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介绍
[b]用音乐的语言来描绘,余秋雨笔下的地理中国。[/b] -------------------------- 这十五年,我基本上是在路上度过的。这十五年,就年龄而言,是我一生最好的时期。那么,也就是说,我的生命主调,将由一条条路来绾接。泥的路,沙的路,布满枪口的路,烟霞迷蒙的路。李白说,行路难。但他一直在走,走到生命的尽头。他把滔滔江水中明月的倒影,作为一生脚步的句号。谁也不知道那天夜晚他究竟是酒醉还是失足,是主动还是被动,但谁也想不出另一种更好的结束方式。他的明月就是他的故乡,这触及了一切行旅者的精神结构:家在极远极近处。他就这样回家了。 ------------------------- 这本书收录了我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我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余秋雨 -------------------------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专集,是余秋雨教授80年代在海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作品,是他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代表作。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
更多关闭
「地理中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创建日期:2017-05-28 18:27:40
更新日期:2018-07-14 15:12:26
播放次数:653
全部播放
23
分享
手机试听
49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07:20
2
02:18
3
07:01

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那么多叹息的吹指。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

4
07:53

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土墩已经塌了一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任何站立在这儿的人,都会感觉到自己是站在大海边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冻浪。王维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瞟了一眼渭城客舍窗外青青柳色,看了看友人已打点好的行囊,微笑着举起了酒壶。

5
05:22

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6
04:57
7
02:22

水面之下,飘动着丛丛水草,使水色绿得更浓。竟有三只玄身水鸭,轻浮其上,带出两翼长长的波纹。真不知它们如何飞越万里关山,找到这儿。水边有树,不少已虬根曲绕,该有数百岁高龄。总之,一切清泉静池所应该有的,这儿都有了。至此,这湾泉水在我眼中又变成了独行侠,在荒漠的天地中,全靠一己之力,张罗出了一个可人的世界。

8
05:51

这无论如何都不是它该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干脆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到九溪的树荫下。

9
03:00

客寓柳州,住跋离柳侯祠仅一箭之遥。夜半失眠,迷迷顿顿,听风声雨声,床边似长出齐膝荒草,柳宗元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神貌。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皆先生手迹。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罗池东侧有柑香亭,西侧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这些名目,只要粗知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10
11
02:30

805年,柳宗元被贬往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呆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它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12
13
02:59
14
06:31
15
00:02
16
03:13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1046年,范仲淹倡导变革被贬,恰逢另一位贬在岳阳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罢,要他写一篇楼记,他便借楼写湖,凭湖抒怀,写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直到今天,大多数游客都是先从这篇文章中知道有这么一个楼的。文章中“先天下之懮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已成为一般中国人都能随口吐出的熟语。

17
05:10

范仲淹确实是文章好手,他用与洞庭湖波涛差不多的节奏,把写景的文势张扬得滚滚滔滔。游人仰头读完《岳阳楼记》的中堂,转过身来,眼前就会翻卷出两层浪涛,耳边的轰鸣也更加响亮。范仲淹趁势突进,猛地递出一句先优后乐的哲言,让人们在气势的卷带中完全吞纳。于是,浩森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骚客胸襟的替身。人们对着它,想人生,思荣辱,知使命,游历一次,便是一次修身养性。

18
19
07:49

不知何时,惊人的景象和声响已出现在眼前。从高及云端的山顶上,一幅巨大的银帘奔涌而下,气势之雄,恰似长江黄河倒挂。但是,猛地一下,它撞到了半山的巨岩,轰然震耳,溅水成雾。它怒吼一声,更加狂暴地冲将下来,没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石嶂。它再也压抑不住,狂呼乱跳一阵,拼将老命再度冲下,这时它已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亡命徒的队伍,决意要与山崖作一次最后的冲杀。它挟带着雷霆窜下去了,下面,是深不可测的峡谷,究竟冲杀得如何,看不见了。它的最后归宿如何,无人知晓,但它绝对不会消亡,因为我们已经看到,哪怕接二连三地阻遏它、撞击它,它都没有吐出一声呜咽,只有怒吼,只有咆哮。记得宋代哲学家朱熹很想一睹三迭泉风采而不得,曾在一封信中写道:“闻五老峰下新泉三迭,颇为奇胜,计此生无由得至其下。”他请两位画家把它画下,带给他看,看到画幅时他不断摩索,声声慨叹。

20
03:49

傩(nuo)在训诂学上的假借、转义过程,说来太烦。它的普通意义,是指人们在特定季节驱逐疫鬼的祭仪。人们埋头劳作了一年,到岁尾岁初,要抬起头来与神对对话了。要扭动一下身子,自己乐一乐,也让神乐一乐了。要把讨厌的鬼疫,狠狠地赶一赶了。对神,人们既有点谦恭畏惧,又不想失去自尊,表情颇为难做,干脆戴上面具,把人、神、巫、鬼搅成一气,在浑浑沌沌中歌舞呼号,简直分不清是对上天的祈求,还是对上天的强迫。反正,肃穆的朝拜气氛是不存在的,涌现出来的是一股蛮赫的精神狂潮。宋代,一次这样的活动已有千人以上参加,观看时的气氛则是山呼海动。明代,滩戏演出时竟出现过万余人齐声吶喊的场面。

21
04:21
22
03:12
23
05:54

唐天宝七年,诗人李白只是在江上路过时远远地看了看天柱山,便立即把它选为自己的归宿地:“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想在天柱山安家的愿望比李白还要强烈的,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在40岁时曾遇见过一位在天柱山长期隐居的高人,两人饮酒畅叙三日,话题总不离天柱山,苏东坡由此而想到自己在颠沛流离中年方40而华发苍然,下决心也要拜谒天柱山来领略另一种人生风味。“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他年若访潜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这便是他当时随口吟出的诗。后来,他在给一位叫李惟熙的友人写信时又说:“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卜居为终老之计。”他这里所说的舒州便是天柱山的所在地,也可看作是天柱山的别称。与苏东坡同时代的王安石是做大官的人,对山水景物比不得李白、苏东坡痴情,但有趣的是,他竟然对天柱山也抱有终身性的迷恋。王安石在30多岁时曾做过3年舒州通判,多次畅游过天柱山,后来虽然宦迹处处,却怎么也丢不下这座山,用现代语言来说,几乎是打上了一个松解不开的“情结”。

24
03:02

苏州,是我常去之地。海内美景多的是。惟苏州,能给我一种真正的休憩。古城门藤葛垂垂,虎丘塔隐入夜空。柔婉的言语,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处处给人以感官上的宁静和慰藉。

25
05:47

苏州缺少金陵王气,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这里摆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这里的曲巷通不过堂皇的官轿,这里的民风不崇拜肃杀的禁令。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俏,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这里的书法过于流利,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于是,苏州背负着种种罪名,默默地端坐着,迎来送往,安分度日。却也不愿重整衣冠,去领受那份王气。

26
05:15
27
03:43

明代的苏州人,可享受的东西多的很。他们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戏曲家,他们有盛况空前的虎丘山曲会,他们还有唐伯虎和仇英的绘画。到后来,他们又有了一个金圣叹。

28
04:04
29
05:18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她们只有几尺远的乌篷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

30
04:19

江南小镇历来有藏龙卧虎的本事,就这么些小河小桥竟安顿过一个富可敌国的财神!沈万山的致富门径是值得经济史家们再仔细研究一阵的,不管怎么说他算得上那个时代精于田产管理,又善于开发商业资本的经贸实践家。周庄虽小,却是贴近运河、长江和黄浦江,从这里出发的船只可以毫无阻碍地借运河而通南北,借长江而通东西,就近又可席卷富庶的杭嘉湖地区和苏锡一带,然后从长江口或杭州湾直通东南亚或者更远的地方,后来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浏河口就与它十分靠近。

31
32
05:21

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江南小镇比过去缺了点什么,在我看来,缺了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缺了一点隐潜在河边小巷间的安适书斋,缺了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产生超越时空的吸引力的艺术灵魂。而这些智者,这些灵魂,现正在大都市的人海中领受真正的自然意义上的“倾轧”。现在的中国文人几乎都没有能力靠一人之力建造这样的归息之地了,但是哪怕在这样的小镇中觅得一个较简单的住所也好啊,为什么非要挤在大都市里不可呢?我一直相信文化艺术特别需要一个真正安宁的环境深入运思、专注体悟,在逼仄的城市空间里写什么都不妨,就是不宜进行宏篇巨著式的艺术创造。

33
04:34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人种之一,让人惊叹地创造了独特而美丽的象形文字,创造了简帛,然后顺理成章地创造了纸和印刷术。这一切本该迅速催发一个书籍的海洋,把壮阔的华夏文明播扬翻腾。但是野蛮的战火几乎不间断地在焚烧脆薄的纸页,无边愚昧更是在时时吞食着易碎的智慧。一个为写书,印书创造好了一切条件的民族竟不能堂而皇之地拥有和保存很多书,书籍在这块土地上始终是一种珍罕而又陌生的怪物,于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天地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它常常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

34
04:27

只要是智者,就会对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 天一阁,取自《易经》天一生水之意,想借水来防火。它只是一个藏书楼,但它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端艰难,又极端悲怆的文化奇迹。当太平军进攻宁波时当地小偷趁乱拆墙偷书,到了一九一四年,一个叫薛继渭的偷儿潜入书楼偷书,并且与上海书铺挂上了钩,一架架书橱空了,有些书商正准备把天一阁的藏本卖给外国人,当时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先生听说此事,立即拨巨资抢救,保存东方图书馆的“涵芬楼”里。但是最终,涵芬楼毁于日本侵略军的炸弹之下。天一阁现在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一阁的藏书还有待于整理,它已经作为一种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存在着,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保存和流传的艰辛历程。联想到一个古老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悲怆和神圣。

35
09:17

在清兵浩荡南下,大明江山风雨飘摇时,李香君,一个身份低贱而品格高洁的秦淮名妓保持着多大的名族气节!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她与恋人侯朝宗为抗清扶明不惜赴汤蹈火、奔走呼号的时候,恰恰正是苟延残喘而仍然荒淫无度的南明小朝廷,作践了他们。那个当时看来既是明朝也是汉族的最后代表的宏光政权,根本不要她和她姐妹们的忠君泪、报国心,而只要她们作为女人最可怜的色相。血溅桃花,桃花扇底送南朝。《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是孔老夫子的后裔,连他对历史转折时期那种盲目的正统观念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他把这种怀疑转化成了笔底的寂灭与苍凉。

36
04:39

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苏公当日曾筑此,不为游观为民耳。”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压抑我的松快,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

37
02:51

苏小小的形象本身就是一个梦。她很重感情,写下一首《同心歌》曰“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朴朴素素地道尽了青年恋人约会的无限风光。美丽的车,美丽的马,一起飞驶疾驰,完成了一组气韵夺人的情感遗像。又传说她在风景胜处偶遇一位穷困书生,便慷慨解囊,赠银百两,助其上京。但是,情人未归,书生已去,世界没能给她以情感的报偿。她并不因此而郁愤自戕,而是从对情的执着大踏步地迈向对美的执着。她不愿做姬做妾,勉强去完成一个女人的低下使命,而是要把自己的美色呈之街市,蔑视着精丽的高墙。她不守贞节只守美,直让一个男性的世界围着她无常的喜怒而旋转。最后,重病即将夺走她的生命,她却恬然适然,觉得死于青春华年,倒可给世界留下一个最美的形象。她甚至认为,死神在她19岁时来访,乃是上天对她的最好成全。

38
02:42

西湖所接纳的另一具可爱的生命是白娘娘。虽然只是传说,在世俗知名度上却远超许多真人,因此在中国人的精神疆域中早就成了一种更宏大的切实存在。人们慷慨地把湖水、断桥、雷峰塔奉献给她。在这一点上,西湖毫无亏损,反而因此而增添了特别明亮的光色。她是妖,又是仙,但成妖成仙都不心甘。她的理想最平凡也最灿烂:只愿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个基础命题的提出,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39
04:20
40
03:44

康熙一生的艰难都是自找的。他的父辈本来已经给他打下了一个很完整的华夏江山,他稚气未脱的眼睛,竟然疑惑地盯上了两个庞然大物。十六岁干净利落地除去了鳌拜集团,二十岁开始向吴三桂开战,花了八年的征战取得了彻底胜利,他等于把到手的江山重新打了一遍。他成熟了,眼前几乎找不到什么对手,但他还是经常骑着马,在中国北方的山林草泽间徘徊,这是他祖辈崛起的所在,他在寻找自己的生命和事业的依托点。

41
02:18

好大喜功的乾隆把他所谓的十全武功,雕刻在避暑山庄里乐滋滋地自我品尝,这使山庄回荡出一些燥热而又不祥的气氛。在满汉文化对峙基本结束后,这里洋溢着的是中华帝国的自得情绪。乾隆不断写诗,说避暑山庄的意境已经远远超过唐宋诗词里的描绘。在山庄内松云峡的同一座石碑上,乾隆一生竟先后刻下六首御制诗表述这种自得情怀。

42
02:26

在石碑的西侧又读到他儿子嘉庆的一首。嘉庆即位后经过这里,读了父亲那些得意洋洋的诗作后不禁长叹一声:父亲的诗真是深奥,而我这个做儿子的却实在觉得肩上的胆子太重了!嘉庆为人比较懦弱宽厚,在父亲留下的这副担子前不知如何是好。他一生都在面对内忧外患,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在避暑山庄。

43
02:30
44
04:08

清朝灭亡后,社会动荡,世事忙乱。一九二七年六月一日,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他不会不知道明末清初为汉人是束发还是留辫之争曾发生过惊人的血案,他不会不知道按照世界历史的进程,社会巨变乃属必然,但是他还是死了。不是死于政治斗争,人事纠葛,也不仅为清廷尽忠,而是死于一种文化。在康熙时期,汉族高层知识分子经过剧烈心理挣扎已开始与朝廷产生某种文化认同,没有想到的是,当康熙政治事业和军事事业衰败之后,文化认同竟还未消散。为此,王国维先生要以生命来祭奠它。他没有从心理挣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

45
06:02
46
07:17
47
48
49
05:09

听雪一舍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3

精品歌曲推荐语,多谢分享![一百分][手势合十][太阳]

2019-04-25 20:31:14
·
1
·
更多

赞叹!!!~~~~~~~

2019-04-25 18:54:05
·
1
·
更多

[咖啡杯]

2018-06-19 18:45:05
·
·
更多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