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单介绍
自18世纪以来西方人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疯狂“造物”的历史,对“物”的极大定义与极大丰富不仅让人满足了欲望,也造成一时间对自然科学的最大迷信,今天的一部分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了对技术,工具本身的过分依赖其实也是“迷信”,但尽管如此,在日常中我们还是习惯性地把“这不科学”调侃性的挂在嘴边,这潜意识里实际上有着深刻的背景,不仅仅是工具上的自卑,由于不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机械工业大生产的社会参与者。因此在固步自封的大清人是愚昧的,进步也是被动的,是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轰开国门造成的,因此这一百年,我们有时候在字里行间里不知不觉地就会流露出对西方仰视(同理对西方表面上的仇视,狂妄自大也是自卑),为了赶上“老大哥”的发展速度,我们“只争朝夕”可以说是一步就进入了重工业时代,中间有个文化心理上的“空白”,即我们没有天真过,浪漫过,不知道机械,蒸汽机,包括就在眼前的瑞士钟表等等一切前工业文明,对早期理性,实证主义时代的精神,“科学”本质的意义缺乏情感上的投射、幻想,对 待西方的一切皆实用主义当道,乃至于在艺术上,有的人干脆就把“蒸汽朋克”(Steampunk)归为“边缘文化”,这是错误的。你能说《钢之炼金术师》,包括宫崎骏的某些作品是边缘吗?当然不是,它只是再现了我们这100年间没有体验过的,高度发达的蒸气科技世界 [img id=4869693]//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03-08/1552023048_xI5n.jpg[/img] “多么奇妙的探险之旅啊!我们从一个火山下到地下又从另一个火山里钻出来,而这后一座火山竟远离斯奈菲尔火山,离冰岛那人烟稀少的国土足足有四千英里,我们的这次旅行竟然出乎意料地最终到达地球上最祥和美好的地方。我们离开了冰天雪地灰雾浓浓的北极地区,却一下子到达了满目翠绿,天高云淡的西西里岛……”——Jules Gabriel Verne《地心游记》 [img id=4869674]//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03-08/1552017969_xVBg.jpg[/img] 好玩的“蒸汽朋克”玩具,蒂姆伯顿的“机械童年”,以后等我孩子大一点,我要给他买 [img id=4869676]//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03-08/1552018237_7MMX.jpg[/img] 《西游伏妖篇》中的“蒸汽朋克”风格,红孩儿,徐克,时尚中其实还有一些更夸张,华丽的服饰搭配,与“装置”有兴趣的可以搜搜,网上很多……包括“降魔篇”里的同类设计,带着理解去看,你才会明白 [img id=4869690]//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03-08/1552022627_Dg7P.jpg[/img] “蒸汽朋克”的范儿 Steampunk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但根在18、19世纪。把那时候的机械装置艺术的范儿放在一个被架空的超现实的语境中,齿轮与轴承堆砌出来的是一个今天的人难以想象的东西,比如“剪刀手爱德华”(Tim Burton),比如小说《差分机》里的平行世界,《帕迪杜街车站》,哈里波特里的“蒸汽摩托”……其实,我这样的80后,很小的时候,小学一年级的我们就接触过,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就是!《海底两万里》《80天环游地球》包括后来央视还放过的根据《地心游记》改编的电影,所以蒸汽朋克其实不是朋克符号,而是一个要放在哥特氛围中观察的,由各种脏乱怪诞,包括模仿前工业时代沉在霾中的伦敦街头,同时故事又是另一个平行的异世界,这也是“科幻”这个概念的母体。西方的科幻电影无不由此起步,本歌单就是要用平视的眼光,给你体验一种又古旧又摩登的感受,然后,再通过漫画、棋盘样式的老科幻色发展到计算机,电玩,充满着高科技童真的“赛博空间”,领略一下Cyberpunk的魅力 [img id=4869662]//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03-08/1552016996_QwnF.jpg[/img] 日本女设计师池内启人的“赛博朋克”作品 [img id=4869675]//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03-08/1552017989_GmJo.jpg[/img] 赛博风格的奠基电影《银翼杀手》(Blade Runner)从这部开始一直到前几年影院上映的《普罗米修斯》,一条主线非常清晰 “赛博朋克”与“蒸汽朋克”实际上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当你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维多利亚时代,人类的进取心。心理上比较怀旧,观察纯机械原理,装置艺术,还残留有老哥特意向时,你就是Steampunk,你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另一面如果你放弃了这种约定俗成的古雅,进一步拓展至当代的前言科技,改“机械构造”为“电脑建模”,爱玩VR,还能秉承Kraftwerk的遗风,改掉“平行宇宙”的假设,直接就进入未来世界,数码产品,那么你可能就是Cyberpunk,你是一个未来主义者。在这两个词中“Punk”作为后缀,突出游戏感与假定性。即一个被架K世界观下的表述与他们的思考。这是Steampunk与Cyberpunk的关联部分。也是我要把两者放在一张歌单里的原因 [img id=4869692]//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03-08/1552022796_jFqG.jpg[/img] “赛博朋克”的范儿 [img id=4869702]//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03-08/1552030928_EfK5.jpg[/img] [img id=4869703]//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03-08/1552030943_0feI.jpg[/img] “赛博朋克”风格的游戏 无论是“赛博朋克”还是“蒸汽朋克”都不是音乐风格,一个对不可知持悲观,一个对不可知持乐观,一个稚童,一个异变。只是两种有部分交集的Style!在建筑、时装、漫画、电玩、电影、玩具、文学、绘画等几乎所有的艺术门类,商店有售的文化产品中都有体现,本歌单只是在音乐中找出符合它们趣味特征的作品,音乐风格上不限 [img id=4869705]//img.xiami.net/images/collect_pic/03-08/1552031705_08zV.jpg[/img] 《攻壳机动队》2017年,当代经典“赛博朋克”电影,原作是由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于1989年5月在讲谈社青年漫画刊物《周刊Young Magazine》海贼版,1989到1991年发表的连载漫画,故事梗概就不介绍了,有敏感词 封面:尼摩船长驾驶的“鹦鹉螺号”,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在国内凡尔纳的作品一直是作为青少年课外读物而存在的,我这一代80后,小学时,老师就有推荐过,“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现在的孩子不知道还没有时间阅读。其实,凡尔纳的作品适合所有年龄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里比莎士比亚排名还要高
更多关闭
尼摩船长伟大的征险之旅
创建日期:2019-03-07 12:00:45
更新日期:2019-10-25 14:23:44
播放次数:9490
全部播放
87
分享
手机试听
80首歌曲歌手专辑 时长
1
00:57

仰望星空,人类应该感到谦卑,即便今天旅行者号已经远离了太阳系,我也不该对苍穹报以任何“征服”的念头,想想现代文明的初心,那些早期科学的进步之所以宛如神迹,无非源自一颗孩子般的好奇心

2
02:23

惊险,刺激,带上你那19世纪的浪漫情怀奔向21世纪的奇幻旅行,那是各种古怪理论和发明层出不穷的大时代,也是你内心失落的记忆,追忆现代文明之初,那乐观向上的机械达尔文,你有理由开心一笑

3
03:27

蒸汽时代的进取心就像这冬日仙境,美不胜收。如果你准备去法国旅游,记得参观一下凡尔纳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对面就是“南特岛的机器”(The Machines of Nantes Island)游乐场,一座“蒸汽朋克乐园”,再现凡尔纳笔下奇妙的机械怪物

4
02:49

这张向爱伦坡致敬的唱片非常蒸汽朋克

5
06:40

对旧时代得眷恋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字里行间,漂亮的钢琴。对于80后的我来说,听这样的音乐我是多么怀念那时候的氛围,电视上还有 《环游地球80天》、《地心游记》、《时间隧道》、《方舟二号》,《霹雳五号》,《回到未来》等等这样电影可以看,不耍颜值,没有流量明星,人们只尊重剧本,尊重演技,那是每一个人都在真正在读故事,享受故事的时代

6
03:34

自The Dresden Dolls把这结实,耐用,弹性十足的“投币男孩”(Coin Operated Boy)带到这世界以来,这首大量采用“断音”的巴洛克作品就被各种翻唱,演绎,流传至今……包括澳大利亚电视台播的广告里都有。这就是典型的“蒸汽朋克”趣味,幻灭与游戏感如影随形,好像上了发条

7
00:00

蒸汽朋克在美学上玩味的是一个混搭风格,它在音乐上是哥特与巴洛克,视觉上,比如黄油色系的牛津科学历史博物馆,宫崎骏的《哈尔移动城堡》等等,一般喜欢采用黄铜,因为黄铜有杂质,不纯粹,这就对了。对于有想象力的人来说,steampunk是可以释放自己的,比如这首,编曲非常怪诞。就像你看到的那些早期工业年代中奇形怪异的发明

8
01:35

乐观,积极,充满干劲的,理性实证主义时代

9
04:43

这是一条蒸汽朋克化的美人鱼,由轴承齿轮构成

10
00:00

自1818年《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问世,到1931年第一次把这怪物呈现在电影荧幕上,从视觉艺术的角度说,弗兰肯斯坦就是“蒸汽朋克”的产物,总结了早期对于“黑科技”想象,哈哈。蒸汽手术台,蒸汽轮椅,蒸汽切割器……各种古怪的东西,充满童趣。在没有家庭电脑的时代,海德博士(Mr. Hyde),就是19世纪西方小孩眼里神神叨叨的,坏坏的“科学家”

11
03:50

“船的驱动完全靠电力供给,而电力则是从海水提取钠,将钠与汞混合,组成一种用来替代蓄电池单元中锌元素的合金,再转化成电后取得的,储存在电池里。船员的食物则全部为鱼类、海藻等,所以说能源和船员的生活必需品都来自于大海,它完全不需要陆地的补给,可以无限期地在海上航行……”,这就是19世纪凡尔纳脑子里想出来的东西,“纺锤型潜艇”鹦鹉螺号,喜欢这个俏皮,轻松的雷鬼节奏

12
05:27

推荐可以和David Sylvian的那些氛围艺术作品放在一起听,Deine Lakaien的作品中个人特别喜欢这张,从头到尾都极有氛围,游吟诗人的感觉

13
03:18

“蒸汽朋克”意境,好喜欢里面的弦乐,这法国姑娘置顶的“when the night comes”那首也很好听

14
02:08

如何全景式地展现人类自工业文明之后基本出行状态,你就读凡尔纳的《环游地球80天》,当年“正大综艺”还放过电影(好像“第十放映室”的BGM也是它),陶醉在“蒸汽朋克”世界的发明家,刻板准时的英国绅士福格,究竟是为了赌气,还是真的有必要如此狼狈地证明“地球是圆的”,总之,这我小时候捧腹的故事精彩极了,加上他的仆人“路路通”一路征险,就像唐吉诃德与桑丘,这80天比有的人一辈子活得都有意义,“所有事情都看起来安排得井井有条”的背后还是算差了一天,这就是人生

15
01:21

《红猪》里的反推充气机翼飞行器,是一战的产物,要比蒸汽时代晚,但整部片子依然洋溢着蒸汽时代的调性,据说这也是宫崎骏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部作品

16
00:00

19世纪的发明有很多,除了蒸汽机之外,我认为最成熟的机械就是打字机,1808年图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机,但遗憾的是这台打字机后来根本不普及,很快就是消失了。美国人肖尔斯改进了图里的发明……一直到今天我电脑键盘上的字母排列还是那时候的样子(肖尔斯的创造,它让打字员能够更快捷地输入),这个音乐作品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节奏完全是人的“打字节奏”,如今打字机已是“古董”

17
04:46

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唱给你听,这个故事发表于1846年,1837年到1901年,这个完全不按照常理发展的历史,其创造的物质和欲望要比过去一切的总和还要多,与此同时,在夜幕下是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

18
00:00

没日没夜,不吃不喝,究竟是人还是机器

19
04:00

真的满意么,物欲极大满足之下是痛苦的心灵

20
00:00

和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决心的大刀阔斧不同,中国虽然有少数有识之士忧心如焚,但那时候“科学”的概念在上层人的头脑中几乎为零,1876年容闳受邀参观费城博览会,美国铁路的突飞猛进给陪同的詹天佑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铁路工程专业,成了“中国工程之父”,不过他主持建造的1876年的吴淞铁路1877年就被拆了,慈禧视之为“西夷淫巧”,随后戊戌君子失败一直到日本侵入……长达百年时间都没有好好建设,虽然两颗原子弹把日本打回了和我们一样的水平线上,但经历过“蒸汽时代”的日本和我们心理上对现代的认知度是不同的,我们有太多外力因素干扰工程技术的发展,当年“唯生产论”还是要被批的,故我现在谈steampunk,乃至于思考这一系列主题音乐总有些许伤心萦绕心头

21
02:38

《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这么说吧,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他逃避人类又喜欢冒险,他有着炽热的情感,虽身在海底却时刻关注着世界的风云

22
03:07

八音盒

23
04:44

尼摩船长反对奴隶制,痛恨殖民者,他说“大海就是一切”因为在他的眼里海洋不属于暴君。虽然在海面上“暴君们”还能行使不公平的权利,他们可以在那里战斗厮杀,把陆地上的种种恐怖都带到海面上来。可是在海面以下,在安静不受鲨鱼和人侵害的珊瑚坟墓长眠的地方才是他心灵的抚慰。鹦鹉螺号给了他编织梦幻的理由,所以“I am the Sea”,这其中的滋味是我长大成人之后才明白的。当然,此刻陪我五岁的儿子看动画片《海底小纵队》的时候我可不会表露出来,这部科普海洋生物学知识的动画片一样很有意思,这是他的童年

24
02:26

关在笼子里的“连体双胞胎”,他们失去了他们连体大象朋友Bimba和Kimba,在旧时代的马戏团表演中畸形秀(Freak Show)是一个保留节目,不仅仅是连体人,包括让智障者扮猴子、没有四肢的人像蛇一样爬行等等,这些恐怖行径今天当然已经被禁止了,但在19世纪它却是一项常见的“娱乐活动”,这歌也让我想起了大卫林奇导演的那部诡异的黑白片《象人》

25
03:14

与西方前工业繁荣时期对应的东方奇迹就是日本的“大正时期”,即明治维新后的1912年至1926年。大正初年,日本工业已经摆脱了轻工业阶段,海运、重工业、殖民地企业得到了显著发展。工业化也带来了城市的扩展,那时候日本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们行现代礼仪,崇尚自然科学,大正时期也就是日本的“蒸汽时代”,社会空气非常自由。户川纯的这张唱片表现的就是那时候日本人的进取心

26
02:08

虽然蒸汽工业时代在人文层面上和中国近代史没有关系,统治者奉行的只是拿来主义,但在那些反映清末民初的,允许想象的电影艺术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蒸汽朋克”式的快乐,比如黄飞鸿系列,十三姨的存在绝不是黄飞鸿的女朋友那么简单,她给师徒们讲西方历史,给他们看蒸汽机,包括这段背景音乐,就是她把师徒练功时候的搞笑场景拍成无声电影放给大家看,十三姨没有因为黄飞鸿只是一介武夫,自己是留洋归国,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现代人而瞧不起他,相反黄飞鸿系列中有很多新与旧的碰撞,充满了天真烂漫的善意,这与大街上“红灯照”滥杀无辜,歇斯底里的仇恨、愚昧形成鲜明的对比,发人深省

27
07:50

长期愚民会造成人种的退化,因此但凡你说爱国必当以无知为耻,而不是以反智为荣。其实,咱中国人在文艺方面从来不缺想象力,清末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刺激下,虽然实业军工不能和西方比,但当时我们早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蒸汽朋克小说”,代表作《月球殖民地》发表于1904年,是一个笔名叫做“荒江钓叟”的人写的。光是看看这个简介,我当时就震惊了!“湖南文人龙孟华因某朝廷官员欺凌自己的姻亲,一怒之下杀人报仇,不得不逃离家乡。在乘船离开祖国的路上,他们的船被英国轮船击沉。龙孟华的妻子在海难中失踪,而龙孟华自己被日本飞艇发明家藤田玉太郎救了起来。玉太郎的飞艇是电动的,还带有很多高科技装置,于是,一中一日两人决定乘飞艇一起寻找龙孟华的妻子。他们一路找遍了东南亚,路上碰到了各式各样的人群,其中有一伙人是一群中华武术家,他们有男有女,发誓要刺杀朝廷首脑,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后来,他们终于从一伙盗贼手里救出了龙孟华的妻子。但此时,龙孟华夫妇、玉太郎、武术家们,以及龙孟华召集起来的很多人,都觉得全球各国都是一般堕落无望,不若离开。于是,他们就乘着玉太郎的飞艇飞向了月球,在那里建起了乌托邦”

28
03:40

Mercury Rev这张令人百听不厌的神专《逃亡者之歌》在我眼里它是90年代最接近于华丽摇滚时代一流品质的专辑,唯美至极,绝不是什么“迷幻摇滚”,两码事

29
02:55

当机器开动,随之而来的就是滚滚的金钱

30
05:32

书上写着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在1946年的美国,是这样吗?不对,那只是数字化的计算机的诞生,蒸汽朋克爱好者会告诉你世界上第一台由齿轮轴承制造出来的计算机早在维多利亚时代就有了,查尔斯巴贝奇未完成的“差分机”就是“史前的计算机”1991年斯特林根据巴贝奇的故事写了科幻小说《差分机》也是蒸汽朋克小说的开山之作。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人类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远比我们课本上告诉的多得多

31
04:07

自拿破仑的军队打败了土耳其人之后,埃及实际上1804年开始和英国的发展就同步了,他们的“洋务运动”要比中国早半个世纪,不过倡导这一系列变革的阿里只是一个穷兵黩武,想做“法老”的恶棍,在没有与之配合的制度下十多年的极速扩张,掏空了埃及国力,最终也引来欧洲列强的围攻……1841年签署《英埃协定》,1882年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32
04:51

法国中世纪传下来的一件艺术品《女神与独角兽》(挂毯)也叫“我唯一的欲望”画面中描绘了一个上流社会的年轻女子,周围女仆侍立,有狗,有狮子,狐狸,猴子等,画面中,她好像正要伸手去拿盒子里的珠宝,也有解读为她正要把珠宝放回盒里,她究竟是被诱惑,还是拒绝诱惑?——这件艺术品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里。著名的新古典主义乐团Ataraxia有张专辑也叫这个名字,很诡异。如果说“科学”就是那盒子里的珠宝,那么,人类将如何选择,我们能有多少机会可以选择

33
02:18

荧幕上出现过的“疯狂博士”除了Hyde,还有弗兰肯斯坦博士(Dr.Frankenstein),哲基尔博士(Dr.Jekyll)……包括还没有来得及给爱德华按上手,自己就突发心脏病死掉的那个(电影《剪刀手爱德华》)几乎大部分“蒸汽朋克”套路里的故事都会有一个古怪的博士,他们既是科学家,机械工程师,也是会魔法的“炼金术士”,他创造的“神迹”往往会因为某个环节突然失控,随后的故事就开始了……因此“蒸汽朋克”本质上都是一些反乌托邦作品,儿童的纯真梦境与冷冰冰的,古朴的机器质感形成反差。因此一个音乐作品如果要表现“蒸汽朋克”的味道也是如此,既要有童趣,也要有机械感,还不能让人感觉太现代

34
03:50

不用看歌名,就看封面这支巨型八爪鱼也知道,整张专辑就是有关这怪物的,《海底两万里》中名场面,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惊心动魄的战斗……这怪物也叫“北海巨妖”在凡尔纳的小说之前最早出现在北欧神话里

35
05:54

EN的这张2007年的作品我从第一首到最后一首都非常喜欢,蒸汽味儿十足,这德语过瘾。推荐整张聆听

36
00:00

墨西哥“亡灵节”,或者叫“死人节”,它是西班牙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结合的产物,很多带有“骷髅”造型的蒸汽朋克类的艺术品大多都受到了墨西哥“亡灵节”传统装饰图案的启发,非常华丽,五颜六色。并且在死人节这一天墨西哥人都要载歌载舞,鲜花铺满街舍,把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分享,因为根据墨西哥当地阿兹塔克人的习俗,死亡不仅是老生命的结束,也是新生命的开始,所以必须开心,美索阿美利加文化

37
02:28

用音乐展现19世纪欧洲社会的风貌,The Tiger Lillies这个团很有意思。们穿着狄更斯的行头,揣着克鲁亚克的信念,捣鼓着破烂的手风琴,拨弄着断的只剩二根弦的大木贝司……唱的却是来自于底层的心声,漂亮的三重奏,让你想到小说《大卫科波菲尔》,或者是更早的维克多雨果

38
03:35

《海底两万里》之所以被认为是凡尔纳的巅峰,或者说是“蒸汽朋克时代”的奠基,其中最关键的一条就在于凡尔纳的科幻总是游走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它是基于现实的超现实,这也是“蒸汽朋克”的魅力所在。比如尼摩船长在介绍自己发明的潜水服时,他说“我用的是兰可夫灯,阿龙纳斯先生。呼吸器放在我背上,探照灯带在我腰间,探照灯装有一组本生电池,但我不用氯化钾,而用海中含量很多的氯化钠来发电。用一个感应线圈把发生的电收集起来,送到特制的灯泡。灯泡中有一根弯曲的玻璃管,管中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使用探照灯的时候,二氧化碳气发出一种连续不断的白光照亮起来了这些设备,我就可以呼吸,可以看见……”,今天的潜水服自然要比这个先进得多,但凡尔纳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在他的时代,他可以根据已知科学进行合理的想象,并且为后来的发明家提供有价值的,可供参考的依据,这就不仅是天马星行空了

39
05:08

Cabaret,也就是常说“卡巴莱歌舞”,它是一种源自于法国酒馆的民间音乐形式,讲究直接简洁,充满戏剧化的张力,Cabaret也是一种全方位的,绝对风格化,在电影,设计,舞蹈上都有“卡巴莱”,包括劳特累克的绘画,也是一股“卡巴莱”的味道。最经典的“卡巴莱电影”莫过于妮可基德曼的那部《红磨坊》,19世纪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的夜生活也变得疯狂起来(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与之对应的中国的“卡巴莱”就在老上海,在王家卫的影片《2046》中有所涉及

40
00:00

我个人认为19世纪最深入人心的欧洲艺术,就是卡巴莱艺术。早期的卡巴莱归根到底,它是属于小舞台的,形式简单,世俗,因此不同大歌剧与观众的距离感,它是贴近底层的平民艺术,市井艺术。且经常随带杂耍与小丑表演,到了19世纪末还有肚皮舞的表演

41
03:26

无论是“蒸汽朋克”的世界还是“赛博朋克”的世界他们是怎么会产生的?这些对当下影响深远的文学,它们的前置都是对“人”被工具化,物质化的担忧,我认为评论中置顶那段佳句点出的正是我制作这张歌单的初衷——“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它自己的翅膀”

42
04:02

可怜,这么好的团在虾米只能听这唯一的一首

43
00:00

本歌单最仙儿的一个作品,天鹅绒似的奇幻风格

44
03:46

30年代德国魏玛时期歌舞片的样貌,戏谑中的惊世骇俗,期间的“黑色幽默”也是蒸汽朋克之怀旧气息的体现,前卫摇滚

45
02:58

《机械迷城》这款AVG游戏可以说是“蒸汽朋克”类风格的一个里程碑,融解谜与冒险为一体,可惜当年捷克出这款游戏的时候,我的手机还很不给力。该游戏在2009年独立游戏节上获得视觉艺术奖

46
02:45

与上面《机械迷城》同类的蒸汽朋克游戏,这一类游戏一般有两大特点,一是极为精美的画面,二是解谜性质,能够玩到通关的玩家都是平时爱思考的人

47
05:02

《蒸汽男孩》是一部标准意义上的蒸汽朋克风格的动画大电影,故事从第一次世界万国博览会展开,涉及机械理论,神秘组织,创新发明以及对科学本身的反思,制作精良,原声音乐也不错

48
04:14

注意该专辑的封面,这叫“Doctor Schnabel”(鸟嘴医生),这是蒸汽朋克爱好者喜欢的经典造型。其形象源于中世纪,当时黑死病泛滥,医生为了避免传染,必须戴上这巨鸟嘴般的面具,这个形象从此就一直印在了欧洲人的潜意识里,有些爱好者还会在上面堆砌一些机械造型,既有前工业时代的科技感又暗示与死神有关

49
04:33

蒸汽朋克味儿的圣诞音乐

50
02:14

有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叫做“剪刀手爱德华”,他渴望拥抱,却身怀“利刃”,金子般的心灵背后是无尽的孤独,为了不伤害,他只能躲在他的城堡里,不停地创作……因为他是一个注定只能活在童话里的“人”,蒂姆伯顿的这个作品我已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每次看到做冰雕那场戏,雪花满天还是会泪如涌泉

51
08:46

为什么“蒸汽朋克”作品有时会带有东方色彩,一方面是因为维多利亚时代是一个殖民时代,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遍布东方,另一方面是之前提到的“怪博士”与欧洲由来已久的“黄祸论”结合,由英国推理小说作家罗默创造的那个深入人心的“傅满洲”形象造成的涟漪,那是一个低俗小说风靡的年代,魔法与科技在这些小说中往往没有边界,人物大多脸谱化。这个作品混搭的就是天方夜谭式的阿拉伯奇幻风格

52
03:00

乔治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科幻电影,14分钟,孩子般的天真,杂耍似的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打上天去,炮弹落在萌萌的月球先生的脸上……电影从头到尾就像一个舞台剧,每一个镜头都非常可爱,好玩。影片剧情取材于凡尔纳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和威尔斯的小说《第一个到达月球上的人》,人类在未知面前其实什么都不知道

53
04:04

蒸汽朋克展现是一个现实中不存在的空间,同时它的视觉风格又是19世纪的欧洲(尤其是英国),高于这种反差,即高于科学之上的东西是“想象力”,因此蒸汽朋克作品的本质实际上是“奇幻文学”的遗风,一个被各种元素堆砌起来的,并不存在的"维多利亚式奇幻",因此在今天赛博朋克(cyberpunk)为主导的语境中“蒸汽朋克”往往被认为是它的一个分支,理由是:它讲的也是一个科技失控后,失控的神秘力量操控一切与人类反操控的故事,但实际上因为美学上的追求不同,因此音乐上的表现也必然不同,我个人认为“分支”这个讲法并不准确,虽然这概念产生于1987年K.W.Jeter的科幻小说《Infernal Devices》和《Morlock Night》(地狱设备与摩洛哥之夜)

54
03:04

调皮的波兰音乐家,我理解的童趣大抵如此

55
01:47

敲着“锅碗瓢盆”的机器人乐队,《机械迷城》里最有意思的一段音乐,听听这呆萌中别样的气息

56
00:40

本歌单最短的作品,擦亮火柴的瞬间

57
04:45

几乎所有比较正宗的赛博朋克歌单都会收录的“标准”曲目,至此,我们告别了蒸汽朋克,开始准备进入Cyberpunk,接下去的作品“科技感”将越来越明显,随着电脑进入千家万户,人类生活从未有过的又一次变革正在我们今天生活的当下……只想听“蒸汽朋克”的朋友可以到上一首结束,后面不用听

58
06:44

这个音乐作品的结尾,李白的诗我就不说了,直接说赛博,《银翼杀手》如今是作为“cyberpunk”的入门电影被典藏,可是在上映之初,它是“公认”的大烂片,电影从头到尾都在讲一个似是而非的未来世界,谁是人类,谁是“复制人”,一切悬而未决。“复制人”幻想自己是人类,人类怀疑自己是“复制人”,真假与杀戮,控制与反控制。其思考的隐晦程度,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使其始终弥漫着独特的,挥之不去的悲观色彩,同时具备蒸汽朋克没有的数码色彩,这也是“赛博朋克”同样基于当下语境的调性,而这种调性虽然和“蒸汽朋克”一样都源自科幻小说,但方向完全不同,第一部“赛博朋克”小说并不是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而是更早的1975年的《冲击波骑士》,这部小说如同“神迹”一般设计一个叫“蠕虫”的可自我复制的程序进入到了全球计算机网络,而1988年早期互联网上果然就出现了“蠕虫”病毒!导致6000多台计算机停机,现如今“蠕虫”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上最常见的一种病毒……《银翼杀手》的原著小说是菲利普迪克带有预言性质的《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1968年

59
05:34

与《银翼杀手》同年上映的赛博朋克电影的就是《Tron》(我们叫“电子争霸战”),它也是影史上第一部运用计算机动画拍摄的电影,讲一个程序员进入电脑世界作战的故事,后来迪斯尼还拍了一个3D的版本,现在的这张是“蠢朋克”的8bit版本

60
02:56

离今天我们最最近的赛博朋克电影就是前不久上映的《阿丽塔:战斗天使》改编自木城雪户的小说《铳梦》,你们看过了吗?希望能听到完整的原声大碟

61
00:00

参考了一下虾米现有的关于“Cyber”歌单,蒸汽波蛮多的,药感略强。其实,cyberpunk是一座80年代就存在的商业帝国,其基石是动漫和电玩,游戏感才是它最初的模样,并非致幻。我们80后小时候玩的红白机里就有很多Cyber概念的游戏,因此在这张“前传”歌单中我做了一些微妙的处理,赛博朋克的历史与“像素世界”的发展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8bit、24bit、30bit、36bit、42bit……这不仅仅是视觉概念

62
00:00

新浪潮难道仅仅是音乐?不,任何一个在风格上只要站得住的东西,只要是流行文化,它就可以无所不在,A Flock of Seagulls的名曲这都多少年了……从后朋克到迪斯科,再到你现在听到的8-bit,再被“蒸汽波”采样,最后你发现搞来搞去还是向“古人”致敬,并且往后你还会发现要致敬的“古人”会越来越“古”,这就今天这个时代真“好玩”的地方

63
10:49

虽然steampunk与cyberpunk都脱胎于不同流派的科幻文学作品,但cyber关注的点要离今天更近,它是20世纪60至70年代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的产物、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包括网络社交,乃至于生命科学,纳米材料学等所有新科学它都关注,特别是计算机,因此cyberpunk在某些语境中也被译成“数字朋克”

64
00:00

“Cyber”这词源自“Cybernetics”(控制论),这是二战之后由军事和工业生产需要应运而生的概念,即:控制 + 反馈 + 人机交互,比如雷达,就是“人类眼睛的拓展”,Cybernetics的方向就是自动化(将导致产业工人集体失业),以及延伸出来的“生控体系统”(Cybernetic Organisms),即“赛博朋克”、“蒸汽朋克”艺术中都常见的半机械人,假肢,活体机械装置……这些已经不是幻想了,早在60年代就有医生在白鼠身上做过这样的实验。有名的《机械战警》就是这样的电影,墨菲警官因公殉职,但声控体技术“救活”了他,让他成为一个奇特的存在

65
04:31

如果说“蒸汽朋克”核心的戏剧化冲突在于机械故障与催人奋进的理性、科学的实证思维,哥特式浪漫主义与殖民地时代的原罪……那么到了赛博朋克这里就变成了高科技与低ren权,极度发达的虚拟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终日黑暗,霓虹闪烁,阴雨阵阵的城市,包括必然会有的亚洲人的面孔……这已成“赛博朋克”在视觉语言上的共性,即成为悲观者想象中的心理投射

66
00:00

说到“赛博朋克”有一个地方不得不说,那就是已经被拆掉的,香港曾经的“九龙城寨”,1993年著名赛博朋克科幻小说鼻祖之一,《神经漫游者》的作者威廉吉布森乘机去新加坡的途中,在香港启德机场转机时,看到了当时正在拆除的、香港最大的贫民窟。于是他写道“……寨城就矗立在跑道尽头,等待被清拆......黑黢黢的窗户使它看上去像一座巨大蜂巢,既是死的,又像活的,那些窟窿仿佛在疯狂地吸收着城市的能量……”,今天有很多赛博朋克作品的夜景风格参照的就是当年“九龙城寨”的样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这个晦涩的三不管地带的黑历史

67
00:00

自21世纪以来,电音风潮也水涨船高,其中主流电子乐的一个门类就是EDM,即Electronic Dance Music的缩写。我平时是不把它舞曲听的,特别是The Future Sound of London的作品

68
01:51

著名的“赛博朋克”作品《攻壳机动队》

69
00:00

快节奏射击游戏“迈尔密热线”,风格极其简单粗暴,色彩怪艳的8bit,那个戴着鸡头面具的家伙

70
06:17

迄今为止最完美展现“赛博空间”(cyberspace)这个概念的电影就是《黑客帝国》,当世界被高于人类的智能程序所控制,“人”被迫成为“虚拟现实”的奴隶,乃至于锡安的存在,包括基努里维斯那个“救世主”成为系统本身的一个超级大Bug,这一切都需要你脱离当下的“人类社会的语境”,开始倒着理解,颠覆所有的经验。这就是纯粹的,观念上的反乌托邦……这段音乐是自由战士们集体进入Matrix,酷毙了!《黑客帝国》这样的系列电影你第一遍看不懂是很正常的,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大部分属于哲学范畴,这就是为什么该系列电影后来又出了一个动画版,解释故事前因的原因

71
04:09

经久不衰的机器人大战系列,高达模式

72
02:04

即便从音乐角度说也知道到电子乐阶段才有此等奇观

73
06:19

“赛博朋克”和“蒸汽朋克”有一个元素蛮像的,那就是“怀旧”,只不过steampunk怀的是19世纪的旧,cyberpunk怀的是新浪潮的旧,扑面而来的80年代气息,在“战斗”结束后,这BGM让人心旷神怡

74
01:19

诡异

75
03:22

又酷又嗨的一个作品

76
06:27

IDM这个名词的产生是为了区别90年代的电子音乐,是一种相对来说小众的电子舞曲。在IDM的世界中 , 一切节奏 , 旋律 , 乃至 " 声音 " 的发想皆以 " 电 " 为中心,不排斥任何可以利用的听觉上的声音,追求自由。创作思路深受Iannis Xenakis、 Karlheinz Stockhausen、 Steve Reich和Philip Glass影响

77
04:32

离今天较近的一款赛博朋克游戏《Cyberpunk2077》

78
07:04

也就近10年不到才出现的“蒸汽波”(vaporwave)80年代雅皮遗风(采样),复古底色之上的慢拍,追求一种虚无缥缈到极致的感觉……由于出现较晚,我还在学习中,其视觉风格与新浪潮设计风格心有灵犀

79
04:13

本歌单回避阐述steampunk与cyberpunk的后缀“punk”,因为在我看这两个词中的“punk”不太重要。前面的词根才是风格,他们更多的是文学层面到视觉层面的步步推演,与朋克乐一点关系也没有,甚至新浪潮与哥特摇滚的渗入还要多一点。这里的“punk”切合的是70年代的社会氛围以及两种风格本身具有青春,叛逆的气息,当然“赛博朋克”这一系表现科技托拉斯企业与底层贫民窟的未来设定具有末日气息,对人类未来的绝望不是我要提倡的,因此本歌单的特色还是以蒸汽朋克为主旨,cyberpunk全部放在后面,你可以选择屏蔽。它,是本歌单的延展阅读,无论你喜欢什么音乐,只要你是一个现代人,这就在眼前的,数码世界的故事你都有必要知道,包括一直在阻止你的“404”了解一下

80
00:00

Kraftwerk名作的8-bit处理,要了解今天的现代电子乐的历史,创作者岂能不打游戏,不听摇滚?!Cyberpunk就是今天电脑时代的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的这张歌单可以说是我的《高科技感与极简主义冥想》这张歌单的“姐妹篇”,它开辟了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电子乐的途径

小悲的更多作品

评论

0/300
评论
最新评论8

小学开始就无法拒绝的

2019-11-03 14:25:15
·
·
更多

[手势ok]

2019-11-17 11:44:09
·
0
·
更多

2019年10月25日更新,扩展至80首

2019-10-25 13:09:05
·
·
更多

留爪

2019-07-02 18:43:18
·
·
更多

谢谢大家支持

2019-04-02 19:53:09
·
·
更多

辛苦了

2019-04-01 20:08:53
·
1
·
更多

好棒好棒

2019-03-20 16:01:27
·
1
·
更多

[亲亲]

2019-03-19 11:36:15
·
1
·
更多

翔实

2019-03-19 10:21:58
·
1
·
更多
更多评论
/