吹过,铃声叮当。 是谁,是谁在这个静谧的夜晚, 将那一管班驳泛紫的竹子吹响,清越、深远。 一声声淡远的哀鸣,莹莹点点,从箫孔滴滴滑落。 不由屏吸凝神,任那一腔幽怨在胸中回荡。 都说箫是孤独的。当看到幽暗泛着紫光的箫, 便觉他历经沧桑,却又孤傲潇洒。 听着这个曲子,眼前似乎出现一座古刹,月光清幽洒下, 于松柏间,一男子悠然吹响那一管紫箫。 箫声呜咽,天地间一片寂然。 看似沉寂,实际极其幽怨。 凄凉孤寂中有诉不尽的愁绪。 人生如梦如云,聚无由、散去容易。 斜月画屏,烟雾迷梦, 消魂处便是断肠时。空把洞萧抚遍,灯火阑珊,微雨。 在幽静的地方的,古刹象征着什么? 寓意何在?幽的谷、奇的峰、秀的水、郁的树, 在香烟缭绕中,有人祈祷。 衣袂飘飘、环佩叮当, 也不过是浮华里的几分浅淡点缀罢了。 我辈皆是红尘中人, 即使游离在青山秀水之中,也脱不去一个俗。 于是,我便置身于尘俗里, 用难得的片刻宁静, 去聆听古刹的钟声和叮咚泉水了。 佛曰:不可说。 我便悄悄地将那半窗疏影珍藏在心间。 陶醉在幽静悠然的洞箫古刹的幽境里, 感悟着世态炎凉和岁月沧桑,在宁静中赏曲赋词,欣然。

25
04:52

(洞箫十大名曲之五) 5、佛上殿 民间乐曲,节奏缓慢平稳,以箫独奏的形式,加之木鱼的敲击声衬托,使音乐听起来极富庙堂色彩,听者仿佛看到深山古寺之中信徒虔诚祷告的景象。

26
09:04

(洞箫十大名曲之八) 8、清明上河图 乐曲是根据宋朝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写意而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以其宏伟壮阔的幅面,真实地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汴河及其两岸在清明时节的风貌。长卷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卷画是晨曦初露,郊外河边道上一支负重驴队,缓缓走来,行进在城道上。寂静村头,略呈寒意,房舍稀落,嫩柳初放。第二部分描写汴河之上交通穿梭往来的繁荣景色。虹桥之上,行人如织,桥下激流之中,船家紧张忙碌,这是画卷的高潮部分。最后一部分描绘市区街景: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上行人往来不绝。洞箫曲清婉悠扬,充分体现画卷的壮阔雄伟,旋律优美流畅,意境深长。

27
06:02

【露珠里的晨星】 像秋菊乍开时的笑颜 彩蝶乘风飞上山坡 迷雾散尽 只剩下空山寂寂古刹倒映 你站在水边光华夺目 宛若露珠里的晨星

28
05:37

(洞箫十大名曲之一) 1、碧涧流泉 乐曲以清脆之音,表现出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欢快地流淌的情景,让人联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一派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29
05:39

古曲《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是一首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的作品。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全曲共分八段,由引子、主题、主题的六次变奏及尾声构成。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乐曲的艺术特点"以景抒情,情寄于景.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0
05:28

《熏风曲》又名《中花六板》,是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它的节奏柔合适中,不快不慢,旋律悠扬婉转,灵巧自如,风格清秀细雅,是一首表现江南气韵、水乡风情的典型作品。拟“舜弹五弦,以歌《南风》” 之古意,取名《熏风曲》,亦名《虞舜熏风曲》,格调则更为雅致。

31
06:54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南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花千树”描绘五光十色的彩灯缀满街巷,好像一夜之间被春风吹开的千树繁花一样。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这也是对词中的女主人公言外的赞美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美芹十论》等,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32
06:57

《霓裳曲》,古曲,王次恒改编。王次恒演奏,刘文金指挥中央民族乐团伴奏。以“玉兔东升”、“银蟾吐彩”、“皓月当空”、“嫦娥梭织”、“玉兔西沉”等五个主题所组成的本乐曲,系根据唐明皇游月宫闻仙乐的传说而编写。曲调典雅华丽,节奏则有古代舞曲的特征,的确将乐曲带入了月里嫦娥翩翩起舞的意境中。 霓裳曲   霓裳曲又名《小霓裳》,原是民间器乐曲牌《玉娥郎》, 最早由杭州丝竹艺人移植,稍有发展。乃根据唐明皇游月宫闻仙乐的传说编写。   此同共分为五段,每段都有个诗情画意的小标题:一、玉兔东升;二、银蟾吐彩;三、皓月当空;四、嫦娥梭织;五、玉兔西沉。   从结构上说,该曲五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推出乐曲的第一主题乐段旋律抑扬顿挫而富有弹性,具有轻松悠亲、从容舒缓的情趣,写出人们在看到皓月初升的情景所生出的喜悦和柔情。   第三段为第二部分,这一段着重突出夜深之时所感受到的深沉、旷漠和宁静,以引出第三部分。   第四、五段为第三部分,两段都对第二主题的音型作了几乎完全相同的重复。第四段是描写想象中月宫嫦娥织锦的情景。多种句型的回旋反复,写出了嫦娥织布时的繁忙和动作的熟练、利索。第五段,月已西斜,快要落山,乐曲则山高音区开始,经过几个稍稍的回升后,旋律渐渐下行,突出了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效果。最后的尾声则进一步加强了这种静谥、空漠之感,使乐曲余音缭绕,韵味无穷。全曲典雅素淡、简洁凝炼。具有突出的古典美的文人气。   音调典雅摩丽,节奏有古代舞曲的特征, 确有月里嫦娥翩翩起舞的意境。结构很有特点,主题在变化重复时,每一段首尾保持不变,而在中间将主题展开衍生,或引进新的音乐材料加以扩充。“合头”和“合尾”使主题廛调贯串全曲,给人深刻印象。将乐曲带入了月里嫦娥翩翩起舞的意境中。   清舞飞扬,隔着尘世的纱窗,在静谧中舒展霓裳的靓丽.轻歌曼舞中,饱尝着岁月留下的点点印记,仿佛划在手掌中的心情,不忍割舍,却终会消逝.笛子娓娓道来的是灵魂的故事和归宿....... 当时间划破长空,斗转星移,岁月穿梭,只有这一曲清音,在你我的心间轻轻回荡,静静流淌....... 余音绕梁......

33
04:30

傍妆台是根据明代用工尺谱记录的箫谱改编,由《傍妆台》、《耍孩儿》、《苏州歌》和《清江引》四个曲牌连缀而成。其韵味与唐宋燕乐迥异,而与我国近代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大体相同,是典型的明清俗曲风格。 子一开始舒缓而沉稳,仿佛美丽的妻子对镜整理自己如云的青丝,丈夫则在一边默观;也许是被妻子的优雅所感染,丈夫轻轻地从妻子手中接过梳子,开始给妻子梳头,音乐到了这里也开始变得轻快,仿佛是两个人心里默契地流过的那股暖流。

34
02:14

《红颜旧》袁亮 西风夜渡寒山雨 家国依稀残梦里 思君不见倍思君 别离难忍忍别离 狼烟烽火何时休 成王败寇尽东流 蜡炬已残泪难干 江山未老红颜旧 忍别离 不忍却又别离 托鸿雁南去 不知此心何寄 红颜旧 任凭斗转星移 唯不变此情悠悠 狼烟烽火何时休 成王败寇尽东流 蜡炬已残泪难干 江山未老红颜旧 忍别离 不忍却又别离 托鸿雁南去 不知此心何寄 红颜旧 任凭斗转星移 唯不变此情悠悠 忍别离 不忍却又别离 托鸿雁南去 不知此心何寄 红颜旧 任凭斗转星移 唯不变此情悠悠 唯不变此情悠悠 唯不变此情悠悠

35
03:17

在这静寂的夜,伴着清清夜辉,听一支沉静的曲,透过洞箫的声声低语,触及到荒寒孤野的凄冷苍凉,沉浸在共感的震撼,感叹于那份灵魂的选择与倔强。 苏武牧羊的故事,从小时便听祖母无数次的讲起。连环画上冰天雪地里的羊群,与之相偎的老头儿,发须花白,瘦弱清癯,却有着倔强的脊背,坚毅的眼神,和掩不住的思乡的悲戚。 幽幽箫声吹出北海的寂寥苍凉。茫茫白雪,终年的积落,皑皑无有穷尽,寂寂不见边际,触之,是暖不热的冰凉。 流雪的白,飞云的淡,寒风的伤,天空也透出苍苍茫的冷漠,似是要在这荒绝人烟之境,吸尽所有红的生命激情,泯灭所有绿的蓬勃希望。 昂扬的正面交锋之后,才是抗争真正的开始,无声的寂寞,无尽的孤廖,皆是无形却锋利的武器,而对手,是自己。 不逃避,不急躁,不冒进,不泄气。寒风凛冽时,还好,有羊群依偎取暖。冰雪纷纷时,还好,有了你们,不至于饿死,这样纯净的白,太合灵魂的澄澈之意。沉静的接受一切的安排,坚持信念后的随顺万境,是难以想象的有力。 在任何的年代,任何人的身上,都会有那样一段需咬牙坚持的日子。只需稍稍思量,便可忆起,祖父辈的坚韧忍耐,父辈的拼搏努力,我们遇到困境时的不懈信念,与怀着希望静待突破的尝试与坚持。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肉骨脉中,千年流淌不息的生命之力。

36
09:03

箫的声音 似默默无语的凝视 似思绪万千的冥想 曾留恋 那一段虚幻缱绻 也曾铭记 殷红的长天 承千古悲欢 江山已倦 聆听天籁云止步 轻歌一曲月徘徊

37
05:28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38
06:14

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唐) 该诗讲的是王维有位朋友元二,奉朝廷之命去安西(今新疆库车),王维得知此信,大老远从长安赶到渭城(今西安西北郊),为他斟酒饯别,依依不舍。 唐代是个文豪、艺术家扎堆儿的朝代,王维就是其一,擅长作诗,精通音乐和绘画。他写的很多具有音乐美的诗,都被谱上曲广为传唱。 由于《渭城曲》广泛传播,被收入当时的《伊州大曲》(唐代哈密称伊州,伊州音乐传入中原,经过与汉族宫廷音乐的杂糅,称为伊州大曲)。宋代,《渭城曲》曲谱失传。琴人将王维诗谱成琴曲《阳关三叠》,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曲谱最早见于明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渐音释字琴谱》)。王诗入曲后,又增添了一些唱词,加强了惜别的情调。全曲分三大段,将一段旋律重复迭唱三次,故称“三迭(叠)”。每一叠后半部分新增了歌词,且各不相同。琴曲《阳关三叠》指法并不复杂,旋律清新朴素;琴歌则情绪跌宕起伏,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的八度跳跃和“历苦辛”连续反复的呈述,深情沉郁,充分表达出对友人的关怀与留恋。

39
07:15

一曲笛箫名曲《秋江夜泊》,吹得人们肃然起敬,此女子犹如天上人间嫦娥,站在竹排上,使劲儿地吹…,听不出滋味,美女吹笛箫,不想听也得听,《秋江夜泊》好像是古曲,看吹奏者也是古装裹着……,精美绝伦的曲子。 《秋江夜泊》乐曲取意深邃而离远,风格悠远而典雅。虽然无处不流露出一种凄然的基调,但给人的感觉还是一种固有的超然。不管你在欣赏时能不能得到那“夜半钟声”,是否看得到那“江枫渔火”,只要你能把握住“悠然宁静”的基调,你就能从中读出其真味来,音乐妙就妙在“不像不成戏、真像不成艺。” 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至极又优美的水的岸边。水域不宽,岸是凄清而凋零的岸。一轮弯月幽幽的挂在惨淡无云的天际。远处是稀稀落落若隐若现的点点灯火,周围是无边的空旷与沉寂,连一只青蛙一条小虫都不存在——仿佛你拥有整个的世界,没有人甚至没有生灵与你分享这一草一木一沙一土。这时你会为自己拥有如此丰富而完整的美而陶醉,而快乐得心在发抖... 耐人寻味的是,诗中只有一个'愁'字是写人的活动,愁的是什么?诗中并没有说出。有道是'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忧心。'其实,每个人都要承受生命中各种各样的压力。是坦然面对还是愁云惨雾,那要视乎你自己了,'江枫渔火对愁眠'并不是坏事,由外面的景物引发自己反观内心世界,倒是饶有趣味。 钟声通达三界,能令众生的烦恼暂得安宁。'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的钟声,告诉人们:克服愁困的力量,在於自心的清净.从积极的意义上说,唐诗《枫桥夜泊》与乐曲《秋江夜泊》,并非强调愁绪,而是表达对自己内心的反省。 自古琴曲集在梅庵琴派的的梅庵琴谱中此曲亦有出现,据说一代古琴宗师王燕卿擅奏此曲,在梅庵琴谱中“秋江夜泊”假托苏东坡所作,题解亦有所不同,一般认为描写了“后赤壁赋”中的场景,曲情安逸闲适,但演奏时极难把握,苏东坡一代高士,心境常人亦难以揣摩透彻。

40
08:43

悠扬的开曲,宛如天际缕缕舒卷的落霞,缤纷绚烂,意态闲适,令人向往!两节之后,曲调转清,似赏霞者思绪之延展,化为人生邈远之念想矣!复又回归主调,愈加深沉委婉,仿若赏霞人见暮色渐深,徘徊逡巡,不忍离去,更令人遐思良久,余味悠远也!幸有耳福闻此,堪为人生一大乐事!

41
12:01

一声箫起,把你带进儿时的旧梦。 风儿萧萧,柳枝儿荡漾,家乡的流水拱桥恍若眼前。。。 麦田荒芜,小村赤裸着胸膛。齐腰的荒草,掩没了,外婆屋后的桃花小径。童年的味道,蒿草青青,早已随风摇落。故乡已随小青石桥衰老,那些桃红李白的岁月,已逐了这淙淙流水的记忆。故园沧桑,已无法承受我茂盛的思念,我只能倦缩在水泥的森林里,慢慢老去。 只是冬天这样安静,那些深埋的种子总是无端发芽,我只能象候鸟,开始一场漫长的思念,土地依旧熟悉,风景已然陌生,所有的愿望深埋黄土,故园并不遥远,我却再也无法抵家。

42
06:03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43
03:23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44
04:42

祭奠(洞箫十大名曲之六) 此曲为古代祭礼时演奏的乐曲,故全曲气势古朴典雅,音韵浓郁平稳,在箫的独奏中以磬、钟、鼓、木鱼、小钗等诸般民族打击乐器伴奏,使得乐曲在肃穆中更见庄严。

45
04:40

(洞箫十大名曲之三) 3、泛沧浪 原为古琴曲,作者郭沔字望楚。本曲常作为《潇湘水云》的序曲,表现“志在驾舟于五湖”(《神奇秘谱》)的意境。作者为浙江永嘉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他不仅收集整理了许多流传于民间的琴曲,且有不少新作。元兵南侵时,郭望楚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二水合流处游船。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色,便引起他对外敌入侵、时势变迁的愁绪,于是作《潇湘水云》以寄眷念之情。此曲是其代表作《潇湘水云》的序曲。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自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箫曲反复重复主题,围绕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抑郁心情,也流露出他对山河缺残、时势飘零的感慨。

46
05:18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47
06:49

叶落天地间 春去秋来,花开又花落。 寒风萧瑟,叶子静静地飘落在大地之上。 待来年山花烂漫,大树又会长高,有更多的新绿。 可知道,每寸绿荫里,诉说着多少美丽的轮回故事。 这是一种深刻的孤独,与感触。 没有苦痛,没有悲凉,也没有感伤。此时,只有孤悬的音律,和沉郁的灰色。而灰色,一直是一种可以被形容的色彩。也是一种淤积。心情的?悠漫飘浮的声色,如无根的稗草,将心头的寂寥拨弄,那种被抽空的感觉,是如此的深入。 一管洞箫,于无声处,独行。这是对心灵的祈祷,自我的

48
13:53

悠扬之中,有宁静。 我吹的笛,你吹的笛,他吹的笛。 像宁静的风,温暖红尘。 笛声的温度,停留在最舒服的25度。 心灵的温度,自由在最畅快的宁静态度。

49
06:29
50
04:30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

51
05:02
52
06:54
53
03:55

雪父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15

封面是箫吗?

2019-11-19 13:53:54
·
·
更多

应是南箫

2020-06-28 22:27:43
·
0
·
更多

好。。永久保存。。长知䛊。谢谢

2018-09-18 13:31:56
·
·
更多

******

2018-07-23 00:35:34
·
·
更多

喜欢

2018-07-03 00:26:54
·
·
更多

好用心的推荐 多谢

2018-05-29 00:51:43
·
·
更多

i

2018-05-15 21:31:24
·
·
更多

真是难得这么全

2018-05-15 16:10:29
·
·
更多

好听

2018-05-15 13:21:16
·
·
更多

上首页了啊 可以好好欣赏一下 萧的美妙之声啊

2018-05-14 08:08:20
·
·
更多

箫音声唱江心屿,瓯水波连去经年。莲池栏廊青石桥,垂柳小径好洞天。

2018-02-04 13:45:03
·
2
·
更多

雪父兄好认真啊。

2018-01-21 22:44:16
·
·
更多

个人感觉洞箫萧声多显凄楚,排箫则不然。难得此歌单有不少清丽飘逸 ,古淡幽醇的曲子 ,都收藏了, 感谢!

2018-01-08 18:32:58
·
2
·
更多

被这东西迷上了

2017-02-12 14:37:23
·
1
·
更多

洞箫曲

2016-03-17 18:48:44
·
·
更多

箫笛在戏曲中出现的优美段落非常多,如果能有就更好了

2016-01-13 19:14:02
·
·
更多

这集还在准备中

2016-01-13 19:21:37
·
0
·
更多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