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介绍
哪种声响 会穿透你所有的知觉情感, 使它们一一瓦解,消失。 然后再慢慢重生,舒展。 Then at last in that moment of endings and beginnings, Your soul is touched. It awakens, and smiles... 》收听相关[url=http://site.douban.com/izaobaomusic/room/806907/]枣听乐记电台[/url]节目:Vol. 075 - 夜的孩子《 [img id=617949]http://img.xiami.com/./images/collect_pic/3/85/192646/1358821694_mk1Z.png[/img] Stephan Micus 出生于德国,今年一月(2013)是他 60岁生辰,同时也发布了他在 ECM 唱片公司自 1977年至今的第 20张专辑。 Micus 专爱传统民俗乐器,70年从一张专辑接触到印度音乐后在 72年毕业后就游历到了印度学习 锡塔琴 - sitar,也从此开始了他游历学习乐器的生涯。三十多年来他几乎走遍了欧洲和亚洲各国,也在非洲和美洲逗留过。Micus 常常会因为听到和喜欢上某种乐器而出发去这个乐器的家乡,有时在出发前已经联系好了老师,有时则是在到达后再各处寻访。Micus 曾说: “要学习某种乐器,特别是一个‘外国’乐器,并不单单是请个老师然后去上课而已,而是要去了解和感受(那个地方的)哲学,建筑,诗谣,膳食。。(因为)必须要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建立某种联系。。” 他音乐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并只是以传统的方式去演奏,而是会充分的发掘出这些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上更大的可能性,把这些乐器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演奏出来,或是配上不会搭配在一起的其它乐器,或是改制成自己独特的乐器,或是加上 Micus 本人的声音。在他的曲子中所有乐器都由他一个人演奏,是真正的’单人乐手‘ (在发布的 20张专辑中只有一张是和其他人一起录制的 ([url=http://www.xiami.com/album/341621]Music of Stones[/url])。而 一向 '承包' ECM 所有专辑制作的 Producer Manfred Eicher 也只帮他制作了 [url=http://www.xiami.com/album/341609] 77 年发布的 Implosions[/url] 和 [url=http://www.xiami.com/album/341631]78 年发布的 To the Evening Child[/url] ,之后的所有专辑便都由 Micus 独自完成。虽然如此,Micus 还是会遵守 ECM 严格的录音的传统:每张专辑只能用 3 天时间来录音。
更多关闭
S. Micus: Soul Whisperer
创建日期:2012-12-11 11:31:27
更新日期:2018-03-18 02:07:30
播放次数:1364
全部播放
55
分享
手机试听
15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12:04

1976 年录制, 专辑名称为 Koan,也就是禅宗里的公案。公案一般是禅宗祖师的一段言行或小故事,通常是与开悟过程,或教学片断相关。(在 2004年 Micus 的专辑 Life 就是根据一个他所喜爱的公案所做的音乐,记录了禅师和弟子的对话)。 这首曲子中出现的乐器有来自Java & Bali (爪哇岛和巴厘岛 - 印尼)的打击乐器 gendèr, 日本的尺八, 和弦乐部分的 zither。。。 然后普及了下印尼的 Gamelan (甘美兰) 音乐。Gamelan 的乐器有钢片琴类、木片琴类、鼓、锣、竹笛、拨弦及拉弦乐器,有些曲目亦可以加上演唱者。甘美兰是整队组合的名称,「甘美」(gamels)在印尼语解作敲击,而字尾「兰」(-an)用来标示名词,合起来即敲击乐的意思。在这首 曲子中出现的 Gendèr 就是 甘美兰 中的钢片乐器。

2
21:23

Micus 77年在 JAPO 唱片公司发布。JAPO 和 ECM 一样是德国的一个唱片公司,ECM 的 Manfred Eicher 也为 JAPO 担任过制作人。 85年 JAPO 解散后,Micus 的这张专辑被 ECM 重新发布,所以现在也被排列在 ECM 的 catalogue 内。 这曲也是 Micus 第一次演唱。他的吟唱像是但并非某种异国语言,没有文字和具体系统,但却能让听众感受到情绪和意义。曲子高低起伏时缓时疾,但却一直保有平和的整体感觉。 曲子的名字也是美丽的很诶,就在我跨过那座梦幻桥梁时。。。 单曲乐器: sitar - 锡塔琴 - 印度拨弦乐器 - 6 或 7 根主弦, 13 根辅弦,琴体为葫芦 acoustic guitar - 木吉他 voice - 人声

3
10:12

这张名为 “田野暮色” 的专辑实为 Micus 为 ECM 录制的第二张专辑, 1987 年录制(因为有些是在 JAPO 旗下录制后来才被 ECM 重新发布的哦)。 这里要说一下 Micus 很喜爱用 ‘花盆’ 演奏,当然这些是特制的花盆,柔和的声响犹如木琴。。 另外出现的打击乐器是 Hammered Dulcimer (木琴是敲击木片。。dulcimer 是敲击琴弦)。世界各国都有这种乐器,例如中国的就是扬琴啦~ 然后这曲的主角,也是开始引出整个画面的簧管乐器是来自土耳其的 nay,至今已有4-5千年历史啦。。 这曲和专辑名称很相符,当打击乐器和 zither 等出现的时候像是突然在月光升起夜晚看到了山谷里的田野,而后曲子的气氛就忽然开朗生动,不再只有清冷的感觉。

4
04:59

Athos (阿索斯)半岛 位处希腊马其顿地区,其上的 Mount Athos 有圣山的誉称,岛上有20所东正教的寺院(修道院),而且虽然阿索斯山与大陆相连,但入岛只能靠渡船來往。进入阿索斯山的访客有人数限制,需要提前申请批准。。而且只有男性可以进入。。(看到这里我就失望了啊。。本来想着可以去看看的555) 咳,不过明显 Micus 是可以上岛的,在他的朝圣之旅后于是也就有了这张专辑(录制于 93-94 年的冬天)。 这张专辑就像是记录他在那次旅途中一路的心情和感受,从开场的 On the Way (去岛上的路中),之后分开夜篇和日篇,夜篇采用 / 结合了多轨人声吟唱,日篇则由不同民族的长管乐器(比如说 nay, suling, 尺八) 带领构成,然后在最后一曲 On the Way Back (归途)中乐器和人声首次相融合,结束了这次旅程, 但归人已和来到时若为不同,像是从冥思中理解到了些什么,从四周感受到了更多的什么。 这曲中用到了 维吾尔族的弓弦乐器 sattar, 如哀怨的薄雾般围绕在 Bavarian zither 的周围。。

5
05:45

添加一首夜篇。由22个Micus 的人声合成。 在圣山上 Micus 一定有感受到了僧人们的圣咏(有些寺院好像深夜也要起床做一次礼拜,而且东正教貌似是只可以用人声来咏颂而不能采用任何其它乐器的)。僧人们又把圣山称为 ”圣母玛利亚的花园“,于是 Micus 在夜篇中吟唱的内容也就选自一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对圣母玛利亚的祷告篇章。但是 Micus 的吟唱却不是拜占廷(东罗马)式的圣咏--因为他一贯的做法不是 re-creation, 而是 reflection。 当然他在这张专辑中已经破例的唱了文字。。而不是他一向没有实际内容的吟唱。

6
07:46

Micus 于1999 - 2001 年间录制的专辑 Towards the Wind 中的晨曦之鸟一曲。欢快的 kalimba 像露珠点缀着整个美丽的早晨。管乐部分的 杏木的 duduk 和竹制的尺八 像暖暖和睦的微风,伴随着鸟儿飞舞。 其它乐器包括 西非的 dondon - talking drum (一直沙漏形状的鼓),和新疆的弓弦乐器 sattar。

7
09:39

Nay 在这首曲子中还是如月光似的感觉哇。。半浮在 steel drums 构成的水面之上(传统的 steel drum 是用大的石油桶做成的,源自流落到 Trinidad & Tobago 的西非黑奴。)。同时出现的还有 dilruba - 印度一种弓弦乐器,有4根主弦,24根辅弦,以及 来自非洲的 sinding 。。。铺垫的整曲都很 organic ~ (另:Micus 在这里的吟唱少了份禅意,多了份父亲似的慈爱,是对大自然的慈爱吧~

8
15:55

1986 年录制,分为四个部分的海洋专辑。 Micus 的海洋更像是海湾,安静又磷光闪烁的海湾 (这都是 hammered dulcimer 的功劳吧,呵呵) (然后出现的又是尺八哇 。。

9
07:41

这张名为“雪”的专辑在 2004 - 2008 年间录制,是 Micus 在 ECM 的第18张专辑。 雪花是 Micus 认为最美丽的自然景观,总能让他想起在故乡 Bavaria 时,他在深夜月光下独自在阿尔卑斯山间的小路散步的景象。 这张专辑的构思多来自 Micus 在 Armenia, Nagorno-Karabakh, 和 Caucasus 群山中的游历。这首曲子中用到的双簧乐器 duduk 来自 Armenia,管身由杏木制成,是很古老的乐器(传说在基督教前就有咯)。Micus 在定制 duduk 的时候特意请师傅们打造了一把比一般 duduk 要大和宽的簧管 (就是这曲中的 bass duduk 啦),因为 Micus 喜欢低音乐器,也喜欢探索乐器未被发掘的潜质吧。 在此伴随着低沉的 bass duduk 的是西非的拨弦乐器 sinding。。也是很 earthy 的感觉呢。

10
04:57

2007 - 10 年间录制的专辑,Bold as Light - 也正如名称所述那般,如光明亮。。。在大雪放晴的明媚下午,如檐边冰柱融化。 这张专辑中用到了来自 老挝 Hmong 族 的乐器 raj nplaim。这是种竹制管乐器,横吹,有个金属的自由簧片,在老挝多为用于独奏表演,但 Micus 在去过老挝后的几年中有了用 raj nplaim 合奏的主意,于是他采用多轨录音技术达到了多支 raj nplaim 一起演奏的效果,使得曲子的和音更加丰富圆润。 另外在这曲和上曲一样,还有来自西非的 五弦琴 sinding。 话说 sinding 的弦是棉质的哦~

11
05:43

同来自上张专辑。 总觉得 Micus 一定很喜欢尺八,常常出现在他的专辑中。尺八一向给人宁静悠远的感觉。但在这里倒和来自非洲热带的活泼 kalimba 搭配的非常融洽,像深深又发亮的金黄色杏叶随风摇摆。 这曲是 Micus 为纪念尺八大师 Kono Gyokusui (1930-2008) 而作。 单曲乐器: shakuhachi - 日本尺八 kalimba - 来自非洲(坦桑尼亚), 有‘指上钢琴’的美称

12
08:45

Micus 早期就对石制乐器很感兴趣,例如中国古代时的编磬,还有之后他曾在韩国的一件寺庙里见到的类似乐器。而在德国有位雕塑家 Elmar Daucher 则专长于塑造可以用来演奏的塑像,于是在 1986 年时当 Daucher 在德国的 Ulm 大教堂展览他的 雕像作品时就邀请了 Micus 前去。 Ulm 大教堂在13 世纪开始建造,18世纪竣工 (造了好~~~~~~~~久啊!),为哥特式建筑,也是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 (最高的尖塔有161 米)。因为它独特的构造,声音在教堂内的共鸣和回声都很不一般,Micus 曾说,在 Ulm 教堂里拍一下手,回音可以长达 8秒 (这也是为何在这个教堂里从来也听不清楚牧师做礼拜的时候都说了些啥。。汗)。 在 Micus 到达 Ulm 教堂的初期他和 Daucher 只是很专注的在研究在教堂中 Daucher 的石像的共鸣效果等,在后来 Micus 才决定利用那次机会在教堂就地录制以共鸣石为主的专辑(当然他也还有加入tin whistle (爱尔兰的一种金属长笛),石编磬,尺八,和人声。这也是首次(和唯一一次)在他的专辑中出现其他人,因为要让不同的‘大石头’产生共鸣什么的必须要多人来操作吧。。那么这些人包括 石像的主人 Elmar Daucher, Günther Federer, 还有 Micus 的妻子 Nobuko。

13
06:31

这曲来自 Micus 在2003 - 06年间录制的专辑 “On the Wing" ,这张专辑在发布的时候是 Micus 在 17年中唯一一张没有人声的集子。 这首曲子相对比较“华丽”,乐器众多:由来自西藏地区的 钹,来自韩国和缅甸的锣,延伸于 steel drums 的瑞士打击乐器 hang,14 弦吉他 和钢弦吉他同时织出韵律,后加上禅意深远的尺八,伊拉克的簧管乐器 mudbedsh,高昂和低沉相呼相应,忽明忽暗。

14
07:41

1995 -96 年录制的 Garden of Mirrors 充分展示了 Micus 的人声演出。这曲采用了20个人声部分,由 sinding 轻轻伴随着夜深,又续而唤起星月,以及和夜晚相连的一切秘密。

15
05:40

最后一曲来自Micus 在1997 - 2001 年间制作的专辑 Desert Poems - 沙漠诗篇。在这张专辑中 Micus 首次演奏了来自西非的 doussn' gouni,包括了独奏曲 Night, 和这首与 nay 合奏的曲子。

漫漫夜,只一诺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5

介绍写的真好,学习了

2016-03-08 19:57:03
·
·
更多

thanks

2016-06-06 07:53:23
·
0
·
更多

在有些音乐面前,文字真的显得很苍白!

2016-03-08 19:56:24
·
·
更多

说的是,所以有时不需多语

2016-06-06 07:53:57
·
0
·
更多

看到配的这张图,想起昨天看的一个纪录片《富士四季》中有一段风暴时的云,那个壮观,很有易经的感觉。

2013-03-21 01:58:49
·
·
更多

第十二轨中提到石质乐器,例举了中国古代编钟,好像不是很恰当。从出土情况来看,除有一件木器和一件陶器外,暂时基本都是青铜器的,好像没有石质的记载记录。 米库斯估计是根据中国编钟的造型和发声原理自己仿制了几件石质的,不对,按照他自己的兴趣和说法应该叫改制。呵呵!

2013-03-20 13:13:59
·
·
更多

嗯,这边地铁里有时也会有人演奏拇指琴,很是小巧但又好听呢

2013-11-20 05:52:22
·
0
·
更多

看了简介中的访谈,知道为何我会如此喜欢他了,原来感受和想表达的东西是很类似的。 第三轨介绍中的扬琴,不是杨琴。小小的笔误。 枣听这期节目声音稍有点浊,尤其是高音部分,原来几期没有这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设备的问题。 米库斯的音乐总是可以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那个部分。谢谢他!节目编排很好,谢谢你!

2013-01-29 11:08:45
·
·
更多

估计是因为这期的节目只有64kps,往期都是128。这期节目的时间比较长, 128kps 的话文件太大会超出豆瓣允许的大小,又不想做成上下两部分,所以就压成了 64。。或许造成音质变差,不好意思哇。。

2017-10-28 00:32:58
·
0
·
更多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