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介绍
傅玄《筝赋序》 "上崇似天,下平似地" [img id=4879024]//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1/1571662627_nsIs.jpg[/img] 杨维桢 《鸣筝曲》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李商隐《锦瑟》 忽闻江上弄衰筝,苦含情。 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img id=4879023]//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1/1571661981_cnkY.jpg[/img] 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 凉风吹起书页,这烟雨,让尘封在书卷里的词章和故事,弥漫着潮湿的气息。独倚幽窗,看转角处的青石小巷,一柄久违的油纸伞,遮住了低过屋檐的光阴。 静赏落花, 闲看白云, 聆听古筝,琴音如流水,光阴的故事静静流淌,花开花谢,风云流转,人生云水一梦,而我们就是那个寻梦的人,在千年的河上漂流,看过流水落花的风景。 [img id=4879025]//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1/1571662651_wqni.jpg[/img] 古筝 筝,又称古筝、秦筝,中国弹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 古筝是我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古筝是一件伴随我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今的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所以又叫秦筝。计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历史渊源 我国历来对古筝很推崇,称古筝为民族乐器中的瑰宝,万乐之师。古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筝的早期形制,据汉《风俗通》所引古音乐文献《礼.乐记》的佚文,说是"五弦筑身也",一般认为筝是由早期的五弦发展为汉代十二弦,进而为隋唐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现了十六弦乃至现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筝。近几年来江西贵溪春秋崖坟群出土了俩张十三弦筝,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表明古筝早已传入中国南部。可见十三弦筝并非产生于十二弦筝之后,而是早就与之并存。 早期筝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弹唱的筝歌。随着汉代相和歌的兴起,古筝艺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并逐步发展为六七种丝竹乐器耕相迭奏,歌手击节唱和的形式。 在东晋、南北朝继相和乐而起的清商乐中,筝更广泛地用来演奏吴歌和荆楚西曲。有名的吴歌《上声歌》,就是由于筝使用了"上声促柱"的手法而得名;而《三洲》、《采莲》、《乌夜啼》等西曲也是筝常演奏的代表曲目。可知古筝艺术是不断在吸收着民间音乐的营养而获得旺盛的生命力的。到了隋朝,十三弦在雅乐中的地位已完全确立,但十二弦筝的传统却随着清商乐而流入隋唐燕乐,直到唐末,才因清乐的衰微而为十三弦筝取代。 唐筝丰富的宫调形式和宏大的曲子结构,堪称传统筝乐的顶峰。明代筝制已增至十四、五弦,音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由于复古思想影响,筝被看作俗乐,乐人地位低下。弹筝人仅靠口授心传,又无力刻筝谱,致使前代不少筝乐传统,日渐消亡,古曲目及多种定弦的形式,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img id=4879026]//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1/1571662673_YsIE.jpg[/img] 艺术特色 古筝是最古老的传统弹弦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就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他上书秦始皇时,曾描述了中国传统筝歌的生动场面:"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兹后,筝常常因之而被称为"秦筝"了 筝的流派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中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传统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有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内蒙筝六个派系,其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色。 河南筝:由秦筝传入河南和当地传统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 山东筝: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潮州筝:流传于广东潮州一带,音乐结构特殊,旋法别具一格。它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音的独有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缠绵悲切,律调很有特点。 客家筝:即广东汉乐筝曲,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广东汉乐的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它是在晋安帝九年(公元405年)至宋亡前后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随着中原一带人民多次南迁而流行在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如广东东部地区包括梅县区、惠阳区、韶关等部分区县,以及江西、福建、台湾部分地区和国外华侨居住的地方。广东汉乐的古筝演奏有久远的历史,它是以《汉皋旧谱》(即汉调音乐)为主要依据,受当地风格及方言影响而形了文静含蓄的风格。 江浙筝:即武林筝,流行在杭州一带。与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 内蒙筝:只有10弦,多半用来为民歌和牧歌伴奏。 [img id=4879027]//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1/1571662700_Alx4.jpg[/img] 古筝传承意义 古筝艺术历史悠久,曲目丰富,体裁广泛,从古至今众多的优秀演奏家更是生生不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创作了大量新的富有生机的优秀曲目,代代相传,在演奏技法上,先辈们也毫无保留教传后人,一批新生代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展现出山东古筝更为广阔的前景,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山东古筝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更多关闭
古筝
创建日期:2016-01-07 11:48:12
更新日期:2020-08-25 15:30:46
播放次数:93277
全部播放
1254
分享
手机试听
64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03:18

《醒》如清泉流淌,空灵之韵顿时从天际徐徐飘来。 古筝清丽若流水般的倾洒,疏忽间,如清透甘霖飘落,若甜美清泉潺潺,心田被润泽得如此舒适畅然。 感受到心脏有力的跳动,因这天籁之声的柔情唤醒,有了这因美好快意而油然升起的小激动和欣欣然。 清透干净的琴弦拨动间,拂去了沉睡心灵的静寂蒙尘,越来越多触动它的鲜活柔软,在这样和暖的音乐里,这种安全感,是绝对的全然。

2
08:28

古时候,人们惯以苍天为主宰万物的神。《尔雅·释天》中又称:“春为苍天,夏为昊天。”春乃万物苍苍然生之季节,作为万物伊始,它既是一天中的清晨,也是人生中的青春,清新而充满活力。这首作品通过对“春”的感悟,满怀了对生命的敬赞之情!

3
03:47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明代朱权成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4
03:48

《平湖秋月》原系古曲,在北方的流行曲名中“闺舞”,现在流传的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又名《醉太平》,又有说以江南丝竹八大套中的《欢歌》发展而成,此曲广泛流传在粤剧音乐中。 30年代,吕文成于中秋时节畅游杭州西湖,西湖美丽的景色,使他感慨万分,触景生情,遂创作了这首描写月夜西湖景色,赞美大自然好风光,曲调轻柔秀美的作品,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感受。 这是广东抒情乐曲中的佳品。该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皎洁秋月清辉下的西湖幽静迷人,秋夜景象平和、静谧,晚风轻拂、素月幽静。一潭平静的湖水,映照著一轮皎洁的秋月,碧空万里,波光闪烁,青山, 树,亭台,楼阁,在月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纱。整个西湖好像是一个童话世界。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也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描绘出中国江南湖光月色,诗情画意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与热爱。

5
03:55

“ 古筝一出,如篆如刻,入木三分。而古筝的婉约出场让人感受到的是犹如女子般的柔情似水与柔媚多姿。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以柔克刚,动静结合,配合得水ru交融。 "跃马催征战鼓响,长风破浪正当时"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鼓见证了古老华夏民族的辉煌与沧桑。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汹涌不绝。 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 【篆音】可以说是鼓与古筝与笛的完美配合,鼓点的力量感、空气感,一开场便惊艳全场。激昂的鼓点让人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触。仿佛能感受得到古代千军万马的阅兵景像。很是振奋人心,荡气回肠。

6
06:43

“夜阑珊, 风清月朗, 历经千载的沧桑。 扰起了尘烟旧梦, 泛滥了心曲蒙蒙。 远方, 那缕缕香熏氤氲的方向, 静谧之外满载着厚重与苍凉。 看江山如画,听诗意漫窗; 看共舞韶华,待岁月幽长。 黄昏间,一潭碎月隐去 一如当初,默默含羞。 寻一处江山美景, 点一盏心灯。 拈清诗行, 灯亮起时浅笑吟唱。 远处茫茫的江面浩渺, 若隐若现的青山不断。 云雾变幻, 曼妙的貌似群山之影, 真亦假,假作真, 世间百态满江山。 一首极具湖南音乐风格特点的乐曲, 慢板的音乐主题具有浓郁的湖南民间音调风格, 旋律优美,曲调流畅。 轮指的弹奏轻巧, 描绘了春回大地,百花盛开, 湘江奔流不息,鱼米之乡欢愉的景象。 ---------网

7
04:17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以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

8
04:06

王联的古筝就像芙蓉出水,清香淡雅,让人听了宛如被清晨的露水洗过了一般,凉净舒畅。 《出水莲》,传统的广东客家筝曲,中州古调,采用传统的十六弦钢丝筝演奏,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全曲旋律清丽、典雅;速度中庸、悠闲;演奏者右手以连托演奏的前倚音润饰曲调,富有动力,同时还以不同的触弦点弹奏造成丰富音色的对比:靠近岳山处,音色则高雅明亮;中段常在岳山和雁足的中间弹奏,音色则柔美动听。左手则发挥按弦的多种功能,重按3和6音时则升高为4和(b7)音。构成一种特殊的“软套”(重三六);以上滑音产生后倚音,韵味悠长,又以重颤音偶尔点缀一下,色彩清淡。

9
07:39

《云水禅心》 古筝叮叮咚咚地婉转,如流水潺潺。竹林扶疏,泉石相映,天籁一般的绝妙之音漫卷漫舒,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仿佛天地万物全都溶在了这一份亦真亦幻的意境之中。 偶尔几声清越短促的琵琶,像花朵碎密如锦,飘浮在绿枝之间。轻柔清丽的电子乐,如广袤的天际几朵白云,悠然飘游,使得曲子的气韵更加柔和飘逸。揭开音乐禅意神圣的面纱,感觉如江南丝竹般的清幽。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 云水禅心,属于佛教音乐,这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可超越浮尘和人世的杂乱无绪的情结。天地间事物的变化,延伸,可在这一动一静中展现,升华变得宁和

10
08:27

这首乐曲是一首陕西秦筝音乐风格的创作曲,作者是陕西师范大学的曲云教授。乐曲以深沉、内在、具有浓郁陕西地方风格的旋律,表现了香客们的虔诚和高远空旷虚无缥缈的意境,以及鼓乐阵阵,咏唱轰鸣,进山朝拜的人群熙来攘往的活动盛况。是陕西筝派的代表曲目之一。 乐曲运用了一千多年以前唐代的音乐曲调,并充分体现了秦地音乐特色,描绘了她参加朝山拜佛活动时所看到的景物和当时的心境。

11
03:08

冰菊一寸,摇不醒,物语几分。 琼枝一梦眷红尘,枝影梅朵悠在庭。 问菊语能否迎春,婉约细风里,惹舞梦纷纷…… 青山绿水的感觉,很畅意、醉人;如流水般流畅的古筝配之以一些活泼的鼓点,则十分悦耳,别具有古典的气息,听来有大气的悠远却也不失温婉。 《冰菊物语古》一首非常清新的古筝音乐,节奏感也很强。聆听这样的音乐,仿佛置身于春天的阳光里,踏春出游,欣赏沿途美景。尤如不经意间步了落瑛缤纷的世界里,可以听到花落的声音,静观满地的落花既没有忧伤,也没有当年黛玉葬花时 看见落红的凄凉,只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欣喜。 歌词: 若景致如画 任谁停下我自清雅 那无际茶园才是我家 撷千朵菊花 随她起舞晶莹无瑕 我用这清凉为你作答 迷雾里梦中的图画 像不开放的花 经过多少火热盛夏 能在迷途中到达 当感觉你牵着我的手 有了坚持的理由 未来变成闪耀星星 指引在我们前头 从此多远都不怕 爱陪伴我们去闯 自古天地有多大 白色的梦延伸到天涯 若景致如画 任谁停下我自清雅 那悠远芳香才是我家 撷一朵菊花 随她起舞晶莹无瑕 冰雪中柔情是你回答 当感觉你牵着我的手 有了坚持的理由 未来变成闪耀星星 指引在我们前头 从此多远都不怕 爱陪伴我们去闯 自古天地有多大 白色的梦延伸到天涯 若景致如画 任谁停下我自清雅 那悠远芳香才是我家 撷一朵菊花 随她起舞晶莹无瑕 冰雪中柔情是你回答 你回答 从此多远都不怕 爱陪伴我们去闯 自古天地有多大 白色的梦延伸到天涯 若景致如画 任谁停下我自清雅 那无际茶园才是我家 撷一朵菊花 随她起舞晶莹无瑕 我用这清凉为你作答

12
08:33

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13
05:27

唐代诗人李白写有五言诗《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一位女子深深眷恋着丈夫的心绪。《秦桑曲》是曲作者借用诗中“秦桑”一词,运用流行在陕西关中一带的戏曲音乐“碗碗腔”素材,加工提炼后创作而成的。乐曲通过委婉、缠绵、ji qing的旋律变化,描述了深情的女子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盼望早日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14
06:12

《林冲夜奔》,又名《夜奔》,昆曲传统武生戏,是明代李开先《宝剑记》传奇中的一折。取材于《水浒传》,描写林冲受到高俅迫害后,亡命水泊梁山途中的经历。陆修棠、王巽之两位先生受其感染,创作了同名筝曲。 全曲分四段。 第一段是慢板,节奏自由,感叹地、回忆地,低音区的切分节奏音型和中、高音区的摇指旋律交替进行,表达了林冲内心的叹息和悲愤之情。 第二段转入小快板,前半段节奏及技法多变,使用压弦,模仿戏曲中的锣鼓场面,表达了一种恐惶不安的情绪;后半段在左手固定低音的伴和下,右手在高音区使用摇指奏出急促的旋律,具有一种紧迫感。 第三段以连续的滚拂扫弦、重吟和摇双弦技法模拟风雪交加。第四段旋律紧凑而坚定,表现林冲最终下定决心,奔向梁山。

15
03:52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16
15:33

日本作曲家三木稔先生创作的《松之协奏曲》。作为独奏曲时,它又叫《狂想曲》。作品以松树在近代工业发展中被污染而大量死亡为背景,作曲家强烈抗议对自然环境肆意破坏的行为,企盼地球绿意重回盎然。乐曲开始的动机部分,就给人以紧张的感觉,而后进入主旋律的部分,虽然旋律仍然有些低沉,却也有种令人动容的美隐隐呈现。 这是一首表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强烈提倡环境保护的作品。作者在抒情的旋律中回忆着人类与自然曾经的和谐美好,用直率的音乐笔触表达作者对我们可赖以生存世界环境遭到人类自我恶化而激发的强烈不满和愤怒,并以振颤的音符和巨大的共鸣,先是对破坏大自然的抗议,号召人类加强对自我生存空间的爱护和对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企盼绿色和平的实现。乐曲显示了作曲家纯熟的西方作曲手法——用简练的音乐语言刻画出流畅而深厚的主题。作者明确而坚定的音乐意志,使乐曲在顺畅和顿挫的矛盾中强烈地冲击人们的听觉。

17
05:52

《汉宫秋月》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但乐曲的历史并不长。原为崇明派琵琶曲,乐曲要表达的主题不是很具体。此曲旨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细腻深远的幽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文章称,此曲细致地刻画了宫女面对秋夜明月,内心无限惆怅,流露出对爱情的强烈渴望。

18
04:29

《雪山春晓》是范上娥、格桑达吉创作于1981年的一首古筝独奏曲。此曲描绘了西藏高原美丽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全曲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感染力强. 乐曲以藏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创作而成,分四个段落。第一段引子描绘了春天到来时,青藏高原上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一派生机的景象;第二段表现藏族妇女踏着悠扬的节奏,挥舞长袖,翩翩起舞,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春天带来的愉悦情绪;第三段,一群男子加入了舞蹈的队列,跳起欢快的"踢踏舞曲",欢乐的气氛愈加浓烈;最后,音乐逐渐上扬,达到全曲最高潮,以一个果断、强有力的结束音将情绪定格。

19
04:13

二十二桥枫别雨   看花人未老,相知语难频。秦弦瑶瑟夜饮冰,汉墨锦诗书又焚。   旧亭风急,寒蝉惊凄,暮鼓催月渡影斜,箫声咽尽孤鸿泣,枫丹摇魄,灞桥临别意。   。。。

20
05:08

《东海渔歌》是马圣龙、顾冠仁在1959年所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曲,以东海渔民劳动生活为题材而编创,旋律动听上口,经常被各地的民乐团所演奏,根据合奏曲改编的同名古筝曲被列为中国十大古筝名曲之一。   《东海渔歌》以浙江民间音乐为素材,着重使用了锣鼓等打击乐器;曲子分为四部分:“黎明时的海洋” “渔民出海捕鱼” “战胜惊涛骇浪” “丰收欢乐而归”。

21
11:30

寄终南真空禅师 作者:马戴 (唐) 闲想白云外,了然清净僧。 松门山半寺,夜雨佛前灯。 此境可长住,浮生自不能。 一从林下别,瀑布几成冰。 古筝音色纯美,内敛变化,妙融于佛法中,令人有清净自在及净化人心之效。如以古筝比喻彼国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力,悉皆念佛、念法、念僧。

22
05:29

中秋月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一首清新典雅的古筝 如同窗外清冷又明澈的冬日寒空 在暖暖的火炉旁捧一杯清茗 看白雪舞过窗沿,飞往下年春色

23
02:44

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 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爱恋伊 爱恋伊 愿今生常相随 一直都很喜欢这首歌 唤起我儿时的许多回忆 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 悄悄问圣僧 女儿美不美 女儿美不美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爱恋伊 爱恋伊 愿今生常相随 说什么王权富贵 怕什么戒律清规 只愿天长地久 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 爱恋伊 爱恋伊 愿今生常相随 愿今生常相随

24
05:29

《侗族舞曲》表现了侗寨风情,抒发了侗家儿女热爱美好生活的欢乐情绪。全曲共分四段:一、中速稍快,侗寨之歌;二、稍快,粗犷而热烈的芦笙 舞;三、慢速,月夜侗寨家琵琶深情;四、中速稍快,赞美侗乡。乐曲旋律中交替运用了“升主音”与“降主音”,展现了侗族音乐的一种特殊风格。在第二段中作 者运用了一种特倚音技巧,烘托了粗犷、热烈的气氛。

25
03:58

《将军令》是浙江筝派的代表曲目之一。该古曲展现了古代战士征战沙场、得胜归营的壮伟场面。王簨之先生运用了长篇幅有力度的长摇,快速力度的四点、扫弦、轮奏等技法,从演奏的速度和力度上,都突出了战斗的气势,使音乐故事在绘声绘色中展开。后来,王先生又进一步以六、七个古筝以二声部合奏的形式来演奏,展示了乐曲战马奔腾,鏖战沙场的非凡气势。

26
05:29

海角天涯,苦苦寻觅,情愁已过去。 ”一世英豪渺如烟,铮铮傲骨风吹尽。 万物吟泣,琴声哀怨,千年一叹里,有每个人灵魂的照影。 《康熙王朝》的背景音乐《千年一叹》表达的是:千古一帝 ,辛酸荣辱,是非成败,天下终不负。悲凉的曲调,却包含着宽广无垠的胸怀,荒凉的境地,却散发出一代大帝内心的波澜。上天可敢再借500年,与我策马奔腾,踏遍这大好河山!

27
03:55

古筝,像一个安静的女子,带着浅浅的微笑,不那么欢快,不那么忧伤,最适合在无人的时候抚摸着心灵的边边角角。一曲荡涤心灵的古筝曲《水姻缘》,一遍遍地听,内心深处便有了淡淡的温暖。有时候,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行走,可以触摸到异样的感觉。 一声笛音响起,内心深处了便有了丝丝的快乐,对于未来,有了浓浓的渴望与憧憬,也许一份水一样清澈的缘分,是生活里的最美。相遇,相识,相知,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不牵强,不扭捏,如流水,潺潺而过。 有了这水一样的情缘衬托,跃然于生活之上的,是诗一样的奇和妙,月一样的柔和润。记忆里的忧愁,恰似一江春水,流去后再也不复回,唯一留存内心的是浓浓的思念。如诗如画的意境里,相思如花,静静地开放,那花香,便是那深深地祝福,俯仰之间,追你而去。 一挑一捻,一抚一抹,筝音渐渐轻了,直至消失,就像繁华的前尘往事,已经随着静静的流水,一去不复返了,留在心中的也许只是一份淡淡的回忆,以及,那个深深刻在内心深处再也抹不掉的痕迹…… 而那份水一样清澈的缘,还在继续……

28
04:27

《战台风》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 1965年,王昌元创造的《战台风》使古筝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及使用无效区的噪音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力。 《战台风》中运用左右手在琴码两侧刮奏模拟风声,由于琴码左侧音响不协和,所以协和与不协和音响产生碰撞,更突显风的来势汹汹。中间运用大段扫摇和快速点指,模拟暴风雨来临时,暴风雨的猛烈和工人们紧张而激烈的奋战的情景;乐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一段,同样采用了右手扫摇的技法,模拟出暴风雪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呼啸怒吼声。

29
08:02

一曲古韵婉筝拨动的是心弦.......任凭你此刻几多沉思,颓废,伤感......顿时将化为尘埃,灰飞烟灭。

30
05:46

《寒鸦戏水》是潮州弦诗《软套》十大曲中最富诗意的一首,乐曲通过描写寒鸭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自在悠然的生活情趣。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又名鸥鸟)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此曲不但旋律优美、而且格调清新、韵味别致,凡潮乐所流传之处,必可闻此乐声,故人们常戏称此乐曲为潮州之州歌。”

31
04:37

莲本雅逸清脱,不似尘物。花开于盛夏,亭亭而玉立。远观那朵莲,不染一尘于凡间。莲香扑鼻来,心静如水为河莲。清风里,明月中,琴声阵阵。月晓风清衬莲之静,与君共醉莲花天。 水之涔涔,莲之洁,琴瑟华章,默守这一世风雨。人应如莲,蝉鸣炎日,不为所动。人若如莲,知足胜祥,久久自芬芳。人有清香,自得风露。开阔生姿,日月颜,人洁有人怜,亦有人眷恋。 香幽幽,乘风至,露滴清响,曲鸣琴弹,声声入耳,境由心生,心由境动。倾心河莲,感知音赏,心静如止水。莲朝开夕闭,若是对莲话心事,不语亦为妙。

32
02:25

青青的山倒影照淡绿湖上 看水色衬山光 浮云若絮天空里自在游荡 笑苍生太繁忙 今天的她竟跟我泛棹湖上 美景仔细欣赏 平湖若镜水中的影子也双 这光景最难忘 在水中央有俪影一双仿似画在湖上 愿终此生永共她一对一双 在水中央有俪影一双仿似画在湖上 愿终此生永共她一对一双 闪闪金光轻飞跃淡淡湖上 晚风吹过水乡 斜阳又似胭脂染在面庞上 这一刻最难忘

33
05:10

《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梅花一弄戏风高,薄袄轻罗自在飘。半点含羞遮绿叶,三分暗喜映红袍。梅花二弄迎春曲,瑞雪溶成冰玉肌。错把落英当有意,红尘一梦笑谁痴。梅花三弄唤群仙,雾绕云蒸百鸟喧。蝶舞蜂飞腾异彩,丹心谱写九重天。《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34
03:34

是谁 流过了你的生命 , 是谁 记住了路过的悲欢。 是谁 记得你笑的模样 , 是谁 安静守候 别离时 盛开的承诺。

35
04:08

这是一首很柔和的乐曲,可以让你看见柔和的月色和平静的湖水。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水污浊而自清。 不媚牡丹守华贵,不似晚菊傲无朋。 在那平静的水面上,铺满了翠绿色的 荷叶。微风拂过,鑫香阵阵,沁人心脾, 那脍炙人口的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36
05:17

常道:“人间四月芳菲尽”,这春天,眼看着,就过去了......说起“人面桃花”,最有名的当然是崔护的那首诗,也是这句话的出处。诗人当日的流连和怅惘引得后人每每引之慨叹,连柳郎也写下一句“崔郎能否再相见,怕读桃花人面诗。” 多少前尘旧事,古今以此同情啊~ 《题都城南庄诗》 ——崔护·唐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37
04:42

梦江南(二首)·温庭筠 (一首)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西汶艺术网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二首)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西汶艺术网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唐代太原人。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温庭筠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一派“花间词”香艳之风。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写思妇的离愁别恨。第一首,写思妇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第二首,写思妇白日倚楼,愁肠欲断。两首词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个是晨起登楼,都写得朴素自然,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雕琢辞句,但却能含思凄婉,臻于妙境。刻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物心理,细腻、逼真,足见作者技巧纯熟,既擅雕金镂玉的瑰丽之作,又有凝练的绝妙好词。

38
04:14

《苏武思乡》乐曲取材于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坚定不屈、忠汉不移这一动人故事,表现了苏武远离中原,在冰天雪地的北国,思念家乡的苦闷心情,歌颂了苏武的崇高民族气节。 乐曲赏析 曲调前半段深沉、抑郁,节奏迟缓,配以左手的滑按、小颤、滑颤、大颤等技法,使人似乎看到已近暮年的苏武在北国冰天雪地牧羊的苦难环境和思念故乡的忧郁悲愤心情。后半部分渐趋明朗,继而愤慨激昂,表现了苏武渴望与亲人团聚、重返中原的决心。乐曲结束时,多次出现了用苍劲有力的扣指奏出低沉愤懑的音调,表现出苏武对匈奴统治者的愤怒反抗和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39
11:30

曲名取自“云想衣裳花想容”。描写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流传百年的爱情故事。 全曲共分四段:“歌颂爱情”、“兵乱事发”、“魂断马嵬坡”、“刻骨思念”。曲调运用了陕西音调中的“碗碗腔”,凄婉哀怨。在弹奏手法上,用了大量的“摇指”演奏技法。乐曲生动描绘了二人之间戏剧性的悲剧爱情故事。 曲中音色跌宕起伏,让人如醉如痴,曲中所述犹如人生起伏一般 有失意的困惑亦有成功的喜悦,时而悠扬时而激扬,让人百听不厌。

40
03:30

中华之韵在蓝。蓝白相间的青花瓷,仿佛是蓝天白云的一个缩影,小小的瓷器,也体现着天人合一。 千锤百炼得蓝墨,思念万千轻笔落。瓷出炉为惊世作,蓝白交融天青阔。 “天青过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这种颜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而古人无法改变湿度,只能苦等一场烟雨天气来赋予瓷器最美的色彩。天青色对烟雨的等待,是对完整生命的渴望和肯定。 而我在等你,亦如天青色等烟雨。

41
04:35

此曲描绘湖南农村早春二月一片翠绿的美丽景色和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心情,乐曲具有典型的湖南民间音乐风格。

42
04:21

《顺流逆流》,是香港著名歌手徐小凤的经典作品之一,由蔡国权作词,蔡国权作曲。 吴千老师的古筝演奏,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流浪,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听到各种各样的微笑与忧愁、性情与人生…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逆境磨难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而时间像漂泊在三寸光阴里的一叶小船,上面载着的是我们无力左右顺流逆流的岁月。

43
05:36

聆听《水墨兰亭》,犹如徐徐展开一幅唯美的水墨画,浓淡相宜,而意境深远,整个人仿佛一下置身于云雾缭绕的青山绿水间,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此曲曲风,柔美中有力度,壮阔里见风情,让人一听之下便被深深吸引、打动,难以忘怀;且此曲将含蓄、婉约的中国风与清新、动感的西洋乐结合,韵律舒缓有致,婉转动人,恰如蕴藉在江南烟雨中的水墨画卷般抒情写意,沁人心脾。

44
04:39

中国古代琵琶曲。元代杨允孚《滦京杂咏》中有诗云:“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原注:“《海青拿天鹅》,新声也”。表明这首乐曲在元代已出现,是现今所知流传年代最早的琵琶曲。 海青亦名海东青,是雕的一种,猎人用它来捕猎天鹅等鸟类。此曲描绘勇猛的海青在天空与天鹅交锋,经过激烈的搏斗,将天鹅击落的情景,反映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狩猎生活。 此曲在明代简称《拿鹅》,明代琵琶名手张雄以善弹此曲著名。1818年刊行的华秋苹编《琵琶谱》、1895年刊行的李芳园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均载此曲,称《海青拿鹤》。1860年鞠士林编《闲叙幽音》琵琶谱(抄本)载此曲,称《平沙落雁》。1926年刊行沈浩初编《养正轩琵琶谱》所载曲谱,较为流行。

45
04:04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偶过桃花下, 春在枝头已十分。 古筝声柔似水,聆听一曲唯美的筝乐,动人的音符引你走向一个素净的世界。仿若置身山水之间,感受鸟语花香,清泉潺鸣的惬意。与群山对坐,抚琴长啸,而无关尘世;看昼夜更迭,星河璀璨,而无关风月。 心寄山水,情系筝韵,任凭红尘滚滚,却丝毫泛不起躁动的波澜……

46
05:03

一首婉转的古筝乐,一段梦魇般的人鬼之恋。 有些人被欲望之火焰蛊惑、吞噬,而有些人却怀揣纯真执著坚守。无论是至情战将、九霄美狐、义胆贞妻。 抑或是飞天蜥蜴,都在内心诉说着期待救赎的渴望。知人知面不知心,画人画皮难画骨。 箫里那股忧伤让人觉得心有些湿润,更加觉得肝肠寸断,哀伤。 只能自已一个默默承受地痛苦......默默悲哀。 旋律的走向迂回婉转,正如美女发自内心的情感,置疑,伤心,绝望,决心,一一展现 看不穿 ,是你失落的魂魄。猜不透,是你瞳孔的颜色。看着你抱着我,目光比月色寂寞。 柔美的箫音浸透了哀怨,似在佳人眼中看到了伤感。 愁肠深处,心有千千节,哀思到极处,一段婉转空灵的箫音咏叹,如杜鹃涕血,触目惊心的美,却又动人心魄的惨烈。 飞花飘絮,残阳似血,这一刻的凄美仿佛定格为画卷。 纵然君心负我,然妾心依然,坚守一辈子的承诺,守侯那一份早已铭刻心中的感情。 妾身永远守侯在此,一辈子不够,那么,生生世世...... 古筝音丝丝入扣,凄美的完整再现了一段让人感伤唏嘘的古典悲剧。 ------网

47
04:19

《蕉窗夜雨》充分利用了古筝较宽广的音区,巧妙地以旋法变奏等技法使旋律具有多声部的立体感,既发挥了古筝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点,又使旋律更加充实和丰满。罗九香先生以不张扬、不吵闹、不取宠的大师风采弹奏此曲,虽然全曲重复了五遍,但却没有重复、冗长的感觉。这正是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的特点之一,也是《蕉窗夜雨》使人百听不厌的奥秘。     《蕉窗夜雨》古朴、典雅、流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酷如一副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充满了客家文化天人合一的哲理。《蕉窗夜雨》的作者已无从考证。据传此曲源于宋代,是描绘旅居他乡的伊人在万籁俱静、夜色深沉中,聆听雨打芭蕉的淅沥声而引发的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全宋词》中所写的《浣溪沙》:“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别魂迢递为君销。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沙窗外有芭蕉。”可说是此曲的最好的注释。

48
05:09

《姜女泪》是陕西流派中的代表作品,它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陕西流派风格而广受大家欢迎。1979年周延甲先生在编创此曲时,受景观“姜女庙”的影响,将曲名改为《姜女泪》。乐曲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四大爱情传奇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千百年来,不同地方的人民根据当地的风俗文化对故事都进行了不一的改变,使之呈现出强烈的地域色彩。作为地地道道的陕西人,这首《姜女泪》便诠释了地地道道的陕西音乐特色。 《姜女泪》全曲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是哀怨的散板,警示了盂姜女悲戚苦痛生活的描述。 第二部分,《慢长城》,从悲苦的慢板逐渐增速,情绪也渐趋激动。 第三部分,《哭长城》是哭诉的快板,像戏曲中的流水板。第四部分,《哭长城》则是愤懑的快板,情绪更强烈了, 第四部分将第三部分旋律简化,使用扫摇技法,加上3/4节拍,把音乐推向高chao。

49
04:13

张璐《江南》宛如天籁,人美曲更美 听,心醉了! 当梦被埋在江南烟雨中,心碎了才懂 白墙黛瓦、青石板巷、古意漕舫……自隋唐起,古往今来,千年不息。。。

50
02:45

乐曲根据传统曲目江苏民歌《茉莉花》为素材改编创作而成。 音调清丽温婉,轻快通透。 筝特有的清丽、淡雅、及透亮、圆润的音色 在乐曲中得到得淋漓尽致的表现。 旋律委婉优美、波动流畅,感情细腻温柔, 将茉莉花开时各种娇美的姿态和沁人心脾的芬芳美丽, 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 通过赞美茉莉花, 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 意境耐人寻味。 古筝演奏家林英苹演奏的古筝音色纯美圆润

51
06:09

《葬心》选自伍芳古筝专辑《万花镜》.深沉婉约,仿佛情深似海,却又覆水难收。琴声如针,仿若锥心的旧梦。细细聆听,真的是深情婉转、幽怨满怀,是谓“人之无声,琴有声;声之无情,人有情。 一曲葬心 将心掩埋,将泪深藏 爱与恨,末了,终归于尘土 只是,他日春燕归来 此身何在 。。。

52
05:39

“何等气概!何等志向! 千载下听之, 凛凛有生气焉。” 《满江红》选自《龙都--古韵临安忆》,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传世不朽词作《满江红》,几百年来总是不断的被传诵,也会透过不同的乐器为之诠释,本乐曲系根据琴歌改编,苍劲、悲壮的曲调有别于歌曲的表达方式。曲调淳厚有力,节奏稳健,抒发了激愤、昂扬和壮烈的情绪。

53
01:33
54
00:56
55
01:26
56
04:07
57
02:56
58
11:25
59
00:53
60
05:03
61
04:13
62
03:18
63
04:37
64
05:38

雪父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7

雪父出马,必是精品.

2020-07-12 23:49:41
·
·
更多

典雅,精粹,震撼的曲集——爱了

2019-11-01 21:23:05
·
1
·
更多

很棒

2019-10-24 11:28:07
·
1
·
更多

赞👍

2019-10-23 15:28:15
·
·
更多

爱了

2019-10-23 14:31:46
·
·
更多

喜欢

2019-10-23 13:55:33
·
1
·
更多

真棒

2019-10-23 12:28:33
·
2
·
更多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