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介绍
唐代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img id=4796547]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0/1513756670_FpVp.jpg[/img]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 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 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 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img id=4796602]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0/1513779286_f3jN.jpg[/img]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img id=4796430]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19/1513688544_zhON.jpg[/img]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img id=4796425]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19/1513688410_r5LP.jpg[/img]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img id=4796432]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19/1513688598_6JlA.jpg[/img] 《琴箫瑟瑟》 一曲琴箫瑟瑟,悲欢多少尘世离合;     醮一抹沧桑,弹一曲浪漫忧伤。     多少情深未了。     多少笑泪飞扬,一曲悠扬,     情思荡漾,一帘幽梦,     情深意长,别让思念成殇。     莫让往事穿肠。 [img id=4796435]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19/1513688724_XNWJ.jpg[/img] 《月下独酌》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img id=4796538]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0/1513754553_34hE.jpg[/img] 琴声泠泠、箫音幽幽,绝美的诗词化作天籁之音,只有闭目屏息地聆听才不致辜负。然而这都不是真正的精髓。绝妙之处乃在于他所有的曲子均是即兴演奏的,没有曲谱,只凭心意。将自己对诗词的领悟转化为琴声,一曲奏毕,再复配箫。诗情词意宛如潺潺流水,从指间舌尖绵绵涌出,情意尽处,乐音为歇。奏过即休,无谱无记,不着痕迹。 [img id=4796582]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0/1513774174_3lTF.jpg[/img] 这样的修为,已不能用任何弹奏或是吹奏技法来衡量。天下擅乐之人甚多,但多少人纵其一生,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有这样的琴师,还需有善悟的听者。这样的曲子,刻意去听其中旋律的如同买椟还珠,亦非知音。只有弃曲追意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玄妙所在。演奏的古琴和箫,从词意出发,平和、闲适、陶然,细听,感受一种怡然自得的宁静。 琴箫合奏 琴箫合奏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绝配,即琴声与箫声共同响起,配合得很完美,令人陶醉其中。 琴箫合奏, 关键是琴与箫之间的高度默契,也即两人之间的默契。由于两人对旋律的熟谙,以及互相之间的熟悉。演奏过程中不管如何任意加减段落,或是改变节奏缓疾,两支箫的合作都能做到天衣无缝。就算是要突然转调或是就此结尾,也能在一个音符,一个眼神中达到心神领会。 [img id=4796585]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0/1513774235_5wGt.jpg[/img] 只有琴与箫两人的互相默契,互相配合,演奏时才会有精微细致的处理,才能发挥出各自独奏时具有的水平,并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如平时雅集活动时有临时的琴箫合作,那就只能靠个自的演奏经验,难有默契可言,演奏也难有效果,往往只能凭两个人日常演奏经验去摸索。古琴和箫从构造和原理上来说都是完全不同的两面:琴是一种拨弦乐器,其每个音都是类于钉头鼠尾的衰减性的音响,而箫作为一种吹管乐器,其声音是延续性的;琴声中更容易有大量滑音的出现,而箫则往往是音高恒定的长音;琴中有非常丰富的呤猱,而箫虽然也有气振指颤等类似的表现手法,但远远没有古琴中的吟猱来得丰富…… [img id=4796433]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19/1513688654_hXvV.jpg[/img] “以箫摹琴”,关键是在于合奏中“互补”,并做到“和协”。两种乐器如能这样配合,就可算是领悟到琴箫合奏的真谛了。抚琴者表达一个内涵,和箫者也表达一个内涵,两者有时未必会一致,但却不可不统一,也就是说两者要协调。 [img id=4796591]http://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2-20/1513776408_8VIG.jpg[/img] 琴和箫可以说是骨和肉的关系,琴为骨,箫为肉;合奏的整体意象,是两者融合而成的一个鲜活的身姿,其中有一者偏废,往往就容易留于死板。琴和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并非只是突出古琴,用箫来润色一下琴声。琴箫合奏可以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如果说是箫伴奏的古琴、或者是琴伴奏的洞箫,这就缺乏琴箫合奏的独特涵义了。
更多关闭
琴声泠泠 箫音幽幽
创建日期:2016-03-28 21:35:44
更新日期:2018-07-04 18:35:42
播放次数:119270
全部播放
1878
分享
手机试听
49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05:22

禅界一《一叶知心》作者:树上的鲤鱼 我本无色,尘世染我 ——题记   静守一份安然的岁月,把生命的雅致提至人生的最高点,于袅袅韵律间,安然地携一笔从容,让生命的底色纯至洁白。喜欢这样的意境,喜欢在这悠悠远远的琴瑟间流连。   或雅韵一首小诗,或品茗一盏淡茶,无不是对禅意的最好释怀。无需刻意感念,无需潜心清修,只需一份淡然的情怀,已是对禅意最好的诠释。漫漫人生路,又何须走得太急呢?   偶尔的凝思,让躁动的凡心渐渐平静下来。禅意的深潜,不是刹那的领会。静坐尘世一隅,将淡泊一一细数。终将远走的任其远行,留下的,放在心中细致地呵护。   都说佛渡有缘人,我无需任何佛来渡我,在纷扰的人生里,我自成清流一股,在属于自己的方寸间慢慢流淌。人世的冷暖,红尘的市侩,哪一种又是我能逃得脱的呢?   我常说,善意存心,我自成佛。又何须独守孤灯空对寂寞?所谓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捧水中月,又何必计较得太多?   一声弦鸣,唤回思绪,那流淌的旋律在耳边走得不疾不徐,心在其中,一个静字已蓄满了禅意。温婉的声音穿过尘世的浮华,把生命的馨香演绎的婉转留香。   那已渐远的芳华不过是温暖的记忆而已,悠悠然,在一缕天籁中漫步,心似花开,清风曼舞。有此境界相拥而坐,让诗意的人生含香弥漫,如此,我心足矣!

2
03:34

一念起,一念落。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念由心起,也止于心处。 我们常纠结,那是心在矛盾;我们常觉累,那是心在负载。 一念来时可如春风化雨,一念来时可天寒地冻。 其实真的一念,决定了一天的心情。好心情,取决好心念; 好心念,源于好心态。 多纳阳光心就明亮,多集美善心就光明。 善待自己,先要善待自心,心若不纠结,心就不苦; 心若放下,人就不累。 念一念美好,给自己一个好心情; 念一念恩情,给别人一份明媚!

3
07:18

《柔软的银色雪花》 雨袂独舞 虽然没人告诉我, 但我知道, 雪花, 是无数人眼中的魅惑, 它晶莹的斑驳, 许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雕琢。 - 我爱上阑珊处的烟火, 却更爱雪落时分的寂寞, 我喜欢在尘世静谧的角落, 静静欣赏飞雪留下的银装素裹。 - 世上的尘埃万物都逃不过, 唯有洁白的雪能将其覆没。 尽管雪花的一生只是短暂漂泊, 可它书写的不仅仅是美丽的传说。 - 红尘, 一切的污垢与浑浊, 都会在飞雪降临后隐匿闪躲。 即使雪花从未给过承诺, 世上, 依然无人不爱它的妖娆和婆娑。 - 我好想在雪花飞舞间穿梭, 做一个潇洒不羁的过客, 不去管轮回里交织的因果, 只以轻盈步履走在尘世间的阡陌。 - 好想邀你, 看一场美丽雪落, 披戴蓑笠, 泛舟水上, 不畏前尘后事的凉薄, 并肩共钓一江的影影绰绰。 - 真的好想邀你, 看一场美丽雪落, 重塑一个快乐的自我, 在寂静欢喜中出发, 牵手寻访远去的楼兰古国。 - 你, 愿不愿共我看一场美丽雪落, 看雪花盛开一朵、一朵, 抛却咫尺天涯的离索, 一起, 细细聆听飞雪的千年恋歌?

4
07:30

古琴曲欣赏《窗含西岭千秋雪》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古诗文网,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5
02:38

《古琴吟》 音音音,尔负心,真负心。 尔负心,辜负我,到于今。 记得当年低低吟,浅浅斟, 一曲值千金。 如今抛我古墙阴, 秋风荒草白云深, 断桥流水无故人。 凄凄切切,冷冷清清。 凄凄切切,冷冷清清。 《古琴吟》又名《相思曲》,是一首重要的入门琴歌。 其来历据《琴学入门》和《琴学初津》有两种说法:前一种说法是,宋代的大诗人苏东坡携妓抱琴游琼州红佛寺,后此妓忽然病死,苏东坡用琴作为殉葬品,葬之寺后粉墙西。又过些年,琼州太守晚上住在红佛寺:“忽闻女子哽咽悲声”,长时间不停,第二天加以追寻,一位老僧讲述了上述那段故事,悲歌的也许就是那个女子的灵魂。太守命令开挖其墓葬,发现一女子抱着琴,还有一阙词,名《相思曲》,与夜里所听到的歌相同。后一种说法是苏东坡“宿灵隐山房,夜半闻女子歌”,跟随她歌声,直到墙下而消失。第二天挖掘出一张古代的琴,依据那一首歌而作了这一曲。 《古琴吟》虽为小曲,但其曲风古雅、顿挫有序、凄美哀怨,要想弹好,实属不易。

6
04:45

《轻风物语》宋芳 于泠泠琴声中,独守一份静好。。。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如花美眷,只缘感你一回顾,使我常思朝与暮。转身后,一缕幽香远,逝雪浅,春意浓,笑意深。一叶绽放一追寻,一花盛开一世界,一生相思为一人。

7
06:38

[ 宋 ] 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琴曲以《疏影》音乐为主干,其中还穿插了姜白石《玉梅令》、《鬲溪梅令》的旋律。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疏影》)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便揉春为酒,剪雪作新诗,拼一日、绕花千转。(《玉梅令》)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鬲溪梅令》) 这两首词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咏梅词,是姜夔的代表作之一。白石咏梅词共有十七首,古其全词的六分之一,此二篇最为精绝。张炎在所著《词源》中说: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所谓“和靖一联”,即宋初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姜夔非常欣赏其句,就摘取句首二字,以之为“自度曲”咏梅词的调名。白石是南宋大音乐家,妙解音律,从此二篇咏梅词亦可看出其独创之功。

8
09:08

花,志高洁,冰肌玉骨,凌寒留 香,历来是文人墨客咏叹的对象。《梅 花三弄》是笛曲或箫曲,后被改编为琴 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 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 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 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 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 的故事。《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 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 这段典故。 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 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恰巧桓伊在岸 上过,王徽之并不相识他。这时船上一 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 ).”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 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 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 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 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 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 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 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根据《晋书》的介绍,桓伊是武将, 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也 许是音乐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为人谦 虚朴素,个性不张扬,曾立大功而从未 招忌。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他才能静 的下心来精研音乐。《晋书》称赞了他 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 之妙,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 吹之。”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后秦 苻坚摔大军进攻东晋,时任中郎将的桓 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破 苻坚于淝水(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 战“).而丞相谢安也因立下存晋之功而 进官至太保。后来晋孝武帝之弟司马道 子与谢安发生权争,屡进谗言,对谢安 极尽诽谤。晋孝武帝对谢安有了猜疑之 心,渐渐开始冷落谢安。桓伊为此很是 不平。在一次宴会上,桓伊为晋孝武帝 演奏一曲悲歌《怨诗》,诗中唱道: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 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 》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其“声节慷慨,俯仰可观”。这使晋孝 武帝甚有愧色,谢安也为之动容。 “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 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 任黄门侍郎。王徽之行为怪诞,故作超 脱,有才而放荡不羁,做官而不管事。 王徽之曾任车骑将军桓冲手下的骑 兵参军一职。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 个官署办公?”他回答说:“不知是什 么官署,只是时常见到牵马进来,好像 是马曹。”桓冲又问:“官府里有多少 马?”他回答说:“不问马,怎么知道 马的数目?”桓冲又问:“近来马死了 多少?”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 王徽之的答复幽默诙谐,但都有来 处。西汉时丞相府曾设马曹,但东晋时 军中并无马曹一职,王徽之为显示自己 率性超脱,不理俗务,故意说成马曹。 后来,宋代陆游曾有“文辞博士书驴券, 职事参军判马曹”的诗句,说的就是王 徽之这一段典故。上述对话中“不问马”, 来自《论语·乡党》,原是说孔子的马 厩失火,孔子“不问马”,只问伤了人 没有。“不知生,焉知死?”一句,则 来自《论语·先进》,原文为“季路问 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王徽之答非所问,令人捧腹,但句句有 来历。其应变之妙,学问之深,令人佩 服。 桓伊既敦和又风雅,而王徽之狂狷 且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 得的机缘。正是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不 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 》的诞生。 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 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 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 象。 一、溪山夜月; 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 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 四、青鸟啼魂; 五、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 六、玉箫声; 七、凌云戛玉; 八、铁笛声; 九、风荡梅花; 十、欲罢不能。 前六段为第一部分,後四段为第二 部份。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 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 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 妙绝伦,后人入于琴。”“梅为花之最 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 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 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明 《伯牙心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 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作 者究竟何人,难以定论).值得注意的是, 唐以前所称的“笛”其实即现代的箫。 《梅花三弄》在清代又被改编为琴箫合 奏曲,或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晋代笛曲 的风格。 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 (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 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 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 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 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9
07:49

此曲由李凤云、王建欣夫妇据《白石道人歌曲》即兴演奏。二人一琴一箫相得益彰。以《疏影》音乐为主干,其中还穿插了姜白石《玉梅令》、《鬲溪梅令》的旋律。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李凤云,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琴会副会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古琴会会长。 宋代古琴 【梅梢月】 宣和式 琴长 128,额宽 20.5,肩宽 21,尾宽 15 厘米。 此琴项、腰均两凹加一凸,轮廓柔婉。额侧又有浅凹。琴谱未见有此式。郑珉中先生认为同与樊伯炎先生所藏宋琴"松石间意"近似,惟此为方额而彼为圆头耳。"松石间意"出清宫,有内府制盒,经蕉叶山房张莲舫送上海售出。扬时百先生《藏琴录》着录,名为宣和式,今从之。 梅梢月"宽而长,奇重,黑漆蛇腹断。琴名在池上,径逾寸。池下阴文"青天碧海"、阳文"月佩风环"大方印。以上均填金罩漆。白玉轸足,润洁无瑕。劫后琴还,足在而轸失。欲复旧观,难矣! 琴润透无比,平湖先生尤喜弹之,以为深夜别具妙音。同寓北郊音研所时,此琴常在先生几上也。 "梅梢月"乃黄勉之先生遗琴,后为溥西园贝子侗所有,辗转归张荫农先生。先生得黄门之传,以一曲七十二滚拂流水享誉京师。

10
04:47

琴瑟隐隐 气冷心寒 梅落情起 《落梅》--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11
04:44

点绛唇·长安中作 元·元好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继[唐人诗意]、[宋人词意]之后,此[元曲古韵]将世人并提的唐诗、宋词、元曲三大韵文皆精心选择,以琴箫着意即兴演绎一番。其间有所不同者:[宋人词意]最后一曲用有人声,[元曲古韵]是以曲牌之名为题加以阐发,乃不同于[唐人诗意]、[宋人词意]之从原作中选句为题。 此番[唐人诗意]、[宋人词意]、[元曲古韵]之作着眼于空寂、悠远、清雅之境,自题目之选择已可见此心。即使音乐中偶有波澜,亦力求不逾此衷。此三集若用为居书斋、卧芳林、憩幽谷、对清流时之伴,或许有避尘嚣、息繁虑之助。果能如是,亦不枉此番良苦之用心矣。

12
09:11

琴曲《墨子悲丝》,又名《墨子悲歌》、《墨子》、《悲丝》等,相传为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墨翟所作。曲意深刻,音韵悲怆,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墨子在这里流 露出一种洁己自爱的感慨之情。 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弱肉强食,以暴凌寡,百姓疾苦不堪。墨子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心怀悲惘怜悯之心,积极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的主张,以期能力挽狂澜,拯救世道人心。 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五入为五色,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治国亦然。" 有一回,墨子见人染丝,感慨于「(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著变化。」联想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而国家随人事而兴衰,社会随风俗而浮沉……于是,引发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 他认为,不但丝会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种颜色,一国之君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无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谬」的「不义辱人」,无不是外来的影响所致。「士」也不例外,如果所交的朋友都爱好仁义,都淳朴谨慎,慑于法纪,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兴盛,身体日益平安,名声日益光耀;如果所交朋友都不安分守己,结党营私,那么他的家道就日益衰落,身体日益危险,名声日益降低…… 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此,墨子发出了「故染不可不慎也」的 感叹! 此曲为广陵琴派大曲之一。曲谱最早见于明末杨抡所撰《伯牙心法》 (1609年),《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 等也收有此曲。乐曲反映了墨子感伤世人随波逐流、随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犹如洁丝染色,失去本来面目。

13
07:01

《一缕清风,孤独飞渡千年尘烟》 文/慕容茗厢 纤云飞飞,星汉迢迢。锦书频寄,鸿雁不归。一笺心语,一梦千寻,咫尺天涯寻不到你惊鸿的倩影,把酒临风笑对着自己的碎影,翻腾起静默千年的尘埃,一声声薄如蝉翼的低唤,在怅然的清风里,如梦如幻,如诉如泣。。。 ——题记 轻烟袅袅,夜阑若淡,一卷经香书梦影相遣倦在暗夜的缥缈,一笺心语萦一怀往昔的温存,蕴轻愁淡淡,将一怀婉约,吟成满纸风情洒尽诗词清篇;柔柔的春风遥递辗转痴念;挥毫泼墨,丹青画卷。带着几世的雅韵,静收在彼岸一席烟火流年,在无数的寂寞疼痛中默数清寒,把酒黄昏醉笑韶华的时光,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苍穹天幕,独守静默的沉思在多少离愁苦恨的残梦。 冷月无声寂悄悄,墨染孤影漫黄昏,思绪如云烟飘摇,薄雾轻纱透清寒,满目尽酸楚,云深渺无渡。拥着搁浅的月光,暗香浮动一缕柔和的月影流泻长空,映射了我多情的牵盼。那无法摆渡的彼岸,朦胧的呢喃守着一轮弯月,剪一段单薄的孤影怀揣臆想的美好于跌宕起伏的唐诗宋词里。风舞漫丝的惆怅,鬓角苍老红颜的年华,独留那散不尽的忧伤。 一夕烟雨落红尘,轻声吟唱,风清月寒唱着那首晨钟暮鼓缱绻的余音绕梁。轻轻打开往昔的岁月,乱了心扉的夜回首那灯火阑珊处,可有人留恋往忘还,划过指尖铅华的恐慌,绕不完的柔情,风涛浪卷的漂泊,自此可否将那一叶扁舟,只载春光不载愁。 追忆闲绪入暝青,细语渐分,独自聆听黯伤神,素什年华,往事成风,那一段不可磨灭的故事依旧在脑海久久徘徊,不肯离去。晓月凭栏愁自倚,举杯寂寞无声,独醉成殇,遗梦已伶仃,缱绻一份回忆,氤氲一抹柔情,记取当年多少泪,不忘平生。午夜梦回守候在一段文字里,清寒难寄别离殇忧。蒹葭苍苍,在水一方守候翘首望断天涯,撩醉天涯缱绻,绕指云烟灭,情断梦已残,千年尘烟。相思两下最痴情。 一帘晓月向苍苍,晓镜初寒愁未定,凭栏不许对寒窗,倚断愁肠。近处细水长流,明镜空悬画外,银河偷渡而来佛祖的光芒,始终看不到普渡终生的璀璨,独自踏歌而行,研一方墨香,宣染了江南的风月,带着今生的落幕与伤感泪眼浅薄在这人间烟火,遗忘的亘古天空里,看落黄花树下,你是否又在轻拂玉笛,醉拔情弦?遥望千年,放逐残梦,繁华散尽,几度徘徊,不知今宵何处? 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又会怎么过?是否还会有酒浇不尽的相思,是否还会有烟烧不掉的寂寞?是否还会孤独的停留在等待的渡口? 红尘如梦,醉一场,那是布满尘埃的昨夜梦。一缕情丝,几点离愁,追问清风梦几多,一曲红尘引,惹多少红尘泪,雨洒尘间。何人月下怅然泛起阵阵涟漪,徒留我满目悲伤,迷失了千山万水的情愫。薄缘半世愁难散,宿命三生枉嘘叹,就这样带着有你讽刺的执着我苍白无力的等待逐渐唏嘘的疼痛,借问明月情何从,却道静观残红归去。 鸢雾轻拢,三千烟水寒。思迷离,雁踪杳后,几经尘埃几转辗,红尘如梦情如烟,惟宽禅师说:“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要知道无论是垢是净,情缘不过红尘,世事如棋局,心无茫然,阡陌一丝,未曾老去,只是远离。指尖滑落岁月的横斜光影,模糊了痴望的眼眸,一切是否都成了劫数,似水浮华的经历,空老了回忆。 思念倾城,残月影却,寒灯冷纱,谁在月下轻舞疏桐,弄得花落如雨?只恨离别,夜夜无穷尽。镜花水月,月澄明,水空流。案上素笺,时光如锦,默默不语,不悦相期。灯火凄惶,曼华染香,云鬓横斜,倦依琴箫,尘世铅华,遍阅繁华锦簇、人间苍凉;高楼望断,看尽世人离合、然一曲凄然拨弦的却是我自己的悲歌离叹,凝眸问月,一纸的墨香,暗伤在红尘前世今生的水墨涟漪之中独自吟唱。一世江湖恋,一曲尽悲欢,一缕清风笑人间,纷纷扰扰奈何言?孤独只叹遗恨千年…………

14
02:49

《玉楼春晓》亦名《春闺怨》,为诸城派独有琴曲。题名与曲意完全一致,表现在春意氤氲、晓风轻拂之中闺中女子的情愫。女子于春眠乍醒之时蓦然醉于楼外春光明媚之中,心怀无限幽情。 此曲仅见于王燕卿所传《梅庵琴谱》(1931年)。曲调轻松流转,不同凡响,颇有春眠乍醒、惺忪欲醉之意。曲中从“双吟”乐句之后,恰如欠伸之状而转为清醒,有惟妙惟肖之感。尾声以异常清明之泛音而结束,尤为神妙。曲意绮丽,音韵悠扬,仿佛置身于其境,让人欲罢不能。

15
04:30

《春晓吟》篇幅不大,结构完整,韵味绵长,颇具琴味。古琴曲中,炫技的曲子往往声多韵少,在音乐性上固然很能抓人的耳朵,但总与琴味有隔;而某些短小的,或者技法并不高难的曲子倒能充分体现出琴曲那清微澹远的意境,如《平沙落雁》、《良宵引》、《春晓吟》、《碧涧流泉》、《孔子读易》等。但大曲和小曲也只是篇幅和技巧上的区别,如若从琴曲处理上来看,小曲往往也能表现得非常充分。加上演奏者能用心思考,挖掘内涵,把小曲表现好也是很见功力。   《春晓吟》以散音开篇,在春眠不觉晓的慵懒意境中展开。整个上半段都可以自由发挥,散板为主,以表现春晓人倦起懒梳头的情态。而从泛音开始一转。清新的泛音,犹如从远处渐渐传来的鸟鸣,时隐时现,一应一答。随之渐强的打圆,似乎是那按耐不住的心,急欲推窗而览,一观究竟。转入下半段后,应取音清晰,节奏明快亮丽。开窗纳阳,心情为之舒畅,见窗外新枝亮叶,繁花似锦,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真是:独怜新绿绕新红,春浓人浓情更浓!弹到此处,意已满,便渐入尾声,从放入收。春色虽美,终归不永,思及人生何其短哉,继而怆然。曲调此处再回散板,淡淡哀愁上心头,罢罢罢,几声泛音最终结束此曲。

16
07:30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小园香径独徘徊》是李祥霆先生根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即兴而成。幽香染鬓,浅草抚心。不思星光月影,不知淡雾轻霞,不问此身何处。何以可超然信步,物外神游。

17
05:37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的诗意:那碧绿的山涧,泉水奔流,带来了片片红叶;青葱的树林上空,朵朵白云萦绕飘荡。色彩对比鲜明。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的,却映白云。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鲜艳的生机活泼的秋山秋水。动静相生。红叶随水漂流,天上白云点点。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色的动人。 出自林逋《宿洞霄宫》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18
05:10

《误入藕花深处》 李祥霆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琴曲出自李祥霆先生的古琴与箫即兴演奏专辑《宋人词意》。唱片辑录了晏殊、欧阳修、苏轼、秦观、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宋代著名词人的《浣溪沙》、《清平乐》、《诉衷肠》、《水调歌头》、《雨霖铃》、《如梦令》等词牌,李先生遴选其中一句作为意念和动机,冥思入定,悠然抚琴。而其中的机趣在于,箫的合奏也由李先生一人完成,其演录古琴后,再聆琴操箫,所有闻者,无不感慨动容。 中国艺术一向善谈通感,琴与书、画恰恰是音乐、文学与美术的勾连,那些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符号的经典词句,在李先生的音乐中被唤醒,并呈现出难以言状的画面效果。《雨打梨花深闭门》、《小园香径独徘徊》、《误入藕花深处》等充满静谧的人文气质,也是嘈杂的都市生活中难得的一刻闲适。 这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如梦令》。词意中用回忆式的写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幅醉酒暮归的湖光山色图,显出活泼欢快而又充满惊慌失措的窘态。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如梦令》。词意中用回忆式的写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幅醉酒暮归的湖光山色图,显出活泼欢快而又充满惊慌失措的窘态。 这阕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凄美的,美在一个“记”字,“记”的是当年的繁华与美好,而凄在一个“误”字,“误”的是晚景的清寒与落寞。整阕小令所营造的借景抒怀手法也表现得相当的极致——溪亭、落日、美酒、轻舟,这些是烘托安然、平稳生活况味的物象;飘蓬的藕花、洄流中争渡的小舟、受惊的水鸟,却又把烦躁、动荡不安的状况描写得淋漓尽致、跌宕起伏。在这种跳跃思维、穿梭今昔的落差反衬折叠中,词人将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巧妙地揉捏在一起,更加升华了整阕词的思想意境,可以这样说,短短三十三个字的一阕《如梦令》,高度地概括了词人如梦似幻、风云突变的整个人生的悲欢离合轨迹,而这条轨迹是忧伤的、大起大落,也是令后世无数“清照迷”无比唏嘘感叹、扼腕痛惜的。

19
02:27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20
10:18

主旋律采用的是传统的羽调式,作曲者陈大伟用“A-B-A”三段体谱写此曲,第一段的主旋律平铺展现是纯粹的写景,第二段古琴独奏白描战争场景,可谓纪实写曲,生动形象。第三段重复第一段主旋律,但是旋律上行以及升4的画龙点睛般的运用,将苏轼的寄情山水,不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使无穷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的豪情刻画的入木三分。 古琴由龚一演奏,厚实沉重,却不失轻灵明快,罗守诚的箫声“旋律优美、大气”,音色和力度处理细腻恰当。两位大家的演奏若合符节,琴箫契合中让人感受“时光倒流、神交故人”的真切感。

21
07:31

音乐是表达人的感情的,《忆故人》就是表达友人之间的怀念之情的。而情是有气息、有句逗、有起伏抑扬。 自古以来离愁别恨即为中国文人表现的主题,人生几何?独怆然而泪下。唯有古琴能够这样完整地直指人心......

22
07:18

《雨打梨花深闭门》李祥霆 -- 再现古人的伤感离别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古老的主题:春愁闺怨。主要是写景,通过写景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意绪,那一份杳渺深微的情思是通过景色的转换而逐步加深的。 鹧鸪天 秦观 (一说李清照)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赏析】 词的上片写思妇凌晨在梦中被莺声唤醒,远忆征人,泪流不止。“梦”是此片的关节。后两句写致梦之因,前两句写梦醒之果。致梦之因,词中写了两点:一是丈夫征戍在外,远隔千里,故而引起思妇魂牵梦萦,此就地点而言;一是整整一个春季,丈夫未寄一封家书,究竟平安与否,不得而知,故而引起思妇的忧虑与忆念,此就时间而言。从词意推知,思妇的梦魂,本已缥缈千里,与丈夫客中相聚,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梦境中得到了满足。这是何等的快慰,然而树上黄莺一大早就恼人地歌唱起来,把她从甜蜜的梦乡中唤醒。她又回到双双分离的现实中,伊人不见,鱼鸟音沉。于是,她失望了,痛哭了。 过片三句,写女子在白天的思念。她一大早被莺声唤醒,哭干眼泪,默然无语,千愁万怨似乎随着两行泪水咽入胸中。但是胸中的郁懑总得要排遣,于是就借酒浇愁。可是如李白所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怀愁怨,触绪纷来,只得“无一语,对芳尊”,准备就这样痛苦地熬到黄昏。李清照《声声慢》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词意相似。唯李词音涩,声情凄苦;此词音滑,似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然无限深愁却蕴于浅语滑调之中,读之令人凄然欲绝。 结尾两句,融情入景,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 “甫能”二字,宋时方言,犹今语刚才。这里是说,刚刚把灯油熬干了,又听着一叶叶、一声声雨打梨花的凄楚之音,就这样睁着眼睛挨到天明。词人不是直说彻夜无眼,而是通过景物的变化,婉曲地表达长时间的忆念,用笔极为工巧。

23
08:06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诗与古琴曲赏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出川未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涌千古的杰作。 形势动、意境阔大是此诗最突出的特点。黄鹤楼在江夏,与广陵(今江苏扬州)相距数百里,诗人举重若轻,将楚地吴天尽收于短短的四句诗中。首句说友人孟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江行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则象一条无形的纤绳,缩短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此诗每句分别各用一个动词:“辞”、“下”、“尽”、“流”,从不同角度(行者与相送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给人以流动之感,加上动词自身给诗句带来的动势,使全诗雄浑壮阔,.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这首送别诗之所以能写得如此雄浑壮阔,幽深高远,除诗人的才赋外,还有其客观上的原因。唐代黄鹤楼处于武昌西黄鹤矶上(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踞山临江,得形势之要,登楼八面来风,凭栏可极目千里,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登临送客,足可壮人襟怀,此其一。李白的江南之游结束未久,“烟花三月下扬州”,或许即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这时友人继之而下吴越、之广陵,自然会在唤起他关于广陵的种种记忆,因吴越江山在胸。使诗人的诗才横贯吴楚,所以能、表现出气象万千的景象,此其二。李白二十岁后遍游蜀中名山,二十五岁又“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足迹几遍中国东南,江汉平原的辽远壮阔,江南山水的纤巧秀丽与巴山蜀水的峻峭清雄形成鲜明的对照。看惯蜀中山水的李白,自然会对雄浑广阔的自然景色有其敏锐的感受和准确的把握,此其三。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才能把这首诗写得神采飞扬。同在江夏、同是送别,他晚年所写的一首《江夏别宋之悌》便显得异常凄婉。这首诗写道: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历尽坎坷的李白,再也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神采,送别诗也一改旧时风貌,可见心境与诗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其四。 情意深挚,是这首送别诗的第二个特点。宋方回论李白诗曾说:“最于赠答篇,肺腑见情愫”(《杂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情惊主要表现在后两句。这里诗人从自己一方落笔,表现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有本作“孤帆远影碧山尽”,或“孤帆远映碧山尽”。但从抒发感情的角度说,还是通行本的文字最为贴切。可以想见: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处,只有江水在不断地东流。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妙处,在于拉开了诗人与孤帆的距离,在诗人的极目远眺中,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惜别之情。而“孤帆远影碧山尽”,以山做参照物,诗人与孤帆的距离便受到限定。若把“远影”改作“远映”,更将船行的情景坐实,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和心理感受。李白在另一首题为《送别》的诗中曾写过这样类似的诗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虽诗语较“孤帆”两句更为质朴,情绪也较低沉,但以此为注脚,正可体会李白的思维方式与抒情方式,玩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底韵。 李白这首送别诗的意境,常为后代其他艺术形式尤其是电影艺术所借鉴,许多江边送别的场面,都设计了征帆愈行愈远,相送者愈登愈高,最后登上山顶的送行人空对江流的镜头。由此亦可见这首诗艺术生命力之强盛。明方孝孺《吊李白诗》云:“诗成不管鬼神泣,笔下自有烟云飞。”以此来括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的神韵,也是很合适的。 古琴曲《孤帆远影碧空尽》欣赏 。《琴赋》有赞“愔愔琴德不可测兮,体清心远邈难极兮,良质美手遇今世兮,识音者希孰能珍兮,能尽雅琴惟至人兮。”信哉斯言。琴的声音拾取一直被录音界视为大难,因其音量细微,音色特殊,往往顾此失彼。以往录音因条件所限,声场位置未及细致考量,更因审美取向各异,或夸大低音,或加重混响,入耳一片混沌,常为琴之神韵难传而遗憾惋惜。尤其中国制作者,常是当局者迷,反不如国外某些录音结果再现准确。此次录音径取自然,戒伪求真,可谓兼有所得。

24
08:41

《终南别业》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防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两种境界在其中。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  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这是王维的五言律诗中的诗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就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来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诗句.通过这一行,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原意为:走到无路可走的时候,便坐着看云起云涌。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平和大度的心境。试想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两种境界在其中。第一种,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也是我们生活的过程。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人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我们因此而选择放弃或逃避,那么我们的生活不会精彩。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勇气与骄傲。所以永远不要失望,不要放弃。用最甜美的微笑来迎接每天的阳光与雨露。  人生亦是如此。在生活中,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充满希望,勇往直前。四川地震,震感波及半个中国,而人们在地震中所表现的坚强、乐观、勇敢、善良、博爱、宽容、无私、深情等不胜枚举的美德,却感动了整个世界。不必说与死神顽强斗争的人,坚强善良的孩子,舍己救人的老师,用生命捍卫孩子的父母;不必说爱岗敬业的主持人,迎难直上的记者,不眠不休的医生,一身正气的警察;单是那些可爱的军人和无私的志愿者,就足以牵动每个人的心。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永远充满希望,永不放弃,品德高尚而令人骄傲的中国人。  朋友,在逆境中,请您记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25
08:28

屈原问渡是用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所演奏的曲目之一,是中国古典音乐中编钟演奏类的经典之作。 曾侯乙介绍:一九七八年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随州市城西北约一公里名叫擂鼓墩的地方,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件一万五千余件,其中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见的珍品。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古代乐器中,以规模巨大、保存最好的打击乐器--编钟最为壮观,这套编钟共六十五件,重2500多公斤,皆为青铜铸造,设计精巧,气势雄伟壮观。于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至今音乐性能良好,能演奏古今各种乐曲。编钟钟架由铜木结构呈现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七根彩绘横梁,两端均有浮雕着盘龙和花瓣纹. 屈原问渡参见屈原文"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 独清,众人皆醉 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问渡》古乐取材屈原行吟泽畔,问渡于渔父的故事。曲子一共八段,叙事风格,很舒缓,偶尔急促,有禅意在其中,至于悟不悟,全在听曲子的人。 屈原问渡,屈原为什么找渡口?找了渡口又要去哪?问题无解。天地虽大,偏没有屈原容身之处。或有一隅可委身,但肯定不是屈原心中的理想国。境遇如此,野渡危矶,我看到的是愤懑。屈原问渡,问的是渔父,渔父和屈原恰是两种人,屈原是醒着吗?不见得。渔父也绝对不是醉,一个看清现实的人怎么是醉呢。屈原苦苦追问,问的不是同道中人,怎么可能不孤独?所以这儿是孤独无疑。此外,还是彷徨,是屈原的彷徨也是作曲者的彷徨——何去何从。是愤怒,是屈原的愤怒更是作曲者的愤怒——一介之辅,流放南荒。是奋斗失败,理想在现实面前崩溃的绝望。这就是我理解的《屈原问渡》的意境。这曲《屈原问渡》少年意气时你感受到什么,垂垂老矣又感受到什么。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屈原。 我心里的屈原像雪。 慕春天之美丽,不弃冬天之荒芜。

26
09:17

《普庵咒》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咒语同时也是汉族古琴著名曲目,在《神奇秘谱》中是不同于《释谈章》的独立曲目。 《普庵咒》的结构严谨,易于记诵。流畅的音声,规整的节奏,不但人声诵唱动听,也使它较易于纳入曲艺器乐之中。在佛事仪轨中被诸管弦当不在话下;甚至被福建南音吸收而成为‘指套’;琴人亦将之谱于丝桐成为琴曲。继而弦索、琵琶、丝竹、鼓吹;即使是清朝宫廷音乐也将之容纳。或衍为大曲,或为曲牌;形成了有如‘八板’音乐一样的一曲多式,遍布于大江南北多类乐种中。 它的乐谱最早见于明末的《三教同声琴谱》(1592)。清代大套琵琶曲和佛教丝竹曲中也有《普庵咒》这个曲名。根据琴谱旁的梵文字母的汉字译音来看,可能是帮助学习梵文发音的曲调。古代曾有普庵禅师,可能是本曲的作者。一说此曲为杭州隐士李永南作。全曲共十二段,段尾都接以共同的曲调,听来回还反复,连绵不绝,在琴曲中颇有特点。《天闻阁琴谱》评:“音韵畅达,节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静,可谓平调中第一操也。”乐曲使用了较多的撮音,帮助音乐造成了古刹闻禅,庄严肃穆的气氛。曲式上有一些类似丝竹曲中曲牌联结的形式。其音韵畅达,节奏自然,清夜奏之,似闻暮鼓晨钟,贝经梵语;如游丛林,如宿禅院,令人身心俱静。 普庵禅师咒语在长期的诵念中,因为它那流畅的音声与规整的节奏,是很动听的,很可能形成旋律。然而,从一部咒语的诵唱,转化为一个固定的音乐,尤其是器乐,则是很困难的。据胡耀著《佛教与音乐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普庵咒》的诵唱音调在不同寺院是不相同的。大致可分为南北二流:北派以山西五台山作代表;南派以江苏常州天宁寺为代表。二者的音调节奏等大相悬殊。”这就是很好的说明。 普庵禅师咒语从南宋开始,流传了将近四百年,到明朝嘉靖年间才有普庵咒音乐的出现。 最初出现的,是福建南音《普庵咒》。这是有心人因它的规整结构而选取,配以南音‘寡北’滚门音乐而成。其动机是为了配合寺院佛诞的福建南音演奏活动,以增添一首有佛教内容的新曲目。后来,此曲风行于当时,并形成指套。 福建南音是一个典雅古朴的乐种,它的《普庵咒》更令人有庄严肃穆的感受,从而影响到琴人纷纷仿效,按弹于丝桐,谱于琴上。于是就产生了张德新和李水南两人的创作。动机还是宗教性的:张德新是为了谱‘三教同声’而选取它入琴;李水南则是受好佛道的吕选君所托,才谱之于琴的。后来,因为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阻隔,从而形成了《三教同声》、《阳春堂琴谱》、《松弦馆琴谱》的传习系统;以及《太音希声》、《伯牙心法》、《理性元雅》另一个系统的传习。这种情况从万历一直延续至明末,两个系统才开始融汇起来。而到清初,统一的普庵咒琴曲才出现。 到了民国,几首独立于辞咒的器乐化〈普庵咒〉相继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栩斋琴谱》的〈普庵咒〉。当代琴人查阜西、溥雪斋、张子谦、吴宗汉等演奏的,以及《北京琴会谱》都是根据此谱。这也是当今传习最普遍的普庵咒琴曲。

27
06:21

琴声为轴,箫如画中山水 拾得落红,叶叶来去皆从容,君何须寻觅僧踪?琴声为轴,箫如画中山水。 全曲由沉郁清远的古琴领音而动,随后淳厚绵长的箫声成为主旋律贯穿流动,如清泉流淌,如山风过耳,空灵之韵顿时从天际徐徐飘来,仿佛置身山色空濛的清凉月下,随着乐曲去探问那漫漫苍山,去跟随那一份千年的寻觅,叩问心灵难解的谜题,虚清悠扬,如诉如语。

28
06:19

琴乐所追求的意境为深、为远、为静,必须讲求与心的虚静相配合,能达此意境,即可说是达到禅的境界,所以琴亦有琴道、琴禅之称。乐曲以琴与箫雄劲的音色、脱俗的音调及清丽的泛音,生动地表现出峨嵋的「秀」与「奇」。” 清人丁文灿在《看见佛光》一诗中云“云成五色现厅光,形似尼珠不可方。更有一桩奇事,人人影在中藏。”这种佛光名“摄身光”。范成大在《光》诗中歌曰: 重轮叠影印岩腹,非烟非雾非丹青。 我与化中人共住,镜光觌面交相呈。 非云非雾起层空,异彩奇辉迥不同。 试向石台高处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29
07:17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据传为蔡文姬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节用。 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内容简介 《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却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不得不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离乱,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中心)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自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我兮独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覃。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 文学价值 胡笳本自出胡中,响有余兮思无穷――《胡笳十八拍》 以文采武功来看,曹操应该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一个连魏武都欣赏倍至的人物,虽是女流,理应属绝顶人物。此人就是蔡琰。 作为通晓音律的天才,她给后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学方面,她留下了《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杰作。郭沫若这样称赞《胡笳十八拍》, "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郭沫若还称《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而《悲愤诗》,近人以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可与建安七子的作品相提并论。 作者生平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蔡琰之父蔡邕,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蔡邕所著《琴操》一书,曾对《高山流水》、《广陵散》等汉族名曲在后世的广为流传贡献甚巨。《后汉书·列女传》称蔡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在父亲的熏陶下,蔡琰自幼爱好音乐,并有较深的造诣。《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中说,"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 蔡琰的一生十分悲惨。早年其父蔡邕因上书抨击朝政获罪而被流放。遇赦后,由于宦官仍然把持朝政,蔡邕担心被陷害,不敢回洛阳。就这样,蔡琰随着父亲亡命江湖十二年。蔡琰十六岁时嫁给河东卫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娘家居住。董卓被诛后,蔡邕由于叹息董卓的命运,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杀。兴平年间(公元194-195 年)天下大乱。战乱之中,蔡琰为匈奴所掳,身陷南匈奴,为匈奴左贤王妻达十二年之久,并生有两个小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知早年的好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将蔡琰赎回,而两个年幼的儿子却不得不留在匈奴。这段史实,被后人称为"文姬归汉"。蔡琰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如今虽然安定,母子却天各一方,毕生不得相见。在这种处境下,蔡琰写下了流传于世的《胡笳十八拍》。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琰后来再嫁屯田都尉董祀。不久董祀犯了死罪。时值严冬,蔡琰"蓬首徒行"(即赤足),登门丞相府向曹操请罪。她言辞清辩而哀楚,当时满堂公卿名士,无不为之动容。曹操说:"我很同情你,可是判决文书已经发出,该如何是好?"蔡琰说:"明公有良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曹操听了很受感动,派快马把判书追回,免了董祀的死罪。并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蔡琰换上。 后来曹操问蔡琰,"听说夫人家早年藏书甚多,战乱中都已丢失,不知还能回忆起来多少?"蔡琰答道:"早年先父留下的典籍有四千余卷,经过变乱,都已损失,能回忆起来的,大概只有四百多卷了。"蔡琰回家后把能记起来的各卷书亲自写出来,送去与曹操的藏书核对,结果基本没有错误和遗漏。可见蔡琰才情之高。 同时代的丁廙写了篇《蔡伯喈女赋》,其中内容为: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正如赋中最后两句"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所述,蔡琰的晚年相对平和安定。曹丕曾为丁廙这篇赋作《蔡伯喈女赋序》,序中描述简略的提到了文姬归汉,"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都尉董祀。" 蔡琰生逢乱世,早年家门不幸,再加上自己一生三嫁,其命运甚为坎坷。也许苦难是产生伟大艺术作品的源泉,正是这些旁人不曾有过的经历,使得蔡琰给后人留下了传世杰作。她的成就,她的才情,丝毫不弱于建安七子。介于几千年男尊女卑的陋规,《后汉书》中蔡琰不被单独列传,这使得她无法与同期其他历史人物并列。她的事迹也不入《儒林》、《文苑》等列传,而是被列于《后汉书·列女传》,篇名为"董祀妻"。《后汉书·列女传》中关于蔡琰的文字不多,但评价极高,说她"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蔡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因而她通晓汉、胡音乐。《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根据匈奴乐器胡笳的特点而创作的乐曲。她在该曲中将汉、胡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胡箔十八拍》成为古代少有的中外结合的结晶。 文学价值 胡笳本自出胡中,响有余兮思无穷――《胡笳十八拍》 以文采武功来看,曹操应该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一个连魏武都欣赏倍至的人物,虽是女流,理应属绝顶人物。此人就是蔡琰。 作为通晓音律的天才,她给后人留下了《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十大古曲。文学方面,她留下了《胡笳十八拍》,《悲愤诗》等杰作。郭沫若这样称赞《胡笳十八拍》, "那像滚滚不尽的海涛,那像喷发着熔岩的活火山,那是用整个灵魂吐诉出来的绝叫。"郭沫若还称《胡笳十八拍》,"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而《悲愤诗》,近人以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可与建安七子的作品相提并论。 作者生平 蔡琰,字文姬,陈留人。蔡琰之父蔡邕,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蔡邕所著《琴操》一书,曾对《高山流水》、《广陵散》等汉族名曲在后世的广为流传贡献甚巨。《后汉书·列女传》称蔡琰"博学而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在父亲的熏陶下,蔡琰自幼爱好音乐,并有较深的造诣。《后汉书》李贤注引刘昭《幼童传》中说,"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断一弦问之,琰曰:第四弦。并不差谬。" 蔡琰的一生十分悲惨。早年其父蔡邕因上书抨击朝政获罪而被流放。遇赦后,由于宦官仍然把持朝政,蔡邕担心被陷害,不敢回洛阳。就这样,蔡琰随着父亲亡命江湖十二年。蔡琰十六岁时嫁给河东卫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娘家居住。董卓被诛后,蔡邕由于叹息董卓的命运,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杀。兴平年间(公元194-195 年)天下大乱。战乱之中,蔡琰为匈奴所掳,身陷南匈奴,为匈奴左贤王妻达十二年之久,并生有两个小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知早年的好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将蔡琰赎回,而两个年幼的儿子却不得不留在匈奴。这段史实,被后人称为"文姬归汉"。蔡琰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如今虽然安定,母子却天各一方,毕生不得相见。在这种处境下,蔡琰写下了流传于世的《胡笳十八拍》。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琰后来再嫁屯田都尉董祀。不久董祀犯了死罪。时值严冬,蔡琰"蓬首徒行"(即赤足),登门丞相府向曹操请罪。她言辞清辩而哀楚,当时满堂公卿名士,无不为之动容。曹操说:"我很同情你,可是判决文书已经发出,该如何是好?"蔡琰说:"明公有良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曹操听了很受感动,派快马把判书追回,免了董祀的死罪。并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蔡琰换上。 后来曹操问蔡琰,"听说夫人家早年藏书甚多,战乱中都已丢失,不知还能回忆起来多少?"蔡琰答道:"早年先父留下的典籍有四千余卷,经过变乱,都已损失,能回忆起来的,大概只有四百多卷了。"蔡琰回家后把能记起来的各卷书亲自写出来,送去与曹操的藏书核对,结果基本没有错误和遗漏。可见蔡琰才情之高。 同时代的丁廙写了篇《蔡伯喈女赋》,其中内容为: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正如赋中最后两句"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所述,蔡琰的晚年相对平和安定。曹丕曾为丁廙这篇赋作《蔡伯喈女赋序》,序中描述简略的提到了文姬归汉,"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都尉董祀。" 蔡琰生逢乱世,早年家门不幸,再加上自己一生三嫁,其命运甚为坎坷。也许苦难是产生伟大艺术作品的源泉,正是这些旁人不曾有过的经历,使得蔡琰给后人留下了传世杰作。她的成就,她的才情,丝毫不弱于建安七子。介于几千年男尊女卑的陋规,《后汉书》中蔡琰不被单独列传,这使得她无法与同期其他历史人物并列。她的事迹也不入《儒林》、《文苑》等列传,而是被列于《后汉书·列女传》,篇名为"董祀妻"。《后汉书·列女传》中关于蔡琰的文字不多,但评价极高,说她"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蔡琰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因而她通晓汉、胡音乐。《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根据匈奴乐器胡笳的特点而创作的乐曲。她在该曲中将汉、胡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胡箔十八拍》成为古代少有的中外结合的结晶。 后世影响 南宋灭亡后,全中国的汉人都做了亡国奴。南宋遗民诗人汪元亮为身在狱中的文天祥弹奏《胡笳十八拍》,以抒山河破碎之"无穷之哀"。这一时期,《胡笳十八拍》在前南宋的旧臣逸民间很快流传开来。根据《琴书大全》的记载,此曲引起了空前的共鸣。有人说,"怊怅悲愤,思怨昵昵,多少情,尽寄《胡笳十八拍》。"并出现了如" 拍拍《胡笳》中音节,燕山孤垒心石铁"和"蔡琰思归臂欲飞,援琴奏曲不胜悲"等感怀旧国的诗句。 《胡笳十八拍》只是一首琴曲,虽表达的是悲怨之情,但也是"浩然之怨"。宋亡后,也许正是有这类流传广泛的"不胜悲"、充满"浩然之怨"的曲子,才有了"心石铁"的坚持到底,从而使种族和文化的血脉不绝于缕,不断延续下去。八十多年后,当抗元的兵戈纵横于江南江北的时候,种族与文化终得以重生。

30
05:46

琴箫合奏《颐真》 《神奇秘谱》在此曲的解题中说:“唐董庭兰之所作也。颐,养也。道书谓:‘寡欲以养心,静息以养真。’”如果根据这样的解释,这个命题显然是反映老庄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观点。不过,在琴曲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标题是一回事,具体音乐则又是另一回事。我们知道,南北朝的戴颙曾把民歌《何尝行》、《白鹄》更名为《清旷》的事。而《神奇秘谱》的编者朱权也在序言中公开承认:“其名鄙俗者,悉更之以光琴道”。所以,有些琴曲标题并不一定与内容完全相合,只可以作为理解乐曲内容的参考。要准确地理解作品,还需深入到音乐本身。 此曲短小,精炼,不分段。全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结构是:A + B + A+尾声。其第一部分以散音(空弦)为主,但也夹有少量泛音乐句。 角音在重复中形成向式乐句,羽音在重复中则有应答的意思。末句的大跳进行和前面的平稳进行构成了对比变化。《颐真》有一个引人深思的结尾,结尾所取的素材比前段有所变化,乐曲情调也很不同;如果说前面的曲调是明朗、欢快的,而结尾处则是安静、沉思的,颇象稳重而含蓄地从哲理上对全曲作出总结。

31
08:15

正清和雅,禅悦清清 自古有“禅茶一味”之说,茶中有禅机,茶中示佛理。投片片茗茶,融滴滴甘泉,飘缕缕清香,得杯杯凝露,品正清和雅,听禅茶无生。这也许就是人生。如茶起起伏伏、如茶苦涩渐入清淡、直至茶形如水、亦功德圆满,水解身体之渴、茶解心灵所需。

32
05:19

天地入怀,廓然澄明 寂寂旷宇,惟系一念。天地入怀,廓然澄明。琴心共鸣,自在和弦,穿透时空的心灵观照,值得聆听。让尘世的喧嚣无迹于尘世,使心绪的杂乱消影于内观。清静,清凉;觉悟,明了;自在,安详。

33
07:16

枯木禅琴谱 一 段 平沙水云,轻烟惨淡斜曛。芦花乱纷,草木凋零,雁呼群,飞落在那江滨。 二 段 一陈横冲,江枫渔火蓼花红。寄书就算叙记衷,怎知心事难通。烟水蒙蒙,一天瑟瑟拂西风。游子飘蓬,归期难逢,瘦减玉容。数声寒蛩,乌铁马叮咚,搅的人也心忡。耳边听,奈何奈何叫哀鸿。 三 段 悲鸣,悲鸣,可怜戴月披星趁途程。梧桐叶落,秋色刚匀。衔芦避戈,看那月色清明。北去南来程万里,衡阳回首怯难行。怕见洲边缴矰影,咿唔奋翅不留停。忆上林,梦未成,辗转泪零零,辗转泪零零。 四 段 朦朦,忆关山难越,音信难通。说甚么渐逵也鸿,孤飞谁同。未识吴江枫落冷,先听寒山半夜钟。捱次拟成行阵,横斜若列兵戎。来北海,到江东,身世在云中。 五 段 紫寒漾寒沙,相聚水为家。机藏浅草,共倚蒹葭。相呼相唤莫喧哗,幻身躯,还倩暮云遮。时担恐惧,怕有渔槎。 六 段 月色莹莹夜气清,霜天露冷,更长漏永,菰米何处寻。哀哀嘹唳,止宿在那沙汀。鹊噪鸦鸣互震惊,鸥鹭喜相迎。饮也啄也,稻梁丰盈。正是君子不忧贫。惟想莫春归去,依旧同群。只缘是宾鸿社雁,平沙水云。

34
04:04

《挟仙游》 又名《八极游》,最早见于明朱权主持编纂的《神奇秘谱》中。《挟仙游》音韵温厚古朴,轻松愉快,颇有飘飘欲仙之感。相传为黄帝所作,亦以黄帝精于养生之道而假托之。   《神奇秘谱》的解题是:“是曲者,盖高古之曲也。其曲之趣,志在廖廓之外,逍遥乎八绂之表,若御飚车以乘天风云马,放浪天地,游览宇宙。无所羁绊也。此非出尘而有遐想者,何其能与?”

35
06:18

《阳关三叠》歌词解析 清和节当春 (宜阳、栾川等县,把农历四月初八称为清和节。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当年退居洛阳时,曾有诗云“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渭城朝雨浥轻尘 (秦都咸阳,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渭水北岸;浥:湿润;) 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旅店;柳色新:柳色新鲜青翠。这里以柳色象征送别。) 劝君更进一杯酒(尽:喝干;) 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古关名,通往西域的门户,今甘肃敦煌附近,因位于玉门关之南,故称阳关;故人:老朋友。) 霜夜与霜晨 遄行遄行 (遄:音同“船” 快,迅速) 长途越度关津 (关津:关口与渡口) 惆怅役此身 (惆怅:伤感;失意。役:奴役,役使:陶渊明“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历苦辛 历苦辛 历历苦辛宜自珍 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依依顾恋不忍离(依依:留恋惜别的样子。顾恋:顾念,留恋) 泪滴沾襟 无复相辅仁(尚未查到,可以理解为互相依恋互相关爱的意思) 感怀 感怀 思君十二时辰 商参各一垠 (商参:商星和参星。这两个星宿不同时出现在天空中,常用来比喻相隔遥远,不能见面。垠:岸,引伸为边际,尽头。) 谁相因 谁相因(因:依靠) 谁可相因 日驰神 日驰神(驰:向往。驰神:神驰)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芳草遍如茵(茵:坐垫,车垫,引伸为铺的东西) 旨酒 旨酒 (旨酒:美酒。旨:音同“止” 味美) 未饮心已先醇(醇:酒味厚。这里是醉的意思) 载驰骃 载驰骃(载:动词词头。《诗经》有“载驰载驱”。骃:音同“因”浅黑带白色的马。) 何日言旇轩辚(旇:归,回。轩:大夫以上乘坐的车子。辚:车轮) 能酌几多巡(酌:斟酒。巡:量词,多用于饮酒) 千巡有尽 寸衷难泯(衷:本义为贴身内衣,这里是内心的意思。泯:灭,尽) 无穷的伤感 楚天湘水隔远滨(滨:水边) 期早托鸿鳞尺素申(鸿鳞:代指书信。成语有“雁杳鱼沉”。 尺素申 (尺素:书信。申:陈述,这里有书信来往的意思。) 尺素频申如相亲 噫 从今一别 两地相思入梦频 闻雁来宾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王维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的形式广为流传,他的诗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谱入琴曲后又增添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最流行的是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 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入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词曲珠联璧合,在唐代广泛流传。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在后段的八度大跳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36
03:09

《良宵引》是中国古琴名曲,属于虞山琴派的代表曲目之一,该曲自隋代问世,于明代盛行至今,一直深受琴家的赞赏和重视,并收录在《大还阁琴谱》、《天闻阁琴谱》、《自远堂琴谱》、《五知斋琴谱》、《琴学初津》、《诗梦斋琴谱》、《醒心琴谱》、《琴心直指》等多部琴著谱集中。 所谓"引",是一种文体名,大略如序而稍为短简。在音乐中,它是乐曲体裁之一,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曲风,有序奏之意。从题意看,这是一首描写月夜轻风,良宵雅兴的琴曲。乐曲结构精致,旋律婉转,曲风恬静,引人入胜,是小曲之中的精品。 这首曲子是描写月夜轻风,良宵雅兴。乐曲短小洗练,委婉清新。 最早出现在虞山派的代表作《松弦馆琴谱》中。《琴学初津》后记中说:"是曲虽小,而义有余。""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乐曲虽然短小,却有器乐化琴曲的特点。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赞歌。《良宵引》清·周鲁封《五知斋琴谱》(1721)中的《良宵引》可谓:天高气爽,月朗星辉,弹琴味道,饮酒赋诗。指法简便,节短韵长。 全曲共分三段(也有分为两段的),每段开头都用基本上相同的曲调。第一段为"起",第二段前半部分为"承",将上一曲调移低八度。其后半段为"转"。在段落结尾前用了许多浓重的"撮音"(双声)。第三段"合",再现了和第二段开头类似的曲调,并引入结束。全曲除了在"转"的部分有较大的起伏变化外,始终贯串着"气度安闲"的情趣,和作品的标题"良宵"的意思相切合。 乐曲的开头用了和《乌夜啼》极为相似的泛音曲调,给人一种安静、详和的感觉,很可能是借用这个现成曲调,将人们引入夜色朦胧的意境。曲终时,它又变形再现,使首尾遥相呼应。上下八度,也给人一种很大幅度的上下起落的感觉。吟、揉、绰、撞、打圆等技术制造出来的弯曲的或波浪型的音线,使音迹光滑圆柔,富于弹性。 《良宵引》虽为初学入门之曲,但节短韵长,清越和雅,"曲小而气度安闲"(《诗梦斋琴谱》)。在音乐表现技法上,曲中运用泛音、进复、退复、吟、揉、打圆、撞等一些器乐化的特点,增添了曲子的优美性,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琴学初津》后记中说:"其中吟猱绰注,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洵美曲也。"在音乐表现意境上,冰轮初上,静谧星稀,含缥缈凌云之致;曲调平淡、细腻,有中正平和之感。 在万籁俱寂的秋夜,闲庭信步。一曲《良宵引》,清风入弦,绝去尘嚣,琴声幽幽,令人神往。

37
06:54

古琴曲欣赏《灯火阑珊处》弹奏:李祥霆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38
04:29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9
05:45

东风 · 渔夫 元曲作家: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 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 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   《沉醉东风·渔夫》是元曲作家白朴的散曲作品。这支小令描写了渔夫在大自然里愉快地生活的情趣,塑造了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也流露出对社会不平的愤慨。此曲意象艳丽、境界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

40
07:48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盂兰盆节静听《梵海云僧》 琴乐所追求的意境为深、为远、为静,必须讲求与心的虚静相配合,能达此意境,即可说是达到禅的境界,所以琴亦有琴道、琴禅之称。 古琴的清幽沉静,箫声的轻灵悠扬。这种差异性,能够很轻松就能构建一种山雾空濛,层峦叠嶂,闲云野鹤,云游老僧,夕花照水的视觉感。琴箫和鸣后面,是用声音为笔,徐徐而来的“写意山水画”!   箫声清扬为碧天,古琴沉雄为大地,天地和谐,万物安宁。   古琴格局沉雄,能承载万物,但琴音松、静、淡、远,恰如君子之温润情怀。箫声多汪洋恣肆,驰骋六合,但萧音却秀雅而不乏力量。你怎么听,都能闻到那种浓浓的太极味儿,总能让人凝神静气,超然物外。那种超拔之气,是很多西洋音乐所不具备的  故,琴箫合奏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绝配,即琴声与箫声共同响起,配合完美,令人陶醉其中。   此曲是大陆古琴名家龚一老先生和著名笛箫演奏家罗守诚先生的作品,两位老先生,终其一生,心无旁骛,制心一处,专攻琴箫。技巧之外,是那种清心寡欲、清幽淡泊的能量场,是冲和之道。人在道中,自然能修身养性,身心舒泰,慈悲为怀,进退有度了。

41
05:07

与《寒山僧踪》的恬淡不同,《大雄宝殿》实为波涛汹涌。 一幅景象:一老僧结跏趺坐在大雄宝殿前的一侧,殿前香炉中升起灰色的焚烟,被杂乱无章的风撕扯蹂躏;僧人表面平静如水,但追忆起当年的世俗沧桑,心中早已波涛汹涌;感慨昔日金戈铁马,早已随风逝去,壮志未酬,一时多少忿恨不甘;无奈雄心虽在,身已老去,最终只能归于平淡。 寒山僧踪的境界可望不可即。。。 “乐曲意在表现大雄宝殿的雄伟气势和凝重的气氛,格调庄严而绚烂。在古琴与箫的合奏下,更增添了一份深幽与空灵。”

42
07:49

自有画图来目前。 画图何必家家有, 镜开朱户九条悬。 帘卷倚屏双影聚, 晓雾斜飞入槛烟。 暮风飘送当轩色, 岧峣万丈倚秋天。 岩翠凌云出迥然, 唐·郭夔《九华山》 听龚一「九华苍松」 侠客行 鸣凰写凤琴箫引 步月倚松云水吟 垂涧渊潭仙神叹 悬泉飞瀑魂魄惊 江边一幅王维画 石上千年李白诗 天河瑶瑶挂绿水 秀出东南九芙蓉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青阳县境内,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西北隔长江与天柱山相望,东南越太平湖与黄山同辉,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以峰为主,盆地峡谷,溪涧流泉交织其中。山势嶙峋嵯峨,山间古刹林立,香烟缭绕,古木参天,灵秀幽静。 “九华山有‘佛国仙城’的美称。乐曲以古筝刚柔并济的独特音色,在箫的衬托下,呈现出九华山层峰翠叠与千年古松仓劲挺拔的独特风姿。”

43
03:39

琴箫合奏《修禊吟》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修禊,古代传统民俗。季春时,官吏及百姓都到水边嬉游,是古已有之的消灾祈福仪式,后来演变成中国古代诗人雅聚的经典范式,其中以发生在晋唐会稽郡山阴城(今绍兴越城区)的兰亭修禊和长安曲江修禊最为著名。殷周以来,巫觋的遗风仍有留传,禊即其一。   《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上巳兰亭修褉事,一年春色又杨花”;“漂泊天隅佳节,追随花下群贤。只欠山阴修禊帖,却比兰亭有管弦。唤起杜陵饥客恨,人在长安曲水边” 唐寅《兰亭雅集》图   兰亭修禊   历史记载,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古代春天的修禊日),四十多位全国军政高官应东道主会稽内史王羲之的邀请,亮相于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饮酒、写诗、观山、赏水,魏晋以来显赫的家族差不多都到齐了:王家、谢家、袁家、羊家、郗家、庾家、桓家等。魏晋旷达、清雅、飘逸、玄远的时代气质使得这次聚会完全丧失了政治色彩,哪怕组织者王羲之是会稽市长,哪怕参与者大多是全国的军政大腕。贵族云集山阴城,在兰亭修禊,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后来会稽市长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与兰亭修禊《兰亭序》 兰亭修禊诗 作者:王羲之 朝代:东晋 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44
05:18

琴声泠泠,箫音幽幽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琴声泠泠、箫音幽幽,绝美的诗词化作天籁之音,只有闭目屏息地聆听才不致辜负。即兴演奏的古琴和箫,从宋人的词意出发,平和、闲适、陶然,细听,感受一种怡然自得的宁静。

45
02:56

秋夜长 唐代:王勃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南雁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 思自伤,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鹤关音信断,龙门通路长,君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这几句意谓:可寒衣虽然准备妥当,这龙门戍地的道路却又很长很长,你在天的那一边,我在天的这一边,这寒衣怎么能送到你的手中呢?只好让它搁在那儿独自地散发熏烤的香味了。全诗到这里嘎然收束,那不尽的愁思,那远戍他乡征人的悲苦,只好留给读者去玩味,揣摩了。这里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有尽而情无限的效果。表面上看是诗人对一对“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的人为分离而寄予无限的同情,实际上是作者对唐统治者发动对外扩张的非正义战争的谴责与抗争。不难看出,作者善于吸取《诗经》、《汉乐府》民歌中的精华,但比之表现的感情更为细腻,更能打动读者的情思。可以想象,作者是和着泪永挥写这首诗的,不过,他把眼泪洒在诗篇之外罢了。

46
04:26

这首由古琴家徐君跃与洞箫演奏家沈英彪共同演绎的古曲名为《日暮云林》,又名“祥林黄昏音”。 “云林”指的是云林禅寺,杭州灵隐寺的别称,,描写了沉浸在暮色中的庙宇宁静而安祥的氛围,旋律质朴典雅,反映了作者对淡泊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此曲中,琴声低浑、婉转,箫声时抑时扬,二者配合的音色浑然天成.... 寺院是孤寂,清冷的。没有那么多尘世的喧嚣,没有那么多善男信女。晨曦里的雾和黄昏里飘落的叶都是那么地安静。除了朗诵的佛经,声声的木鱼,便是晚来的钟声。只是这样的寺庙已不易再见了。这样的庙宇,要去清净之处寻来。通常,都是小小的那一座,云高水黛,栖鸦疏落,却是安身的极佳地... 高山流水知己情, 日暮云林禅意浓。 人生得遇几知音, 闻弹一曲天地情。 远处洞箫声传来,箫声凄婉低沉,似幽怨、似叹惋、似诉说....这一曲琴萧合奏却叫《日暮云林》。

47
07:18

古琴曲欣赏《长河落日圆》弹奏:李祥霆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里说的那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48
04:08

《秋风词》 词:李白 (唐朝) 秋风清 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 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 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 短相思兮无穷极 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 何如当初莫相识 念白: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 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 短相思兮无穷极 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 何如当初莫相识 莫相识 莫相识

49
06:41

笛箫徐徐拂面, 恰似那空谷清风,透心入怀。 张开双臂, 迎接这空灵纯净的乐符, 清透轻盈的抚触心魂, 沐阳舒暖。 古琴声静静流淌, 悠悠缓缓。 将心地弹抚得空明无物, 又绵绵延延的注入了人生、四季。 无处不入心, 又无有一丝着意。

雪父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12

唯有中国古琴才有的意境,听的心静益平,无他可比

2019-11-17 16:01:48
·
·
更多

古风古韵。好!

2018-01-07 16:59:04
·
·
更多

实在是太好听了[哭][哭][哭]

2018-01-03 19:26:16
·
1
·
更多

还有,很喜欢这句:我本无色,尘世染我

2017-12-31 17:14:02
·
1
·
更多

很好的精选集,放假加班一边听,一边洗涤烦躁的心情。谢谢! 祝新年快乐!

2017-12-31 17:13:28
·
1
·
更多

好似进入了另一个时空,放松、还原、清空一切。

2017-12-27 15:56:47
·
1
·
更多

这张歌单的每首详细信息简直可以说太用心了!!

2017-12-27 01:06:27
·
1
·
更多

[手势好][手势鼓掌]

2017-12-26 22:51:53
·
2
·
更多

胡老师[戴墨镜笑][戴墨镜笑][戴墨镜笑][戴墨镜笑][戴墨镜笑][戴墨镜笑]

2017-12-27 00:32:25
·
0
·
更多

Nana

2017-12-26 17:53:42
·
1
·
更多

喜欢琴音敦厚圆润、萧音清逸恬淡,虽音疏却韵足、曲淡而境美。谢谢雪父的精致编辑与分享。

2017-12-24 17:19:01
·
2
·
更多

“琴人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古琴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

2017-12-20 11:32:56
·
1
·
更多

神交天地、气渺无垠、旷达超脱、悠然自得

2017-12-20 11:32:16
·
2
·
更多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