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介绍
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音乐无疑是最能振奋人心的,《乐记》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 琵琶与古琴、古筝一起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弹拨乐器。2008年,琵琶艺术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琵琶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各个朝代都是宫廷中最受欢迎的乐器。琵琶的音质明亮、浑厚,其文化根基里既有中国文化中含蓄内敛的养分,又有西域民族中奔放热烈的情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琵琶既能剑拔弩张,金戈铁马,又能柔情似水,蜜如私语。既能凌云当空,又能信手弦歌。既可长袖踏歌,翩然伴舞,又能迎风出塞,惊雷马上。 [img id=4879120]//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6/1572090844_P4fd.jpg[/img] 《琵琶行》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img id=4879139]//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7/1572147946_BOUc.jpg[/img]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这首诗最令人称道的是诗对琵琶乐声的描写。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几句,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模拟出来,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读过后让人感到余音袅袅,余味无穷。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成了写乐声的经典诗句。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始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术,曲调未成情以先出,是对音乐气氛的很好烘托,而弹的过程更是撵词摘句,活用比喻来描写音乐的进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使人能够再次听到琵琶声一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带入到文字和音乐无法描述的空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从音乐和哲学角度表达了至高乃无的学问,短暂暂停之后便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由静入动,如同万匹野马,同时出动,万丈瀑布,瞬时倾泻,“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观众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音乐中琵琶女已经停止了演奏。 [img id=4879133]//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7/1572144780_asWl.jpg[/img] 琵 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琵琶”之名是古人巧妙地結合音、形、意的造字手法產生出來的,為漢語中特有,並非外來詞。琵琶是特别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提起琵琶曲,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十面埋伏》《霸王卸甲》,这两首曲子因为是讲“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故事的,人们耳熟能详,所以常常被影视作品用作配乐。 在秦朝,开始流传着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到了南北朝时,从西域传来了一种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的乐器,有人就把它和中国的琵琶结合起来,改制成新式琵琶。在演奏方法上,改横抱式为竖抱式,改拨子拨奏为右手五指弹奏。经过不知多少艺术家的改进,才成为如今的四相十三品及六相二十四品的两种琵琶。 [img id=4879140]//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7/1572148076_V5Ym.png[/img]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中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天的阮。 [img id=4879138]//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7/1572147486_NDwg.jpg[/img]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中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从中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 当时称作 "胡琵琶"。 其形状为曲颈, 梨形音箱, 有四柱四弦,很像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 或 Ud)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Barbat)。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 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发展而来的。 从北齐到唐代,是琵琶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原籍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北一带)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北齐至隋代的曹妙达,因善琵琶在北齐时即被封王,入隋后又被任为宫中乐官,在太乐传授琵琶技艺。 [img id=4879121]//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6/1572091026_otXt.jpg[/img]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随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 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奏。琵琶构造方面最明显的改变是由四个音位增至十六个(即四相十二品)。同时它的颈部加宽,下部共鸣箱由宽变窄, 便于左手按下部音位。由于以上这俩项改革,琵琶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统计琵琶的指法共有五六十种。归纳起来,右手指法分两个系统: 一、轮指系统,二、弹挑系统。左手指法也分两个系统:一、按指系统, 二、推拉系统。 [img id=4879136]//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7/1572147085_wOC7.jpg[/img]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涌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如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亦多有诗作赞颂,曹纲的演奏,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另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看重为宫廷乐师之一,他首创了琵琶手指弹法;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后与康昆仑琵琶比赛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 [img id=4879137]//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10-27/1572147109_fh5k.jpg[/img] 唐社佑《通典》云:"坐部伎即燕乐,以琵琶为主,故谓之琵琶曲。"在唐代的文献记载和诗词中,有许多描述琵琶音乐的精采篇章,说明那时的琵琶演奏技巧已有很大进步,表现力十分丰富。 到了公元十五世纪左右,琵琶已拥有一批以《十面埋伏》和 《霸王卸甲》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儿高》《思春》和《昭君怨》 为代表的文曲。所谓武曲,其特点是以写实和运用右手技法为主; 所谓文曲,其特点是以抒情和运用左手技法为主。这些乐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琵琶艺术的珍品。 到了民国时期,已开始按照十二平均律增加琴码, 标准的琵琶已有八相三十品,琵琶表现力和适应力大大加强,不仅可以演奏传统乐曲,而且可以演奏西洋和现代作品,并且有利于与交响乐队合作。 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到了公元二十世纪中后期,琵琶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琵琶制作方面,原来用的丝质弦改成了尼龙钢丝弦,有的甚至采用银弦,加大了琵琶音量和共鸣。在技法上左手大拇指以及和弦的运用使琵琶的表现力再次大大提高。由此涌现出一大批融传统音乐和现代作曲理论为一体的优秀的独奏作品, 而且还出现了与各种乐器的重奏以及与小乐队和交响乐队的琵琶协奏曲。 到了二十一世纪琵琶不仅在中国呈现出回复盛唐时期的景象,而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关注。不少传统乐曲和当代作品受到中外听众喜爱。 琵琶是中国国乐艺术的国粹,而浦东派琵琶是中华民族之花中的精髓,走向大中国琵琶的主流之一。它所演奏的曲目,已成为传统民间音乐之经典,激荡亿万中国人之心扉。作为南汇人,弘扬自己的民族精神,打出南汇海洋文化的品牌,对于发展海派艺术有着深远的意义;自清乾嘉诞生至今的浦东派琵琶群体,其代表人物、代表曲目、演奏风格、技艺流派,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的多样性;扎根于南汇的浦东派琵琶,做好保护传承发展工作,让它世代相传,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独特价值。
更多关闭
琵 琶
创建日期:2018-01-09 20:10:13
更新日期:2020-09-06 08:53:36
播放次数:33281
全部播放
1104
分享
手机试听
57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04:19

一种凄清婉转的情绪便让人流连忘返。反复的前奏,将人带入一种缠绵悱恻、欲说还休的境界,淡淡忧伤的琴键声,加上东方乐器琵琶所独有的 "泣泣私语诉衷肠" 之特点,感情就这样一步一步被牵引,最终让人沉醉在音乐意境里而欲罢不能。其间,小提琴、中提琴、钢琴、洞箫、时隐时现,很好地完成了和声的作用。 此曲最精彩、最令人感到新奇的,还是曲子中间那一段,也许是林海对钢琴总有着一份割舍不断的情感,这时钢琴突然变成主奏,琵琶变成伴奏。配上一段有如天籁般吟唱的女声"啊……啊……",在琵琶声泣泣的背景下,将琵琶欲表之情展露得淋漓尽致。曲尾,再度重复的起始旋律,悠悠的琴声过后,私语的夜幕就随着水乡的日落诗意般降下了,情感的宣泄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2
05:00
3
05:10

敦煌梦 大漠沉寂 飞飞天兮,魂断鸣沙山,残肢断臂,孤烟敲碎雷音寺的晚钟。寒雁衔走落日,衔不走历史的沉重。穿越时间的符咒,雕刻镶入眼眸。朦胧的主题,清晰异常。月牙泉盛载千古倩影,不是梦境。阳关古道上,烈风低沉。清笛徘徊,琵琶翩跹。 ☉铿锵的鼓点是历史的脚步,大漠的尘烟翻卷着远古的征途。 ☉不管风雨变幻,不论沧桑巨变,朦胧、蜿蜒的踏古之路,永远镌刻着不灭的侠骨与柔肠! ☉惊艳四方的震撼!带上美丽的梦幻,踏上远古的征程,去感受天地的柔美与震撼! 踏古扬沙 人寰恰似云头月,羞涩阴晴怅独孤。烟雨靡靡多少,淘尽英雄暮。狂沙漫舞,千古尽归尘土。琴声高古,豪气出,飞扬先贤青牍。炼龙泉,御赤兔,宇宙谁堪逐鹿? 恰当年,踏古权当游牧。 红颜终是难驻,寻觅已是迷途。元谋伉俪,蓝田琴瑟,轮回万世天涯渡。叹那岁,相眸芷渚,竟忘却,银河飞瀑。更何怨,饮鸩也当巫山宿。只是景山茫,都是旧时荼苦。狂沙漫舞,千古尽归尘土。琴声高古,豪气出,飞扬先贤青牍。 《踏古》是《琵琶相》中又一不同风格出现的经典力作,琵琶高音袅绕,缓缓飘浮云际,以人声配搭琵琶,有着峰回路转之感,表现了思念的惆怅。乐曲中琵琶唱出纯真音色弦乐,像是暮色一屡屡,点缀琵琶演绎的如诗如画。

4
06:39

《塞上曲》是一首琵琶传统大套文曲,乐曲通过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达了哀怨悲切之情。 全曲五段:宫苑春思、昭君怨、湘妃滴泪、妆台秋思、思汉。 此曲描写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哀怨惆怅,凄楚缠绵,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弹奏上强调左手的推、拉、吟、揉及擞音、带起等技法,使旋律更显得委婉柔美。描述此曲最贴切的一句诗莫过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

5
05:42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苹琵琶谱》,1895年出版李方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但这是一首在民间流传的传统乐曲。《十面埋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武曲的代表作,以琵琶所特有的左右手技巧圆满地表现了一段真实而又非比寻常的历史故事。情绪激烈雄壮,节奏复杂多变,富于戏剧性,多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善于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因而这首乐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此曲汇藏着中国古代琵琶艺术的丰富宝藏,不愧为中国民族器乐的优秀代表作。

6
09:15

此曲在明代简称《拿鹅》,明代琵琶名手张雄以善弹此曲著名。1818年刊行的华秋苹编《琵琶谱》、1895年刊行的李芳园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均载此曲,称《海青拿鹤》。1860年鞠士林编《闲叙幽音》琵琶谱(抄本)载此曲,称《平沙落雁》。1926年刊行沈浩初编《养正轩琵琶谱》所载曲谱,较为流行。在演奏上,属武套乐曲,但要求运用文套技法较多,左手多用吟挽,右手讲究音量、音色的控制。凡轮子弦带挑缠弦时,将缠弦在品上摆动,表现天鹅鸣唳之声,并多处运用拼弦、扫弦技法,以描绘海青与天鹅搏斗的激烈场面。 海青又叫海东青,满语叫它“雄库鲁”,意思是世界上飞得最高、最快的鸟儿。辽代的时候,皇帝打猎常要驾海青前往,而它往往征自于女真人。《契丹国志》有载:“女真东北与五国为邻,五国之东邻大海,出名鹰,自海东来者,谓之‘海东青’,小而俊健,能擒鹅鹜,爪白者尤以为异。”由此可见,“海东青”意思就是从海的东面飞来的青鸟。 以渔猎为生的女真人很早就发现了海青高超的捕猎技能,并掌握了将其运用在狩猎之中的本领。但是,海青这种有灵性的鸟儿,极为珍贵且很难捕捉。当时,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流放的罪犯能够捕获海青进献的话,便可以免罪(“有制,犯远流者至此地而能获海青者,即动公文,传驿而归,其罪赎矣。”永乐大典本《顺天府志》卷十引《析津志》)。 海青是女真人的神鸟,所以它在金代的地位更加重要。北京故宫博物院便藏有一块白玉透雕的海青拿天鹅嵌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在女真人使用海青打猎的同时,酷爱打猎的蒙古人也学会了这种方法。据《元朝秘史》记载,按元制,自皇帝及诸王、公主与驸马都设有专门的养鹰人,这类人叫作“昔宝赤”。《南村辍耕录》中说:“昔宝赤,鹰房之执役者。每岁以所养海青获得头鹅者,赏黄金一锭。头鹅,天鹅也;以首得之,又重过三十余斤,且以进御膳,故曰头。”由此可见,元代不但皇帝及王孙贵族家均养有海青,而且延续了辽代“头鹅宴”的做法。因而,在元代产生乐曲《海青拿天鹅》也就不难理解了。 明代李开先在《词谑》中有琵琶名手张雄演奏《拿鹅》,使五楹大厅(五间房)皆盈鹅声的记载,说明此曲在明代时不但流传甚广,而且演奏技艺十分高超。 清代乾嘉年间浦东派琵琶名手鞠士林,所传琵琶谱抄本是最早记有《海青拿天鹅》琵琶独奏谱的曲本。谱中《海青拿天鹅》化名为《平沙落雁》。现在人们演奏的《海青拿天鹅》曲谱,大都传自此谱。 目前,满族民歌中仍有不少歌颂海青的曲调,辽宁民间器乐曲中,也有不少与《海青拿天鹅》曲调相近的乐曲,如《五匹马》《翻天鹞子》等。这说明海青和《海青拿天鹅》直至今天仍然受到人们喜爱!

7
13:00

《千章扫》,罗永晖曲 这首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中国草书的动态美,在渐进声响声中,对比急俆起伏,刚柔浓淡,动静点线的变化。借助琵琶特有的舒雅性和骤雨狂风般的表现能力,用渐进的声响层次,对照动作体态、线性起伏、和速度疾徐的变化。琴音在刚柔浓淡的对比中,发挥了流畅无滞,一贯到底的气势。 作曲家通过对琵琶的使用,以音乐表现出毛笔的舞动及毛笔点捺挑撇之间能量的转换,再加上西方新派音乐中常用的手法,将理念与技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自内而外产生出新的音乐语汇。 《千章扫》共分为四个部份,各有特定的标题和气氛,分别从或动或静的音乐造型作起点,再层层叠叠,脉脉相承,而且连绵不绝,像一笔而下,直带到终点。一、胸中气;二、游丝连绵;三、点滴成流;四、蟠龙走。

8
08:36

《霸王卸甲》是著名琵琶大套武曲,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   这个曲子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也是描述垓下之战,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乐曲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

9
13:40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静夜思》,琵琶协奏曲, 萧江作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著名诗句。乐曲试图表现诗人忧国思乡的复杂情思。

10
08:26

《陈隋古音》又名《传神》,是根据古代《汉宫秋月》传抄谱改编而成。 此曲有不同传谱,目前一般是据无锡吴畹卿(1847—1926)所传,但刘德海加上了许多音色变化及意向铺衍的指法,一吟三叹,情景兼备,很有感染力。 乐曲以歌舞形象写后宫寂寥,更显清怨抑郁。全曲旋律抒情委婉,细腻有致,表现了古代宫廷妇女的苦闷与哀怨。

11
04:17

唐 白居易《琵琶行》:“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南唐 冯延巳《应天长》词之三:“枕上夜长祇如岁,红绡三尺泪。” 唐明皇之梅妃江采萍诗《谢赐珍珠》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清 纳兰容若《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鱼湿红绡。”

12
04:10

赵聪《琵琶吟》 天阶夜色如水 更深露重秋渐凉 寂寞琵琶响 声声断人肠 断人肠 万里人声皆静 缺月无语挂疏桐 独把幺弦拨 弦停曲未绝 曲未绝 人生多别离 只有风景如故 倾城红颜弹指老 故人长绝 浮生若梦 又生千万绪 但闻阵阵冷风呜咽过天际 万里人声皆静 缺月无语挂疏桐 独把幺弦拨 弦停曲未绝 曲未绝 人生多别离 只有风景如故 倾城红颜弹指老 故人长绝 浮生若梦 又生千万绪 但闻阵阵冷风呜咽过天际 万里人声皆静 缺月无语挂疏桐 独把幺弦拨 弦停曲未绝 更复见江上荻花尤自白头 琵琶,转轴拨弦碎碎念,十年心事付指尖,怨几重,恨几重,情未浓,残绡红。人在天涯,何处为家? 寂寞谁人知,相思寄飞鸿。玉指匆匆如流水,漂落花,尽铅华。唯有琵琶,清泪两行弦自夸。我在天涯,天涯是家。

13
04:55

悠远绵长的笛音犹如轻柔的风自遥远的天际飘来,渐渐潜入你的心境,在你心底空灵的回荡。 思绪在轻轻的飘飞,如缭绕的薄雾,如温软的轻纱。神思就在这样的音乐里变得宁静悠远,恍如沉浸于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琵琶如轻轻扰动心绪的羽毛,而笛声似静静兀自燃烧的火焰。 悠远,清凉,缥缈,织就一幅略带忧郁却恍然如梦的画面。

14
07:49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琵琶独奏曲《昭君出塞》由华彦钧传谱。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 据阿炳自述,系由父亲华雪梅亲传的琵琶曲,与《昭君怨》及《塞上曲》没有相似之处。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乐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旋律威严、端庄、深刻,刻画了昭君出塞时的激昂悲愤之情和离别故土的悲痛哀怨之情,结尾散板是为下段衔接作过渡。第二段节奏沉稳单一,旋律富有内在动力,运用了“轮拂”指法,表现了一个纷杂的场面。第三段结构短小,旋律轻快明朗,层次分明,表达了对昭君出塞的无限感慨

15
06:15

钢琴与琵琶之间的对话就是让山泉、涟漪、林风、落叶见证的流转清扬。一个在心灵中缠绕,一个在天地间流淌,各有一番风味。 透过灵动的钢琴与琵琶,演绎出一段段浪漫、柔美的人间恋情!浪漫的乐曲,悠扬的旋律,唯美的情调,浸透着无数的迷人的日子、妩媚的微笑……琴键起落之间营造出湛蓝的天空,微熏的海风,等着您张开双臂拥抱爱情。一次次让人心动不已、无法言表的思绪在田间流淌…… ”

16
04:33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抒发作者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情。比较起来,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在作者众多的怀念歌女词中更有其独到之处。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欧阳修《好女儿令·眼细眉长》:“一身绣出,两重心字,浅浅金黄。”词人有意借用小苹穿的“心字罗衣”来渲染他和小苹之间倾心相爱的情谊,已够使人心醉了。他又信手拈来,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诗句来,给词的意境增添了不少光彩。

17
02:29

阳春白雪又称《阳春古曲》,是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古曲。它以活泼清新的旋律,富于活力的节奏描绘了万物生机盎然的春意景象。 乐曲主题的显示部分,以琵琶的“挑轮”、“扫轮”、“弹挑”等技法使旋律活泼跳动、轻脆明快、如玉珠落盘,表现出清新有力、欢快明朗的性格,并以此奠定了全曲的基调。随后曲调转向高音区,结构也扩大了,情绪前段更为热烈,显出一种勃勃生机。在乐曲的展开部分,重复了第一部分旋律后,加进了大段新的音乐材料,旋律走向趋于平稳,节奏均匀,与前后部分欢快跳跃的形象成对比。这时乐曲的速度由慢到快,运用琵琶强有力的快速扫弦,展示出一种热烈奔涌的情绪,并以此结束全曲。 《阳春》古曲以其对音乐形象精炼的概括,质朴而丰富的音乐语言,表现了人们的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对大自然充满无限感情的精神气质。全曲呈现出一种明亮的色调,活泼、乐观,听来使人感觉耳目一新。

18
02:10

《金蛇狂舞》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 乐曲是三段体结构,旋律始终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第一段。乐曲一开始,就以明亮上扬的音调不断地呈现出欢乐、昂扬、奔放的情绪,让人耳目一新。第二段。由两小节打击乐器音响引出的更加热情昂扬而且流畅明快的旋律,令人感到充满生机而富有生命之活力。第三段。作者巧妙地借鉴了民间锣鼓点中"螺丝结顶"的结构形式。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速度逐渐加快,加之锣、鼓、钹、木鱼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烘托,使情绪逐层高涨,直至欢腾红火的顶点,生动地再现了民间喜庆时巨龙舞动、锣鼓喧天的欢乐场面,洋溢出鲜明的民族性格特色和生活气息。全曲以激越的锣鼓伴奏,更渲染了热烈欢腾、昂扬激奋的气氛。

19
06:54

郁轮袍解释 1.古曲名。相传为唐王维所作。维未冠而有文名,又精音律,妙能琵琶,为岐王所重。维方将应举,求王庇借。王遂引至公主第,使为伶人。维奏新曲号《郁轮袍》,为公主所激赏,乃为之说项,维遂得高中。事见唐薛用弱《集异记》。 2.杂剧名。明王衡作。敷衍王维的故事。 3.琵琶套曲《霸王卸甲》 王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子,历史上像他这样的大才子并没有几位,后世的苏轼或许算得上一位。王维精通音乐尤其擅长弹琵琶。,曾有传说,他在某人府邸中见到一幅音乐演奏图,他一看便知他们在演奏什么乐曲,是乐曲中的哪一节或许,传闻不可以尽信,然而王维擅长音乐,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20
02:35

《黄莺吟》,全名为《开指黄莺吟》,刊载于南宋末年陈元靓《事林广记》卷四,是一首短小的琴歌,与姜夔所作之《古怨》一曲,可说是现存曲谱最早的宋代琴歌。所谓「开指」,是大型琴曲前面的小引子,以作为熟悉本调弦路,或简要介绍全曲之用。「开指」有时为帮助记忆,也填有歌辞。这首歌借黄莺在花丛中的歌舞,表现春日欢欣之情,别有一种短小可爱的情趣。 「黄莺,黄莺,金衣簇,双双语,桃杏花深处处。随烟外游蜂去,恣狂歌舞。」 乐曲短小精炼,洋溢着春天的生机与朝气。烟花三月,草长莺飞,莺啼喈喈,唱响了春日序曲。春光乍泄,一派欣欣向荣。「春者,天之和也。」一团和气在心间,展露于外自然是和颜爱语,面露喜色,给人如沐春风的和煦。心存慈爱,鸟兽蜂蝶亦能与人相亲。听,那自在的黄莺你一言我一语,好像在互相提醒,春天来啦!何不抛却所有烦恼,投入自然的怀抱,徜徉于芳菲斗妍的春色中,去感受淳朴天真的快乐。草木无言,却以其生长荣枯昭示着自然之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大自然中蕴藏的无尽智慧,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欢快的旋律在指间流淌,胸中亦泛起茸茸的绿意。

21
24:36

《春秋》的结构基本框架可分为五个部分——引子及四个音乐风格迥然不同的段落。它们依次是: 狂想式的引子、慢而抒情的第一部分、快而愉悦的第二部分、由慢到快的第三部分、辉煌急速的第四部分。从结构特征上看,它是一个“边缘曲式”。因为作品既有套曲的一些曲式特征,又有曲牌连缀的结构特点,同时又兼有西方奏鸣曲式的某些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似又不似、似是而非的状态中。这种似是而非,恰恰就是作曲家的结构创造。 引子是一段以打击乐器为主体的乐队与琵琶的竞奏,它取自于春秋起讫年代数字的主,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戏剧性展开。在这里,作曲家的艺术构思恰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史实相契合: 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所谓“礼坏乐崩”的时代,“群雄蜂起”的社会现实使各种人文流派随着旧秩序的“坍塌”而形成并迅速成长,以儒、道、墨、法、阴阳等为代表的诸家思想群体自此开始鼎立于社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多元的新景观。自此而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其思想体系的博大精深、人生态度的积极入世、处世哲学的敦厚威猛相济而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从而成为中国社会历史中思想的主体;由此,儒学在中国历史中基本上一直居于显学的地位。 慢而抒情的第一部分在沉重的历史帷幕打开以后,抒情而又委婉的主题由琵琶轻声奏出。琵琶在这里似乎是作曲家的化身,在这个乐段里,作曲家把自己对中国璀璨历史的无限感叹与由衷赞美,转化为凄美的吟唱。作曲家对中华文化的生命体验,随着琵琶的吟唱缓缓地流出。这个主题在承载着作曲家本人感叹的同时又具有另一重的寓意,即,它也是华夏子孙对自己祖先缔造的辉煌文化成果及其历史的由衷赞美与歌唱。随着这声声动人的吟唱,以文人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思想精英驱动下的中国文明的沧桑画面,以非时空素常次序的方式(按照作曲家自己下意识的逻辑运筹秩序)展现在我们眼前。在以下的几个乐段中,听众可以比较充分地去感受到儒家文人群体的人格风范。 第二部分,作曲家规定为“愉悦的快板”。其实,这是一个不太轻松的部分,它是儒家群体人格“自强不息”整体风范的写照。在这里“剑胆文心”“慎思敏行”的古代仁人志士的人格特征得以充分展现。 作曲家在这个貌似“愉悦”的乐段里,以种种极富动力感的音型,塑造了一个“礼坏乐崩”、思想解放,但同时又充满了危机与挑战的社会氛围。一系列儒家精神的密码就隐含在这个段落中,以一种貌似“愉悦、轻松”的面目展现开来。作曲家的这种隐喻式的手法,恰与中国古代儒家文人群体的基本精神相一致。 第三部分“感伤的慢板到狂喜的快板”是一个动态幅度较大的段落。在这个段落中,所谓的“感伤”不过是一个托词而已,较慢速的前半部分是在貌似平和低沉氛围中的急切寻觅,寻觅的是什么?是作曲家对儒家群体人格的象征性赋予。在经过大段的沉吟之后,便发展到了作品的“黄金分割点”,在这个点上重要的“点睛”之笔,就是以琵琶的泛音轻声奏出琴曲《梅花三弄》的主题。作曲家采古人“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之韵”之说,以花质寓人品,将儒家文人整体精神比喻为梅花。按照协奏曲的一般常规,这个段落应该是跌宕起伏、充满动感的部分。

22
04:24

一曲天籁之音,深沉的、伤感的、彷徨的、无奈的、孤独的、内心百回千转挣扎的多重反映,幽幽然地听… 琵琶如女子辗转的心事,静静的听,仿佛是在回忆一段难忘的往事,不堪回首,但却是那样的美好。 梵高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但是总有一个人,总有那么一个人能看到这团火,然后走过来,陪我一起。

23
04:25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24
27:36

琵琶协奏曲《汉字》是作曲家张一兵历时三年半时间创作完成,是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的项目。 《汉字》是以单乐章套曲形式完成,乐曲中的段落由琵琶叙述性独奏连接。有歌颂中华民族的主题,有学堂的童趣,节日喜庆,有远古的甲骨和祭祀,还有秦始皇的战车和战争乐曲一气呵成,通过这些音乐段落抒发作者对我们博大文化的崇拜和赞颂。 一声大鼓轰开中华文明的大门,庭院深深;琵琶的出现就如一个讲述者,一句说完,停歇片刻,又一句说出,欲说还休的姿态,能引人入胜。这个引子委婉迷人。接下去的第一主题由琵琶首先呈现,这是一个活泼自豪的旋律,得意的样子,十分生动。乐队恰到好处地烘托着琵琶,抑扬有节制,成熟自信。随后出现了一个个俏皮的旋律,跳跃的、戏虐的、童趣的,轻松活泼,然后逐渐增强力度,改变音乐色彩,逐渐变得热烈有力,将音乐推向第一个高chao,在鼓声的催促下,音乐快速行进,有号召性的气氛。至此,音乐的色彩都是明朗的、愉快的。当钟、鼓、唢呐威严地展示后,音乐的气氛变得不祥,有战斗的味道,琵琶出现一小段《十面埋伏》的动机,有sha戮之声。幽怨的一声埙之后,琵琶变得抒情哀怨,使人联想霸王别姬的场景,乐队营造的背景十分沉重。埙、箫、古琴的相继出现让人体会到了文人般的压抑,音乐转入沉思色彩:一个负重的民族啊!但力量在累积,再次的高chao如期而来,却带有悲愤的色彩,灾难中的抗争,终于汇成了浩大声势。结束这个高chao是琵琶孤独的表演,悲愤而激越的。随后出现的乐队全奏是琵琶歌唱性的讲述主题的再现,变得形象伟岸,场面光明,琵琶的强奏把乐队坚定地推向高chao。 这首作品近乎完美,演绎的完整性也是优秀的。作品给我的印象是:有抑制的英雄性色彩,厚重有余,明亮不足,能抓住人心,却并不十分畅快。作曲家大概意图用一部音乐作品来浓缩对中华文明的一方面印象,选择了“汉字”这个符号作为动机,十分成功。中华文明五千年,有讲不完的故事、抒发不尽的感叹,但基调都应当是厚重,并且是气象万千的。

25
08:22

《彝族舞曲》是一首风格新颖、独特的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它既继承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又借鉴外来手法,做到推陈出新,是解放后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新生活的成功之作。《彝族舞曲》是一首抒情气息非常浓郁的乐曲,它仿佛是一幅用音乐描绘山乡的风俗画:月色朦胧的山寨,彝族少女充满青春活力的轻歌曼舞,小伙子们围着火堆强悍地跳跃,一对对情人在细声絮语。

26
04:43

《明月千里寄相思 》歌词 明月千里寄相思 夜色茫茫 罩四周天边新月如钩 回忆往事恍如梦 重寻梦境何处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遥问星已稀 请明月带问候 思念的人儿泪常流 月色朦朦 夜未尽周遭寂寞宁静 桌上寒灯光不明 伴我寂寞苦孤零 人隔千里无音讯 却待遥问终无凭 请明月代传信 寄我片纸儿慰离情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遥问星已稀 请明月带问候 思念的人儿泪常流

27
03:22

公元前33年王昭君远嫁匈奴。昭君孤身一人,怊惆程北,一路上茫茫千里,黄沙漫漫、烈日狂风,马嘶雁鸣。心绪难平,遂于马上弹奏《琵琶怨》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凄婉一曲《琵琶怨》,大雁纷纷落平沙。此一去,便是一生。 王昭君,在她最黄金的年龄远嫁大漠,背井离乡,肩负着国家的使命,承载着民族的兴衰。边境的安宁应该是军人的献血,战士的勇猛,用金戈铁马换回来的,而让一个轻柔的女子用一生去承担这一切,未免太过于太残忍了吧!就像昭君给汉成帝上书所说:“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怜之。”他们在金銮殿上歌舞升平的时候,想没想过,一个弱女子为了国家远在塞外。她是多么期盼着在有生之年还能见一见自己年迈的老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数着朝朝暮暮,从倾国倾城的少女变成两鬓斑白的老人。 她这一生是多么的想踏上回家的路,看看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喝一口故乡那甘甜的水。然而这一切只能在心里,在梦里。

28
04:01

梦江南 作者:温庭筠 (唐)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9
02:13

莲花,蘸着些许清水,写出生命的瑰丽。远看,如瞎似雪;近看,似画如诗。英姿与神韵,令人流连忘返;色彩与芬菲,催人祢想遐思。莲花纤嫩,莲叶柔韧,穿透重重淤泥与~~深水,凸显生命的高贵与鲜活娇美。 《出水莲》是传统的客家汉乐,音调古朴,风格淡雅,表现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全曲不长,但却以各种丰富的表现手法将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古典吉它演奏家殷飚曾将此曲改编成吉它独奏曲。

30
14:4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儿高》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所作年代及作者均不详,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是器乐艺术中描写月亮的极品之作。现存最早谱本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手抄本《高和江东》中的一曲。 清嘉庆年间蒙族文人荣斋所编的《弦索备考》(1814年)中亦收录此曲。最早的刊印谱本是华秋萍的《琵琶谱》,后李芳园在编印《南北派十三大套琵琶新谱》时,根据此曲的风格及特点与白居易诗《霓裳羽衣舞》中所描述的情节相似,故更名为《霓裳羽衣曲》。 《月儿高》主要描述月升到西沉的过程,全曲古朴动人,委婉缠绵,优雅华丽,舞蹈性极强,颇具大唐风韵。

31
05:02

琵琶独奏,阿炳作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此曲经杨荫柳、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下来。据阿炳生前所言,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成。乐曲共三段:开始的慢板段落是全曲的主体部分,篇幅较长。在短小的引子之后,主题呈现,旋律深沉苍劲,柔中带刚并富于感叹。时起时伏的音浪,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平和激愤。这个长达十一小节的主题,用段末扩充、换头、搭尾和通过出现清角音(fa)等变换旋律创作技法,变奏了五次,从多侧面揭示主题的音乐内涵。第二段篇幅短小,是个过渡段落,主要用“摭分”指法演奏,并作重复和模进,音乐滔滔不绝,情调轻快,富有动力。第三段速度更快,旋律富有棱角,节奏坚定,音乐铿锵有力,表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气质,乐曲在充满自信和乐观的气氛中结束。

32
18:12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创作于1973年,1977年中央乐团首演。由刘德海琵琶独奏,管弦乐队协奏,开创了琵琶协奏曲之先河。乐曲描写了蒙古族少女龙梅、玉荣为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的事迹,表现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热爱集体,不畏风暴的高尚风格和勇敢的精神。乐曲采用民族传统乐曲多段体与西洋奏鸣曲式结合的形式,具有独特的乐曲结构。

33
05:06

《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此外还有《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如《浔阳琵琶》的曲名,即取自《琵琶行》中第一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较大差异。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自《夕阳箫鼓》管弦乐曲,更是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34
04:03

风华国乐之琵琶曲《思丝入扣》,纤指琵琶弦,细将幽思传。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一种望不出顏色、闻不清生律、问不明结果、切不到脉相的症候,这相思的病症早已在与你别离后悄悄地生起、重重地害下!   琵琶音域宽广神秘、音色清澈明亮,可表现出具有内在力与紧张度的曲调,或明快、或跳耀、或高昂;亦可弹奏出柔情似水、温柔婉约的感觉,或忧伤、或抒情,為中国乐器中表现力最丰富的乐器。

35
04:37

此曲融合了古筝,琵琶,小提琴等多种乐器,曲子里慢慢的柔情和思念,像是要溢出来一般。 琵琶声音清脆,就如恋人之心一样明了,无需言语,表现已然是那么的明显。 提琴声音的加入,为曲子蒙上了一层幽怨的色彩,一如星星对明月的爱慕,却无奈光芒不及。

36
04:31

寒"指孤单。"鸦"意自卑。"戏水"是自娱自乐之意。 全曲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 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鸭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音色清越,余音悠长,音韵委婉。全曲共三段,各段音乐个性鲜明, 段落界限清楚,是一首典型的板式变奏体。第一段,头板(又称慢板)为4/4拍;第二段,拷拍(又称拷打),为1/4拍;第三段,三板(又称中板),也是1/4拍,速度较快。这首乐曲的板式铺排是潮州弦诗套曲的典型结构样式。通过欣赏《寒鸦戏水》,可领略潮洲音乐的旋律色彩和调性色彩变化的一些特点。

37
06:50

《青莲乐府》是由清代后期民间流行的琵琶小曲连缀而成。20世纪30年代孙裕德先生改编成丝竹合奏曲。乐曲典雅清新,古朴淳厚,表现了松石闲意和举杯邀月,起舞弄影的情趣。 青莲乐府》:琵琶传统大套文曲。华秋萍的《琵琶谱》中有《清平词》、《凤求凰》、《三跳涧》、《玉连环》四首独立的文板小曲。后李芳园在其琵琶谱中将这四首小曲连成一套,分为四段:清平词、举杯邀月、风入松、石上流泉。伪托“青莲居士”李白所作,即名《青莲乐府》。乐曲在流传中形成了四段、五段、三段等多种版本。目前以汪昱庭派的卫仲乐、李廷松弹奏的版本为多。此派传谱由“举杯邀月”、“雨打芭蕉”、“风入松”、“石上流泉”四段联缀而成。此曲虽为多段联缀,但主题音调贯串于全曲,而且二、三、四段的前二十八小节基本相同,因而全曲显得统一集中,并带有“合头”式变奏的特点。 《青莲乐府》是一首典型的琵琶文曲,风格典雅清新,淳厚古朴,高雅流畅销。尤其此曲用了不少次的“提”的技法,使乐曲加强了对比,于文静中见豪放,别有一番情致。

38
17:50

《花木兰》是琵琶与民族管弦乐协奏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代表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琵琶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用来演奏《花木兰》的曲目可以更好的展现民族文化,同时协奏的方式将民族文化的传统音乐与西方演奏技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是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创新。本文笔者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阐述了琵琶协奏曲《花木兰》的艺术处理。 这部单乐章协奏曲采用了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木兰爱家乡”的主部主题来自五四时期广泛流传的爱国歌曲《木兰辞》(白宗魏曲),质朴委婉富于民歌风味。琵琶施以推、拉、吟、揉等技法,使之更为柔美,表现了木兰温柔的少女性格。副部主题是活泼的小快板,由琵琶与乐队不断呼应发展着,表现了木兰练武时的飒爽英姿。主部主题再现时,乐队全奏,琵琶在高音区用摇指重复呼应,出现了呈示部的高chao,抒发了木兰对家乡的热爱。

39
09:23
40
09:11
41
10:38
42
03:33

天山之春,琵琶独奏曲,原为乌斯满江和俞礼纯合作的热瓦甫独奏曲。1961年由王范地改编成琵琶独奏曲后广泛流传。 乐曲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为三拍子,通过两个鲜明对比的主题描绘了春到天山时一派明媚喜人的秀丽风光。第一主题用长轮演奏,带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间音调特点,舒展宽广,具有较强的歌唱性。紧接着的第二主题采用了新疆弹拨乐器常用的那种轻快活泼的节奏型,生动有趣。随后第一主题在属调上再现。在挑长轮以后,作者巧妙地以双音与空弦音相结合奏出第一主题,音响和节奏显得丰富多彩。 第二段是一个欢腾的快板段落,音乐转为C 调,节拍也变为二拍子,色彩明亮,旋律带有强烈的新疆民间舞曲风格,充分发挥琵琶扫、摭分和快夹弹等技法,热情奔放,一气呵成,形象地描绘了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脚下敲起手鼓、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场面。

43
10:46

《云想花想》琵琶协奏曲创作的灵感来源于李白诗歌“清平乐”其中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作品用女性化优美的旋律,以及灵动雀跃,跌宕起伏的舞蹈性节奏,展现了如诉如泣、娓娓道来的深切情丝。其独特的创意和唯美的音乐深受表演者和观众的喜爱,成为一首上演率极高的琵琶经典名曲! 其独特的创意和唯美的音乐深受表演者和观众的喜爱,成为一首上演率极高的琵琶经典名曲! 云想花想》创作灵感来自于李白著名的诗作《清平乐》“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作品用唯美的女性化的优美旋律,以及灵动雀跃,跌宕起伏的舞蹈性节奏,展现了如诉如泣,娓娓道来的深切情思。

44
00:02

《封神榜 琵琶协奏曲第一辑》序诗

45
03:40

《封神榜 琵琶协奏曲第一辑》莲花化身

46
02:14

《封神榜 琵琶协奏曲第二辑》七十二变

47
07:51

金台拜将若飞仙,斗大黄金肘後悬;梦入熊罴方实地,年登耄耋始朝天。 延绵周室承先业,树列齐封启後贤;福寿两端人罕及,帝王师相古今传。

48
05:29

《封神榜 琵琶协奏曲第二辑》姜太公封神

49
11:17

琵琶协奏曲,于庆祝曲。乐曲以清新明朗的曲调,活泼而热烈的节奏,加之琵琶特有的左右手技法及其独特的音色表现,鲜活描绘生活在长白山下,能歌善舞之朝鲜族人民节日里的欢乐情景。

50
06:24

新翻羽调绿腰》由杨洁明于1982年创作,王伟华订指法。 据传唐贞元年间,乐工进新曲。乐曲清新委婉,德宗非常喜爱,但又嫌其太长,于是命乐工录其主要的精彩部分演奏,故名《录要》。以后,琵琶上也有了《绿腰》的独奏曲。 此曲是作者根据唐诗中关于《绿腰》舞的描述创作的,并刻意追求唐代的风韵在琵琶上加以发挥。乐曲分为五个段落,模拟唐代大曲的结构。五个小标题,除第一个取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琵琶歌》外,其余四个均取自李群玉的《长沙九日登东屡次观舞》诗。 第一部分 名为"散序多拢捻",节奏自由。 第二部分 首段名为"轻盈绿腰舞",中序入拍,旋律优美典雅,节奏舒缓,充分展现了宫廷舞女轻盈婀娜的舞姿。二段名为"慢态不能穷",慢起渐快,用摭分起后用附点节奏,情绪较为活跃,舞女们姿态百生,令人目不暇接。三段名为"婉如游龙举",为中板,气势浑腾,用摇指、勾轮等手法,表现了舞女们穿cha如梭,犹如金鱼般地来回嬉游。 第三部分 名为"繁姿曲向终",入破,也称"花十八",音繁节促,旋律在琵琶宽广的音区中跌宕起伏,强烈的扫拂和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进行,表现了绿腰舞蹈临将曲终时,急速翻旋gao潮迭起的生动场面。

51
07:10

第一部分:晚霞 傣族语“西双”为十二,“版纳”是比县小一些的行政区;西双版纳是云南省与缅甸、老挝等接壤的地区。区内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丰富的植物和药材;大量的珍禽异兽,有天然动物园和植物王国之称。傣等少数民族聚居已超过2000年。区内风光如昼,环境优美,民风纯朴,充满热带风情。乐曲便是表现西双版纳绚丽多姿的大自然景致及边寨人们的幸福生活。

52
05:37

第二部分:恋歌

53
05:08

第二部分:篝火

54
09:30
55
03:18
56
03:31
57
02:34

雪父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5

好专辑

2020-04-13 23:48:50
·
·
更多

可以加一首 琵琶语

2020-02-26 18:36:43
·
·
更多

[咖啡杯]

2020-02-22 15:14:10
·
1
·
更多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019-10-29 16:48:13
·
2
·
更多

琵琶音质如玉,清冷优雅,那是行走在指尖的一个梦。

2019-10-28 21:10:07
·
2
·
更多
更多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